关注【熊老师】企业管理咨询10年,每天为您免费分享员工激励、企业管理、为人处世、商业智慧等干货文章和视频!文末有“彩蛋”
老板,你摊上过这事儿吗?
年底冲刺,销售部业绩只完成80%,你气得拍桌子。一怒之下,全员扣绩效——连前台、会计、保洁阿姨都没能幸免。会计老王拿着工资条找你:"老板,我账做得清清楚楚,工作一点也没出错,凭什么扣我3000块?"你回怼:"公司没赚钱,大家都得有责任!"
停!你这不是管理,是"连坐"。
更扎心的是,这种"连坐"式考核,正在让你的企业患上慢性绝症——组织性瘫痪。
![]()
一、先别急着反驳:你的考核是不是已经"连坐"了?
先来个灵魂三问:
- 你的行政、人事、财务岗位,是不是也要背"公司营收增长"指标?
- 技术、设计、客服团队,是不是也要扛"销售业绩达成率"?
- 所有人考核表上,是不是都有那几个万年不变的"营收、利润、增长率"?
如果答案都是"是",恭喜你,你已经把绩效管理变成了秦朝苛政。
什么叫"连坐式考核"?
简单说,就是不问岗位、不看职责、不管贡献路径,全员绑在相同的几个结果指标上。就像让厨子、服务员、收银员、保洁全部按"餐厅营业额"算工资——听起来公平,实则荒唐。
数据来了:根据北森《2024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白皮书》,67%的企业存在"考核指标一刀切"现象,其中82%的二线支持部门(行政/人事/财务)被迫背负直接业绩指标。
后果有多严重?
![]()
比喻:连坐式考核就像让所有乘客去开飞机——销售是机长,技术是副驾驶,人事是空姐,财务是地勤。最后飞机晚点,你怪空姐没有用力推飞机?
二、为什么"连坐"会搞垮你的组织?(心理学大揭秘)
你以为只是考核方式问题?错!这是在系统性摧毁员工的心理能量。
杀手1:习得性无助——"我努力也没用,躺平算了"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当生物反复经历"努力→失败→惩罚",就会认定"结果不可控",最终放弃努力。
在你的公司里,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人资经理的绝望循环:
年初定目标"公司业绩增长30%" → 她拼命招人、做培训、搞激励 → 但市场不好,业务只增长10% → 年底她被扣40%绩效 → 第二年她心想:"我招再多人也影响不了市场啊,干脆别折腾了"
数据:实施连坐式考核的企业,员工"主动改善行为"发生频率比正常企业低67%(中科院心理所2023年职场行为研究)。
![]()
杀手2:责任稀释——"法不责众,我混在里头没事"
心理学上还有个"旁观者效应":当责任分摊到所有人头上,等于没人负责。
你的销售没达标,于是全员扣钱。结果:
- 销售想:"反正大家陪我扣,压力平摊了"
- 人事想:"又不怪我,凭什么扣我?"
- 行政想:"这钱就当交了'公司不景气税'"
最终:没人真正对结果负责,组织责任感下降52%(数据来自德勤2023组织健康调研)。
杀手3:反向激励——"多做多错,不如做做样子"
当考核不合理,员工就会用"形式主义"来对冲风险。
真实场景:
某电商公司让客服团队背"全店销售额"。客服能干嘛?只能疯狂发优惠券,不管合不合适。结果:毛利率从35%掉到18%,退货率翻倍。客服绩效达标了,公司亏大了。
数据:被迫背负不相关KPI的岗位,产生"无效工作"的概率是正常岗位的3.2倍(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2023年研究)。
三、破局!三套"去连坐"实战模式(附思维导图)
别慌,有解药。下面三套模式,专救中小企业,无需大动干戈,立竿见影。
┌─────────────────────────────────────┐
│ 岗位差异化考核模式 │
│ │
│ 业务岗 → KSF(关键成功因子) │
│ 支持岗 → PPV(产值量化薪酬) │
│ 核心岗 → OP(内部合伙人) │
│ │
│ 核心逻辑:按价值贡献方式付薪 │
└─────────────────────────────────────┘
模式1:KSF(关键成功因子)——让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赛点"负责
适用岗位:销售、运营、市场等直接创造业绩的岗位
核心逻辑:不把营收当唯一指标,而是拆解出3-5个真正驱动结果的关键行为,按贡献度付薪。
设计步骤:
- 找出岗位关键因子(如销售:客户转化率、复购率、回款率、客户满意度)
- 给每个因子设定"平衡点"(过去12个月平均值)
- 超出部分奖励,低于部分少发
- 不考核公司整体营收,只考核他能影响的
模式2:PPV(产值量化薪酬)——让二线岗位的价值看得见
适用岗位:人事、行政、财务、客服等支持型岗位
核心逻辑:按实际产出的"产值"计价,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而不是背销售指标。
设计步骤:
- 梳理岗位所有工作内容(如人事:招聘、培训、薪酬核算)
- 给每项工作定价(招聘1人=500元,做1次培训=300元)
- 员工认领任务,完成后即时结算
- 设置保底工资+产值工资
模式3:OP(内部合伙人)——让核心员工从"打工"变"合伙"
适用岗位:管理层、技术骨干、核心员工
核心逻辑:不占股份,但享受分红,把个人收益与部门利润强绑定。
设计步骤:
- 确定合伙人范围(一般不超过团队30%)
- 设定部门/项目利润目标
- 超额利润按比例分红(如超额部分30%归合伙人)
- 每年考核,动态进出
![]()
四、三个真实案例:小企业如何一年翻身
案例1:深圳25人电商公司——用KSF让运营岗"炸"了
【背景】王老板做家居电商,团队25人。之前全员背"全店销售额",运营、客服、仓库、设计一锅烩。结果2023年销售只增长8%,但运营岗离职了4个,理由是"公司好不好,凭啥怪我?我又控制不了供应链和物流!"
【KSF改革动作】
第一步:岗位价值拆解(1周完成)
- 运营岗KSF:转化率(权重30%)、客单价提升(25%)、爆款成功率(25%)、用户复购率(20%)
- 设计岗KSF:主图点击率(40%)、详情页停留时长(30%)、设计需求准时交付率(30%)
- 客服岗KSF:询单转化率(50%)、响应速度(30%)、客户满意度(20%)
- 仓库岗KSF:发货准确率(50%)、发货时效(30%)、库存周转率(20%)
- 人事/行政/财务:不背销售指标,改用PPV模式(见案例2)
第二步:设定平衡点(取过去12个月均值)
- 运营转化率平衡点:2.1%
- 客单价平衡点:185元
- 爆款成功率平衡点:15%
第三步:薪酬改革
- 工资结构:底薪(60%)+ KSF绩效(40%)
- 绩效规则:每超平衡点1%,奖励对应权重的钱;每低1%,少发对应权重的钱
第四步:月度复盘
- 每月5号,自动生成数据看板,员工自己算得出奖金
- 王老板只问一句话:"超了,我们总结方法;低了,我给你什么支持?"
【数据对比(6个月)】
![]()
王老板原话:"现在他们天天追着我聊怎么提升转化率,而不是追着我问为什么扣钱。这感觉,爽!"
核心启示:让每个人只对自己能控制的"赛点"负责,激励精准度提升3倍,副作用为零。
案例2:长沙12人设计工作室——用PPV让人事行政"活"了
【背景】张老板的设计公司,12个人,3个设计师,2个技术,1个客服,剩下6个是人事、行政、财务、助理。之前也搞连坐,全员背"项目回款额"。结果行政小李每月被扣2000块,干脆破罐破摔:"反正扣就扣吧,我躺平了。"办公室乱成一团,设计师找素材得自己翻半小时。
【PPV改革动作】
第一步:工作拆解与定价(2天搞定)和6个支持岗员工一起,把杂事全列出来,明码标价:
![]()
第二步:任务池+自主认领
- 建个共享表格,所有任务扔进去
- 员工自己领,做完标记,月底自动统计产值
- 不设上限,多劳多得
第三步:薪酬保底+上不封顶
- 保底工资:3000元(当地最低保障线的1.5倍)
- 产值工资:多干多得,如人事小周1个月招聘3人+做2次培训+处理社保=800×3+300×2+30×4=3420元
- 当月工资:3000+3420=6420元
第四步:质量管控
- 不是干了就有钱,关键节点需相关人员"验收"
- 如招聘的人1个月内离职,倒扣50%
【数据对比(4个月)】
![]()
张老板算账:"支持岗工资人均涨了2000块,但设计师效率提升了31%,接的项目多了40%,公司多赚了50万。这买卖,值!"
核心启示:二线岗位的价值不在于"绑业绩",而在于"把自己工作量化,变成内部服务产品"。多劳多得,公平透明,躺平的人自然被淘汰。
案例3:南京40人教育机构——用OP合伙人让核心骨干"疯"了
【背景】刘总的K12教育机构,40人,10个销售,20个老师,10个教务/行政。2023年行业政策变动,业绩下滑15%,核心老师走了3个,剩下的人人心惶惶。刘总意识到:靠打工心态,扛不过行业寒冬。
【OP改革动作】
第一步:筛选合伙人(不是全员)
- 标准:入职1年以上+绩效前30%+价值观一致
- 首轮选出8人:2个校区负责人+3个王牌老师+2个资深教务+1个技术
- 强调:不花钱持股,但享受分红权
第二步:设计分红机制
- 以校区为单位,独立核算利润
- 目标:2024年A校区利润120万,B校区利润80万
- 分红规则:
- 完成目标:超额部分20%归合伙人团队
- 未完成:无分红,但底薪不动(保障基本)
- 如A校区利润做到150万,超额30万,合伙人分6万(8人按贡献权重分)
第三步:签订合伙人协议(不占股权,只享收益)
- 明确:不注册工商股份,只签内部协议
- 退出机制:连续两季度业绩低于目标70%,或严重违规,取消资格
- 动态进出:每季度可吸纳新合伙人,保持"活水"
第四步:月度盯过程,季度分奖金
- 每月开"合伙人经营会",分析招生、续费、成本
- 合伙人可以提议:增加课程、削减成本、优化流程
- 刘总只当资源支持者和最终决策者
【数据对比(8个月)】
![]()
惊人细节:刘总没加工资,没给股权,但王牌老师主动在暑假连轴转,自己花钱请助教帮忙。为什么?"这校区赚多了,我年底能分8万块,比涨工资爽多了!"
刘总ROI:8个合伙人分红总额12万,但利润增加了80万,投入产出比1:6.7。更关键的是,人稳住了,心齐了。
核心启示:对于核心骨干,打工心态是毒药,合伙人心态是春药。不花钱给股权,但把"部门利润"变成"自己钱包",责任感直接拉满。
五、数据说话:三套模式ROI对比
老板们最爱看ROI,直接上硬货。
![]()
结论:三种模式成本极低,但ROI都超600%,比任何投资都划算。
六、最小行动指南:本周就能干的3件事
别等,别拖,今天下班前就能启动:
1. 撕掉全员"营收KPI"
- 把人事、行政、财务的考核表拿出来
- 用红笔划掉"公司销售额"这项
- 改为:"本月招聘到岗几人""发票处理及时率""办公物资采购及时率"
2. 找个核心岗试点KSF
- 选一个你最想激励的岗位(如运营)
- 问他:"你觉得做好这份工作,哪3个数据最关键?"
- 按他说的,设定"平衡点",下个月就按这个发绩效
3. 开一场"吐槽大会"
- 把各部门负责人叫来
- 问:"如果让你给每个岗位'定价',你觉得每件事值多少钱?"
- 收集起来,就是PPV的雏形
七、总结
- 别用"公平"掩盖"懒政"。全员背销售指标,不是公平,是你懒得思考每个岗位的真正价值。真正的公平是:让创造价值的人,拿到对应的回报
- 你的支持岗不是成本,是杠杆。一个优秀的行政,能让设计师效率提升30%;一个高效的人事,能把招聘成本降低一半。杠杆用好了,1块钱投入能翘10块钱产出。
- 这个时代,没人愿意给"糊涂老板"打工。信息透明了,员工不傻。你考核科不科学,公不公平,大家心里有杆秤。秤砣偏了,人心就散了。
![]()
中小企业盈利破局迫在眉睫,市场不会等待我们慢慢摸索,您还在为企业盈利困境发愁吗?别犹豫,立刻私信“绩效”二字,我会免费送您一份内部学习视频和资料!
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破局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让您的企业快速走上盈利增长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