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3日讯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举措,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西王庄镇谭家河畔,水清岸绿,景色宜人,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得益于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区分局与西王庄镇联合实施的“谭家河生态湿地”“西水东引”等一系列水治理项目。“我们盘活闲置资源,重新启用废弃管道,实现了河流间的互联互通。” 枣庄市市中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韩飞介绍,通过实施 5 级复氧工艺,有效增加了水体溶解氧含量,大幅增强了河流自净能力,为西大楼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枣庄市市中区 综合运用人工采样与无人机巡航等“天地一体化”手段,对东、西沙河及各支流沿线开展了76次溯源排查,监测点位达387个,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了6处污水溢流、直排等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动态优化“碧水哨兵”在线监控网络布局,对辖区内25家涉水企业的进出水路进行全面梳理,并对重点企业的污水收集与纳管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源头管控到位。
“我们联合区水务局、国惠污水处理公司,深入分析重点涉水企业出水指标特征,创新建立污水处理厂‘水质指纹库’,为精准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区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张桐桐表示,通过在东沙河下游关键节点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实现了水质变化实时感知,为断面水质保障提供了快速响应能力。在生态活水方面,持续强化全区 7 处人工湿地运维管理,每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湿地净化功能稳定高效发挥。
为确保生态效益的持久性,枣庄市市中区还建立健全了生态湿地常态长效运维机制。通过补种狐尾草、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并开展定期监测评估,不断巩固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与稳定性。曾经的“污染源”已然蝶变为高效的“净水源”,以洪村湿地为例,其日净化水量已提升至1.2万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不懈地努力换来了水质实打实地改善。枣庄市市中区两处断面已经连续3年达到优良水体,2023年12月西大楼省控断面首次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2024年更是2次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枣庄市市中区获评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表现突出集体。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区分局副局长郑大表示,将通过强化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推进流域治理;坚持精准治污,深化科技手段应用,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推动绿色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更优平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市中贡献生态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刘芮 市中区融媒体 程修建 唐凡凡 王慧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