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生态保护取得实效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十四五”时期

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生态保护取得实效

人民网西宁11月13日电 (记者甘海琼)记者从青海省召开的“‘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青海省通过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根基”,坚决筑牢美丽青海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金字招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制度层面,青海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行动方案和总体规划,编制保护中华水塔、生态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方案,颁布实施《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织密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玉树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海南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构建,选择8个生态资源禀赋不同的县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形成“一县一策”的转化路径。省级GEP核算平台上线运行,核算结果纳入全省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生态“家底”实现可算可评可应用。高质量完成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出台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投入3亿元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甘肃省签署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省年投入资金4000万元。

取得的成效方面,青海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完成国土绿化超260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6%,湿地面积稳居全国第二位,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7.4%,沙化荒漠化土地持续“双缩减”。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在95%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年均出境清洁水量超600亿立方米,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高,“中华水塔”愈发丰盈。建立雪豹、藏羚羊等专项监测站,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76个“生态之窗”观测点位实时守护生态动态,雪豹数量超1200只,藏羚羊恢复至7万余只,青海湖裸鲤达12.75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49倍,“生命鸟巢”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

国家公园建设方面,青海扎实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进入高质量建设新阶段,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加快创建,青海成为全国唯一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的省份。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行“一户一岗”生态管护机制,选聘17211名生态管护员,实现核心区管护全覆盖,管护员年均增收2.16万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立冰川监测网络,冰川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青海湖国家公园坚持规划引领,推进“1+5”规划落实落地,加快建设数智化青海湖,2024年鸟类数量达282种、60.6万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6562文章数 560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