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我在一年前解散整个摄影团队是对的。我们开了全平台第一家全AI视觉的店铺,一年节省了120万的拍摄成本。”广州市捷展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森雁介绍说。
在1688第六季超级工厂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陈森雁向全场展示了捷展贸易的AI技术使用实力,一举拿下赛事冠军。
自2014年创立以来,捷展贸易走了一条“荆棘之路”,定位潮牌供应链,累计合作80万家国内外品牌商家和明星潮牌,销售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上新超3000个SKU。如今,企业年销售额过亿,是1688男装类目TOP1。
据悉,在竞争激烈的广州服装产业带,捷展贸易今年的询盘量、客单价方面都超过大盘增长,客单价更是逆势增长。归根结底,一方面是企业在面料研发方面取得了差异化优势,获得了海外大牌合作订单;另一方面在运营端,通过AI工具实现了降本增效。
当前,被电商按下发展加速键的服装行业,正迈向转型之路。一边是仍在厮杀的“价格战”,另一边是像捷展贸易这样试图通过柔性供应链、小单快反、AI提效等方式跳出内卷,转向“价值战”的新路径。
![]()
“被骂得最惨的供应链”
在捷展贸易的视频号里,一条题为“我们应该是被骂得最惨的供应链”的视频,被置顶在前排。听起来像在自黑,其实讲的是这家企业一路走来的故事。靠着一股“不怕被骂”的劲儿,他们一步步打磨出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能力,成了不少潮流新品牌“背后的推手”。
这条难走的路还得从陈森雁的学生时代说起。20年前,陈森雁利用暑假时间,去广州状元坊兼职做服装销售。当时的状元坊简直是广州的“潮流前线”,虽然巷子狭窄,但人声鼎沸,充满了喧嚣和活力。陈森雁在这里卖过男装,对用户需求洞察以及服装销售积累了大量经验。
彼时,服装行业做批发主要靠着线下实体市场,在广州十三行、杭州四季青等地,商家跑市场、看样、谈价、拿货,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线上渠道已经崭露头角,有人开始在1688、淘宝等平台上找资源、谈合作,并用手机或电脑下单进货。
陈森雁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于是在大学毕业后,他花费两个月时间,学习了1688上的所有课程,并决定在该平台创业。他判断,未来会有数以万计的中小服装商家,在线上需要一套标准且专业的整合运营方案。
“当时整个行业没有人很好地拍照维护产品,工厂的人直接把产品上架,用手机拍照,我们就像品牌一样去做代理,设计、拍摄、运营,帮助客人解决所有上架销售前的准备,帮他们把品牌做出来。”
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团队发现,那时候的服装行业虽然在线下开的档口很多,但鲜有集原创设计、柔性生产及全链路服务为一体的潮牌供应链,甚至没有“潮牌供应链”的概念。
区别于普通服装供应链,潮牌供应链的市场相对小众,目标客户是更为年轻、追求个性、注重文化认同的潮流人群,在款式设计、潮流把握等方面要求更高,生产端则更考验翻单的速度和精准度,需要强有力的柔性生产能力,在补货和库存之间找到平衡。
![]()
2014年,团队搭建了潮牌供应链。有了工厂之后,团队就能掌握更多主动权,生产T恤、卫衣、裤子等产品,为品牌商家提供更上游的延伸服务。
当时,捷展贸易的第一批T恤虽然每件定价在23块钱,陈森雁还是带着摄影师,飞到巴塞罗那、东京、伦敦等地,聘请外国模特来拍摄产品图,品牌商家可以直接用这些照片去销售产品。
这套高投入的操作,让捷展贸易在两年内做到了1688平台上的行业第一。
“人无我有”的护城河
陈森雁常常穿着一件印有“人无我有”的企业文化衫,这四个字是他个人的理念,也是经历过三次升级的企业风格。
第一次升级是以原创产品驱动生产,跳出价格内卷的行业困境。
过去10多年,服装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靠“抄款+走量”来赚钱的模式越发盛行。作为全国重要的服装产销中心之一,广州的服装产业带竞争尤为激烈。为了争夺客户,不少商家压低生产成本,以“清仓价”“亏本甩卖”等噱头吸引客流,导致利润不断被压缩。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拉低了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也让那些注重设计感和品质感的产品无法脱颖而出,陷入“好货卖不上价”的困境。这让陈森雁深感无力,也坚定了破局之法,就是原创。“就是要做‘人无我有’的东西,大家都在卖50块钱的东西,我们直接卖到80块钱。”
第二次升级是瞄准面料做技术升级,打造企业护城河。
“人无我有”的理念很快在面料端落地。2023年,户外运动风潮兴起,用户倾向于穿着更为吸湿排汗的衣服,这在潮牌服装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团队找到一种名为coolmax的纱线。
当时,这种纱线的生产商合作的都是世界级品牌。陈森雁和团队经过多番沟通,讲背景、讲理念、讲规划,最终获得了授权。
据介绍,团队花了近9个月的时间,投入成本数十万元,最终设计出了一款五合一的多功能面料,并做出了一款名为“薄荷T恤”的产品。“不停有大订单过来,订单达到了400%-500%的增长。”陈森雁说,一件T恤的价格是39元,相当于以非常低的价格完成了纱线国际化的动作,让产品有了面料和成本优势,帮助中小品牌解决了跟同行内卷的问题。
于是,针对面料和工艺的研发逐渐成了捷展贸易每年的重点工作,团队也会借助科普视频来做营销。如龙鳞氢气运动T恤解决了轻薄又挺阔的面料难题,阿苏特染环保洗水工艺能优化环保、色牢度以及降低对皮肤伤害等问题,这样的专业讲解获得了客户好评。
第三次升级则是优化从设计到销售的运营效率,借助AI技术“降本增效”。
一般来说,一件服装从创意设计阶段到上架销售阶段,需要3~6个月,如果涉及环节较多,还需协调人员和执行,拉长生产周期。但在开篇提到的全AI视觉店铺里,“我们几乎能设计一款产品,就出一款产品的模特图,直接上架开卖”。
陈森雁介绍,从换姿势、换颜色、换搭配到输出高清图,以及批量化出服装设计方案,AI生成的模特图解决了所有这些痛点。“一年为企业省下120万元拍摄成本,让开店成本直接降低90%以上,而且点击转化率也是比较高的。”
![]()
AI技术驱动实现降本增效
当前的服装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转型,从粗放式的数量增长走向精细化的品质竞争。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其中不少人对于服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大众款,而更希望商家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或彰显个性,或实现情感共鸣等。
基于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倾向于走定制化、小单化路线,从早期的“以产定销”转向“以需定产”的模式,这样做也能减轻商家的库存压力和退货风险。这种影响传导到供应链上游,就非常考验其柔性供应能力。
今年双11期间,与捷展贸易合作的诸多小B商家也积极参与。不过在陈森雁看来,大促对捷展的影响并不大。一般来说,在下订单的时候,团队会与客户协商,将单量控制在1000件左右,基于产能配置,订单从下单到交付可以压缩到15天内,也基本能满足客户需求。
![]()
反而是AI技术的应用,能对行业起到更为颠覆性的作用。
早在10年前,AI已经在服装行业的零售端和营销端初显身手,主要集中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表层应用。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成熟,行业开始将AI应用于设计、打版、生产质检等中后端环节。
如今,AI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作为“底层能力”融入服装产业全链条,推动设计、生产、供应链的智能化协同。
平台也在推AI发展,如1688利用AI重构B2B采购体验,降低供应链门槛,将平台从“信息撮合”升级成“智能决策和高效履约”的服务平台。数据显示,1688中使用AI能力持续经营超过半年的商家,相比未使用者,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询盘量和新买家数均提升20%。
作为平台头部商家,捷展贸易也在积极使用AI来构建经营模型,第一步就是开了平台第一家全AI视觉的店铺,由技术驱动来实现降本增效。
下一步,他准备把开店过程整理成系统课程分享出来。“AI时代已经来了,大家以探讨的心态来学习,才能让行业良性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