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藏在罐子里的爱》可以借鉴的几个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下面的链接,今天就这篇文章继续深耕,希望能点燃孩子的写作热情。
一、好文章一定要写真实的故事?
读完龙睿熙的这篇作文后,很多读者都说故事很真实。我却不认同。我们一起来梳理。
龙睿熙14岁上初三,也就是2011出生。根据他的故事内容,他的家庭应该非常贫穷,因为他得到零食的机会不多,才会让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他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但是他不一定能感动他的同学,因为这些事情他的同学没有经历过。
而我经历过这样的艰苦岁月,我小时候,白砂糖很珍贵,都是存在一个瓷罐子里。那时家庭条件差,又没有钱买零食,所以常偷家里的白砂糖,有时候还把白砂糖舀出来包在纸里,带到学校当零食。不知有没有家长有类似的经历。
据说睿熙四岁时,奶奶就去世了,他对奶奶的印象是从父母那里得知的。我怀疑这个故事是她父母给他讲的,是发生在他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并不是睿熙身上的故事。因为我的学生在写亲情类故事时,我也让孩子和父母求救,用过这样的方法。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作文不是科学,不是历史,也无须考证。好的记叙文不一样要真实,符合生活的真实就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是经典小说,有人丢骆驼的事情是真的,其他大部分都是虚构,但我们还是觉得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祥子虎妞刘四爷就是那个时代,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其实这些人物和情节都是作者塑造的,只不过符合生活的真实而已。
很多孩子写作文,一定要写真实的故事,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孩子经历的苦难越来越少。家里有父母保护,学校有老师保护,社会有国家保护。
读书时间又越来越少,导致很多孩子阅历匮乏,情感淡薄。想要他们写出感人的故事其实很难。
所以家长在指导孩子写作文时,要教孩子突破自己的生活圈。比方说写亲情类作文,写爷爷奶奶这一代人的故事,比写爸爸妈妈要好。
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我们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比孩子经历的故事更新颖。也可以聊作文书或网络上看到的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都可以进行二次加工,转化为好素材。
我们要想得到粮食,不一定要去种地,我们可以买,也可以借。作文也一样,没有素材,可以借素材。作文不是科学,没有老师会调查你素材的真实性,只需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就行。
只会写真实的故事,只是写作的初级阶段。孩子们要想写出好作文,务必突破真实这个素材圈。
二、你时刻要关注读者是谁?
很多孩子写作文不考虑读者,只顾自嗨,当然没法拿高分。我们知道孩子作文批阅人是老师,老师看的作文多,读的文章也多,因此语文老师文学审美标准不会低。
还是写亲情类作文,写爷爷奶奶的故事比写爸爸妈妈的故事,更容易触动老师的心弦,因为老师的父母,刚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的年纪,你的老师一定会牵挂自己的父母,也时常会想起他童年的往事,所以写爷爷奶奶这一代人的故事更容易引发老师的共鸣。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亲情,如何呵护亲情。很多孩子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了初中,很多孩子早已忘却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呵护。
所以这个时候你把它捡起来,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懂得感恩、一个孝顺、一个懂事的孩子,所以作文其实就是在告诉老师,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打好这个标签很重要。
要想写出高分作文,平常努力去想,找到好素材,就成功了一半。平常爱动脑,考试不发愁。这个搜寻素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通过训练,孩子的思维的活跃度和广度一定会有变化。寻找素材的过程,就如同拍摄一部好电影,前提是要有好剧本和好演员,寻找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努力去做,终有回报。
有了好素材,剩下的就是加工工艺的问题,这些可以借助软件完善。
当然精读一些好文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扩展自己的见识,都是写好作文的必经过程。
关于作文,你有哪些烦恼?可以留言说说。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上图是我个人二维码,语文疑问可私信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