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971年,女知青宋梅为报村民救命之恩,就嫁给了他。谁料,新婚之夜,她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婚后的每一天,她都在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
1971年春天,宋梅的婚礼上没几个人穿新衣,连彩绸都是村里拆了大队礼堂的红布凑的。
她坐在堂屋土炕上,红盖头下脑袋嗡嗡的,心里盘算着:要不是那场大雨天摔断了脚,她怎么可能跟刘铁柱有了这层关系?
那年,她16岁,响应号召下乡,家里人把她送到火车站,母亲拉着她的手一遍遍念叨:“有啥难处就写信回来,等你回来。”
可她下了车,脚底下踩的不是路,是松软的黄土,村口的狗叫声、远处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全是陌生和紧张。
刚到村里,什么都不会,插秧手抖、打麦晒得皮都掉了,村里人看她是城里来的,嘴上没说啥,心里都觉得她娇气。
她偏不服气,咬着牙学,汗水混着泥巴,刘铁柱那会儿只是默默帮忙,替她扛重物,悄悄留下半块窝头,她知道,但从没多跟他说话,女孩子和男孩子分得很清,生怕别人背后说闲话。
转折点来得很快,那天收完麦,她独自推着独轮车,脚下一滑,疼得眼泪直流,天都快黑了,田埂上一个人影都没有。
她裹着伤脚,心里绝望,没想到刘铁柱突然冒出来,什么也没说,直接背她走了十几里地,到镇上的卫生所。
后来养伤那段日子,他不声不响地送草药、送饭,还帮她在队里请假挣工分,那种踏实的温暖,让她第一次觉得,在异乡也能有人照应。
等她能下地走路了,刘铁柱带着队长来提亲,宋梅脑子里乱成一锅粥,村里人都说“知青嫁本地人,才有根”,铁柱的母亲更是逢人就夸:“这闺女心眼好,能吃苦。”
她想起那晚要不是刘铁柱,可能早就出大事了,犹豫了一夜,她点了头。
婚礼当天,村子几乎全来了,刘铁柱喝得满脸通红,他的哥们起哄闹洞房,宋梅坐在炕头,手心里全是汗,等人散了,刘铁柱进屋,动作粗鲁地一把扯掉她的盖头。
宋梅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往后缩,刘铁柱没好气地骂:“躲什么,咱们俩是夫妻,你还不让我碰了?”
她还没回过神来,脸上就挨了一巴掌,刘铁柱的眼神里只有蛮横和不耐烦,屋外静悄悄的,她只觉得心里冷成一片。
新婚第二天,她的脸肿着,村里女人进来看笑话,嘀咕着“城里姑娘娇气”,日子一天天过去,刘铁柱的脾气越来越坏。
田里的活她一样不敢落下,回家还有一堆家务,锅台边热气腾腾,她的手指被热水烫得红肿,刘铁柱回家时,第一句话不是问累不累,而是:“饭咋还没熟?”
村里人私底下议论,“知青也没多了不起,还不是得跟咱们一样过日子?”宋梅心里苦,却又不敢多说。
她想过反抗,可谁会管?有一次忍无可忍,她和刘铁柱大吵一架,邻居跑来看热闹,冷冷地丢下一句:“小两口吵吵就好”,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吭声。
1976年,风声渐变,返城的消息在知青中悄悄传开,宋梅也开始琢磨,要不要趁机会回去。
可她心里还是有疙瘩:如果离了婚,父母那边不好交代,村里人会怎么说?那几年,她成了村里最不起眼的媳妇,干活比谁都勤快,心里却越来越空。
有一年夏天,知青小赵偷偷塞给她一封信,说是省里要恢复高考了,让她试试。
宋梅看着那张纸发呆,手心里全是汗,她夜里躲在被窝里背书,白天照旧下地,刘铁柱发现后,直接把书撕了,还威胁她:“别想着离开,你是我媳妇!”
太多太多现实的原因,让她不得已和这段婚姻,这个让她喘不过来气的家深深的绑定在了一起。
这段婚姻,成了她心底永远解不开的结,她常常问自己,要是那年没有摔倒,要是没有答应那门亲事,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可无论怎么想,回头路早就断了,她只能日复一日的忍着。
宋梅的故事在知青里并不稀奇,那个年代太多女孩子像她一样,因为家国大义把自己困在了黄土坡上,过了半生悔恨的日子。
她早就后悔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却也只能无能为力,只能咬牙活下去,人生的路,走错一步,再也回不到原点。
信息来源:《知青岁月》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