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府有个王家集,集上有个货郎,姓赵名栓柱。二十七八岁,挑着副货郎担,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为人实诚,价钱公道,十里八乡的人都爱买他的东西。
栓柱爹娘早逝,没娶媳妇,一个人住着间小土屋。他心里盼着,攒够了钱,就盖间新房子,娶个贤惠的媳妇,好好过日子。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担子出门,天黑才回来,日子过得虽辛苦,却有奔头。
这年深秋,栓柱去邻县赶集,路过一片树林。林子里落叶满地,踩上去沙沙响。他正走着,听见一阵呜咽声,像是什么小动物在哭。山西平遥府有个王家集,集上有个货郎,姓赵名栓柱。二十七八岁,挑着副货郎担,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为人实诚,价钱公道,十里八乡的人都爱买他的东西。
![]()
栓柱爹娘早逝,没娶媳妇,一个人住着间小土屋。他心里盼着,攒够了钱,就盖间新房子,娶个贤惠的媳妇,好好过日子。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担子出门,天黑才回来,日子过得虽辛苦,却有奔头。
这年深秋,栓柱去邻县赶集,路过一片树林。林子里落叶满地,踩上去沙沙响。他正走着,听见一阵呜咽声,像是什么小动物在哭。
栓柱停下脚步,循着声音找过去,见一棵老槐树下,蹲着个猎户,手里拎着只小狐狸。小狐狸浑身火红,像是团火焰,腿上受了伤,血染红了毛,正可怜巴巴地看着猎户,眼泪汪汪的。
“这狐狸皮真不错,能值不少钱。” 猎户掂量着小狐狸,笑着说。栓柱看着小狐狸,心里莫名一软:“大哥,这狐狸还小,放了它吧。”
猎户瞪了他一眼:“放了?我追了它半天,腿都跑酸了,凭啥放了?” 栓柱说:“我给你钱,你把它卖给我。”
猎户上下打量着栓柱:“你买它干啥?又不能吃,又不能穿。” 栓柱说:“我看着可怜。” 猎户笑了:“行啊,给我十五两银子,就卖给你。”
十五两银子,差不多是栓柱大半年的收入。栓柱犹豫了一下,看着小狐狸哀求的眼神,咬了咬牙:“行,我给你。”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数了十五两银子,递给猎户。
猎户接过银子,喜滋滋地走了。栓柱把小狐狸抱起来,见它腿上的伤口挺深,赶紧从货郎担里拿出金疮药,小心翼翼地给它敷上,又用布条包扎好。
![]()
“别怕,我带你回家。” 栓柱轻轻摸了摸小狐狸的头。小狐狸像是听懂了,用头蹭了蹭他的手,眼里的恐惧少了些。
回到家,栓柱把小狐狸放在炕上,给它铺了些干草,又弄了点温水,一点点喂给它喝。小狐狸喝了水,精神好了些,开始打量这个陌生的家。
栓柱每天出门前,都会给小狐狸准备些吃的,有肉干,有馒头。晚上回来,就给它换药。小狐狸恢复得很快,没过几天,就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它很通人性,栓柱坐在灯下算账,它就趴在旁边看着;栓柱累了,它就用尾巴扫扫他的腿,像是在安慰他。栓柱给它取名叫 “火儿”,因为它浑身火红。
过了一个月,火儿的伤彻底好了,能跑能跳,成了栓柱的跟屁虫。栓柱挑着担子出门,它就跟在后面,不跑远,也不捣乱。有人见了,都说这狐狸成精了。
这天,栓柱去赶集,火儿又跟在后面。走到一片荒坡,突然窜出几只狼,拦住了去路。狼眼睛绿油油的,盯着栓柱,像是要把他撕碎。
栓柱吓得腿都软了,拿起货郎担里的扁担,壮着胆子说:“你们别过来!” 狼可不怕他,一步步逼近。就在这时,火儿突然冲了上去,对着狼龇牙咧嘴地叫,声音尖利,像是在挑衅。
狼被火儿吸引了,转身去追它。火儿跑得飞快,把狼引向了另一个方向。栓柱趁机挑着担子,拼命往镇上跑。跑到镇上,他才发现,后背全是冷汗。
他心里惦记着火儿,却又不敢回去,只能在镇上打听,有没有人见过一只火红的狐狸。有人说,看见一只狐狸被狼追着,跑进了深山。栓柱心里一沉,觉得火儿肯定凶多吉少了。
接下来的几天,栓柱都没精打采的,心里空落落的。他总觉得对不起火儿,要是没救它,它说不定还好好的。
半个月后的一天,栓柱收摊回家,路过那棵老槐树,天色已经黑了。他走得累了,就在槐树下歇脚。刚坐下,就觉得眼皮发沉,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里,他看见一个老妪,穿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你是赵栓柱吧?” 老妪问。
栓柱点点头:“大娘,您认识我?” 老妪说:“我是火儿的奶奶。谢谢你救了我的孙女。” 栓柱惊讶地说:“火儿…… 它没事?”
![]()
老妪点点头:“没事,它被狼追着,跑进了我们的地盘,狼不敢进去,它就没事了。我来是想告诉你,三天后是你的生日,回家别吃长寿面。”
栓柱更糊涂了:“为啥不能吃长寿面?” 老妪叹了口气:“说多了你也不懂,照做就是了,能救你一命。记住,谁给你做的都不能吃。” 说完,老妪就不见了。
栓柱一下子醒了,发现自己还坐在槐树下,月亮挂在天上,冷冷清清的。他摸了摸头,觉得这梦真奇怪,却又不敢不放在心上。
三天后,果然是栓柱的生日。他本想自己煮碗长寿面,想起老妪的话,就没煮。中午时分,邻居王寡妇突然端着一碗长寿面过来了,笑眯眯地说:“栓柱,今天是你生日吧?婶给你煮了碗面,趁热吃。”
王寡妇三十多岁,丈夫死了,长得挺标致,就是平时有些不正经,常常对栓柱抛媚眼。栓柱对她没啥好感,想起老妪的话,赶紧说:“婶,谢谢你,我不饿,刚吃过。”
王寡妇把面往桌上一放:“咋能不吃呢?生日吃长寿面,能长命百岁。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她说着,就往栓柱手里塞筷子。
栓柱心里发毛,推说:“我真的吃过了,这面您还是端回去吧。” 王寡妇见他不吃,脸色沉了下来:“你是不是嫌我做的不好吃?”
栓柱赶紧说:“不是不是,我就是不饿。” 两人正拉扯着,面碗突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面条撒了一地。奇怪的是,面条落地后,竟冒出一股黑烟,发出刺鼻的味道。
栓柱吓了一跳,这才明白,老妪的话是真的!这面有问题!王寡妇也愣了,见面条冒烟,脸色惨白,转身就跑。
栓柱看着地上的面条,心里后怕不已。他不知道王寡妇为啥要害他,也不想知道,只觉得庆幸,幸好老妪提醒了他。
下午,村里来了个郎中,说王寡妇疯了,在家里胡言乱语,说自己对不起栓柱,不该听别人的话害他。村民们都很奇怪,跑去看,见王寡妇果然疯疯癫癫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狐狸”、“报应” 之类的话。
栓柱这才明白,肯定是火儿的奶奶显灵,惩罚了王寡妇。他心里对火儿和老妪充满了感激。
过了几天,栓柱去赶集,又路过那片树林,竟看见火儿蹲在路边等他。火儿看见他,欢快地跑过来,围着他转圈,嘴里 “吱吱” 叫着,像是在撒娇。
栓柱高兴坏了,把火儿抱起来:“火儿,你回来了!” 火儿用头蹭着他的脸,眼里满是喜悦。
从那以后,火儿又跟着栓柱,白天跟他去赶集,晚上跟他回家。村民们见了,都说栓柱是个好人,才有狐狸报恩。
王寡妇疯了没多久,就被她娘家接走了,再也没回来。有人说,她是被山里的狐狸精缠上了,才会发疯;也有人说,她是因为想害栓柱,被神明惩罚了。
不管咋说,栓柱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甚至比以前更好了。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因为大家都说他心善,有神灵保佑,都愿意买他的东西。
过了两年,栓柱攒够了钱,盖了间新房子。村里的张媒婆给他介绍了个姑娘,姓刘名春燕,是邻村的,长得清秀,性子也温柔,家里人都很老实。
栓柱和春燕见了面,都对彼此有好感。没过多久,就成亲了。成亲那天,火儿也跟着热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像是在恭喜他们。
春燕不仅不讨厌火儿,还很喜欢它,常常给它梳毛,喂它吃的。火儿也很喜欢春燕,常常趴在她脚边睡觉。
婚后,春燕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常常跟着栓柱去赶集,帮他看摊子。两人感情很好,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过了一年,春燕给栓柱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赵念狐,意思是记住火儿的恩情。栓柱抱着儿子,笑得合不拢嘴,觉得这辈子值了。
火儿看着小念狐,也很高兴,常常趴在摇篮边,看着他睡觉。小念狐不怕火儿,还会抓着它的尾巴玩。
有一天,栓柱带着春燕和念狐去给爹娘上坟,火儿也跟着去了。到了坟地,火儿突然对着一座新坟叫了起来,声音很凶。
栓柱一看,那是王寡妇的坟,她没过多久就死了,被娘家葬在了这里。栓柱心里叹了口气,拉着火儿说:“别叫了,都过去了。”
火儿似懂非懂,不再叫了,却还是盯着王寡妇的坟,眼神警惕。
日子一天天过去,念狐长大了,聪明伶俐,栓柱和春燕把他送进了学堂读书。火儿也渐渐老了,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常常趴在院子里晒太阳。
有一天,栓柱发现火儿躺在窝里,一动不动,已经没了气息。他心里难过极了,把火儿埋在了那棵老槐树下,还立了块小石碑,上面刻着 “火儿之墓”。
念狐知道火儿死了,哭了好几天,说再也没人陪他玩了。栓柱安慰他:“火儿去天上了,变成了神仙,会一直保佑我们的。”
过了几年,念狐考中了秀才,接着又考中了举人,成了村里的骄傲。他常常听爹娘讲火儿的故事,心里对火儿充满了感激。
栓柱和春燕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盖了更大的房子,还开了家杂货铺,不用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他们没忘本,常常接济村里的穷苦人,村里人都说他们是大善人。
有一年除夕,栓柱一家在院子里守岁,突然看见一只火红的狐狸,蹲在院墙上,看着他们,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笑。念狐指着狐狸说:“爹娘,那是火儿!”
栓柱和春燕抬头一看,狐狸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香味,像是桂花的香气。他们知道,是火儿回来看看他们,心里暖暖的。
很多年后,栓柱和春燕都老了,念狐也成了一个清官,在外地任职,把他们接了过去。老两口常常坐在院子里,给孙子孙女讲火儿的故事,说:“做人要心善,哪怕是对一只小动物,也要有怜悯之心。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这就是报应。”
孙子孙女听了,都点点头,把这个故事记在心里。
王家集的人们,也常常把栓柱和火儿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说:“你看赵栓柱,花十五两银子救了只小狐狸,不仅躲过了一劫,还娶了个好媳妇,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说明啊,好人有好报,心善的人,总会有好运的。”
孩子们听了,都很受启发,每次见到小动物,都会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到它们。
而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矗立在树林里,像是在守护着这个善良的故事,守护着人们对美好和善良的向往。每当有人路过,看到老槐树,就会想起那个货郎和狐狸的故事,心里都充满了温暖和敬意。
栓柱停下脚步,循着声音找过去,见一棵老槐树下,蹲着个猎户,手里拎着只小狐狸。小狐狸浑身火红,像是团火焰,腿上受了伤,血染红了毛,正可怜巴巴地看着猎户,眼泪汪汪的。
“这狐狸皮真不错,能值不少钱。” 猎户掂量着小狐狸,笑着说。栓柱看着小狐狸,心里莫名一软:“大哥,这狐狸还小,放了它吧。”
猎户瞪了他一眼:“放了?我追了它半天,腿都跑酸了,凭啥放了?” 栓柱说:“我给你钱,你把它卖给我。”
猎户上下打量着栓柱:“你买它干啥?又不能吃,又不能穿。” 栓柱说:“我看着可怜。” 猎户笑了:“行啊,给我十五两银子,就卖给你。”
十五两银子,差不多是栓柱大半年的收入。栓柱犹豫了一下,看着小狐狸哀求的眼神,咬了咬牙:“行,我给你。”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数了十五两银子,递给猎户。
猎户接过银子,喜滋滋地走了。栓柱把小狐狸抱起来,见它腿上的伤口挺深,赶紧从货郎担里拿出金疮药,小心翼翼地给它敷上,又用布条包扎好。
“别怕,我带你回家。” 栓柱轻轻摸了摸小狐狸的头。小狐狸像是听懂了,用头蹭了蹭他的手,眼里的恐惧少了些。
回到家,栓柱把小狐狸放在炕上,给它铺了些干草,又弄了点温水,一点点喂给它喝。小狐狸喝了水,精神好了些,开始打量这个陌生的家。
栓柱每天出门前,都会给小狐狸准备些吃的,有肉干,有馒头。晚上回来,就给它换药。小狐狸恢复得很快,没过几天,就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它很通人性,栓柱坐在灯下算账,它就趴在旁边看着;栓柱累了,它就用尾巴扫扫他的腿,像是在安慰他。栓柱给它取名叫 “火儿”,因为它浑身火红。
过了一个月,火儿的伤彻底好了,能跑能跳,成了栓柱的跟屁虫。栓柱挑着担子出门,它就跟在后面,不跑远,也不捣乱。有人见了,都说这狐狸成精了。
这天,栓柱去赶集,火儿又跟在后面。走到一片荒坡,突然窜出几只狼,拦住了去路。狼眼睛绿油油的,盯着栓柱,像是要把他撕碎。
栓柱吓得腿都软了,拿起货郎担里的扁担,壮着胆子说:“你们别过来!” 狼可不怕他,一步步逼近。就在这时,火儿突然冲了上去,对着狼龇牙咧嘴地叫,声音尖利,像是在挑衅。
狼被火儿吸引了,转身去追它。火儿跑得飞快,把狼引向了另一个方向。栓柱趁机挑着担子,拼命往镇上跑。跑到镇上,他才发现,后背全是冷汗。
他心里惦记着火儿,却又不敢回去,只能在镇上打听,有没有人见过一只火红的狐狸。有人说,看见一只狐狸被狼追着,跑进了深山。栓柱心里一沉,觉得火儿肯定凶多吉少了。
接下来的几天,栓柱都没精打采的,心里空落落的。他总觉得对不起火儿,要是没救它,它说不定还好好的。
半个月后的一天,栓柱收摊回家,路过那棵老槐树,天色已经黑了。他走得累了,就在槐树下歇脚。刚坐下,就觉得眼皮发沉,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里,他看见一个老妪,穿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你是赵栓柱吧?” 老妪问。
栓柱点点头:“大娘,您认识我?” 老妪说:“我是火儿的奶奶。谢谢你救了我的孙女。” 栓柱惊讶地说:“火儿…… 它没事?”
老妪点点头:“没事,它被狼追着,跑进了我们的地盘,狼不敢进去,它就没事了。我来是想告诉你,三天后是你的生日,回家别吃长寿面。”
栓柱更糊涂了:“为啥不能吃长寿面?” 老妪叹了口气:“说多了你也不懂,照做就是了,能救你一命。记住,谁给你做的都不能吃。” 说完,老妪就不见了。
栓柱一下子醒了,发现自己还坐在槐树下,月亮挂在天上,冷冷清清的。他摸了摸头,觉得这梦真奇怪,却又不敢不放在心上。
三天后,果然是栓柱的生日。他本想自己煮碗长寿面,想起老妪的话,就没煮。中午时分,邻居王寡妇突然端着一碗长寿面过来了,笑眯眯地说:“栓柱,今天是你生日吧?婶给你煮了碗面,趁热吃。”
王寡妇三十多岁,丈夫死了,长得挺标致,就是平时有些不正经,常常对栓柱抛媚眼。栓柱对她没啥好感,想起老妪的话,赶紧说:“婶,谢谢你,我不饿,刚吃过。”
王寡妇把面往桌上一放:“咋能不吃呢?生日吃长寿面,能长命百岁。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她说着,就往栓柱手里塞筷子。
栓柱心里发毛,推说:“我真的吃过了,这面您还是端回去吧。” 王寡妇见他不吃,脸色沉了下来:“你是不是嫌我做的不好吃?”
栓柱赶紧说:“不是不是,我就是不饿。” 两人正拉扯着,面碗突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面条撒了一地。奇怪的是,面条落地后,竟冒出一股黑烟,发出刺鼻的味道。
栓柱吓了一跳,这才明白,老妪的话是真的!这面有问题!王寡妇也愣了,见面条冒烟,脸色惨白,转身就跑。
栓柱看着地上的面条,心里后怕不已。他不知道王寡妇为啥要害他,也不想知道,只觉得庆幸,幸好老妪提醒了他。
下午,村里来了个郎中,说王寡妇疯了,在家里胡言乱语,说自己对不起栓柱,不该听别人的话害他。村民们都很奇怪,跑去看,见王寡妇果然疯疯癫癫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狐狸”、“报应” 之类的话。
栓柱这才明白,肯定是火儿的奶奶显灵,惩罚了王寡妇。他心里对火儿和老妪充满了感激。
过了几天,栓柱去赶集,又路过那片树林,竟看见火儿蹲在路边等他。火儿看见他,欢快地跑过来,围着他转圈,嘴里 “吱吱” 叫着,像是在撒娇。
栓柱高兴坏了,把火儿抱起来:“火儿,你回来了!” 火儿用头蹭着他的脸,眼里满是喜悦。
从那以后,火儿又跟着栓柱,白天跟他去赶集,晚上跟他回家。村民们见了,都说栓柱是个好人,才有狐狸报恩。
王寡妇疯了没多久,就被她娘家接走了,再也没回来。有人说,她是被山里的狐狸精缠上了,才会发疯;也有人说,她是因为想害栓柱,被神明惩罚了。
不管咋说,栓柱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甚至比以前更好了。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因为大家都说他心善,有神灵保佑,都愿意买他的东西。
过了两年,栓柱攒够了钱,盖了间新房子。村里的张媒婆给他介绍了个姑娘,姓刘名春燕,是邻村的,长得清秀,性子也温柔,家里人都很老实。
栓柱和春燕见了面,都对彼此有好感。没过多久,就成亲了。成亲那天,火儿也跟着热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像是在恭喜他们。
春燕不仅不讨厌火儿,还很喜欢它,常常给它梳毛,喂它吃的。火儿也很喜欢春燕,常常趴在她脚边睡觉。
婚后,春燕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常常跟着栓柱去赶集,帮他看摊子。两人感情很好,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过了一年,春燕给栓柱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赵念狐,意思是记住火儿的恩情。栓柱抱着儿子,笑得合不拢嘴,觉得这辈子值了。
火儿看着小念狐,也很高兴,常常趴在摇篮边,看着他睡觉。小念狐不怕火儿,还会抓着它的尾巴玩。
有一天,栓柱带着春燕和念狐去给爹娘上坟,火儿也跟着去了。到了坟地,火儿突然对着一座新坟叫了起来,声音很凶。
栓柱一看,那是王寡妇的坟,她没过多久就死了,被娘家葬在了这里。栓柱心里叹了口气,拉着火儿说:“别叫了,都过去了。”
火儿似懂非懂,不再叫了,却还是盯着王寡妇的坟,眼神警惕。
日子一天天过去,念狐长大了,聪明伶俐,栓柱和春燕把他送进了学堂读书。火儿也渐渐老了,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常常趴在院子里晒太阳。
有一天,栓柱发现火儿躺在窝里,一动不动,已经没了气息。他心里难过极了,把火儿埋在了那棵老槐树下,还立了块小石碑,上面刻着 “火儿之墓”。
念狐知道火儿死了,哭了好几天,说再也没人陪他玩了。栓柱安慰他:“火儿去天上了,变成了神仙,会一直保佑我们的。”
过了几年,念狐考中了秀才,接着又考中了举人,成了村里的骄傲。他常常听爹娘讲火儿的故事,心里对火儿充满了感激。
栓柱和春燕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盖了更大的房子,还开了家杂货铺,不用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他们没忘本,常常接济村里的穷苦人,村里人都说他们是大善人。
有一年除夕,栓柱一家在院子里守岁,突然看见一只火红的狐狸,蹲在院墙上,看着他们,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笑。念狐指着狐狸说:“爹娘,那是火儿!”
栓柱和春燕抬头一看,狐狸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香味,像是桂花的香气。他们知道,是火儿回来看看他们,心里暖暖的。
很多年后,栓柱和春燕都老了,念狐也成了一个清官,在外地任职,把他们接了过去。老两口常常坐在院子里,给孙子孙女讲火儿的故事,说:“做人要心善,哪怕是对一只小动物,也要有怜悯之心。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这就是报应。”
孙子孙女听了,都点点头,把这个故事记在心里。
王家集的人们,也常常把栓柱和火儿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说:“你看赵栓柱,花十五两银子救了只小狐狸,不仅躲过了一劫,还娶了个好媳妇,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说明啊,好人有好报,心善的人,总会有好运的。”
孩子们听了,都很受启发,每次见到小动物,都会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到它们。
而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矗立在树林里,像是在守护着这个善良的故事,守护着人们对美好和善良的向往。每当有人路过,看到老槐树,就会想起那个货郎和狐狸的故事,心里都充满了温暖和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