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起到承德山区石头营大队插队落户的七十多名天津知青,有三人和当地农民结婚,最终两个人选择离婚,就王成梁一人留守在了石头营大队,至今还生活在河北承德。
有关王成梁老师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我编写了这篇文章,分享给热心的读者朋友们。
![]()
承德农村的住房(图片来源网络)
据王成梁回忆,他是1969年春天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天津到河北承德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的,当时有七十多名天津知青被安排到一个叫石头营大队的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王成梁他们九名同学被分派在了石头营大队第六生产小队,马广武队长安排他们住在了队部的两间土坯房子里。
石头营大队一共八个生产小队,八个生产小队散落在一条山沟里,整个村庄足有三里路长。石头营大队的自然条件很差,耕地基本都是山坡地,平整的土地不到三成,因为粮食产量低,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别看石头营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整个村子人口可不少,总人口一千四百多人,算是比较大的一个自然村。
塞外的3月份还有些寒冷,沟沟壑壑还能看到未融化的冰雪,可勤劳善良的乡亲们已经开始投入到春耕备耕生产劳动中去了。安顿好知青们的住处,马队长又安排了一位大嫂临时帮知青们做饭,一切都就绪了,王成梁他们也开始跟着社员们出工参加生产劳动了。
春耕前的农活就是备耕,备耕主要是往地里运送土杂肥,为春耕春播生产做准备。石头营六队的耕地基本都在村子南边,有的耕地离村子远,再加上山路不好走,架子车拉不到地头,好多耕地需要往地里挑粪。马队长就安排女子往平坦的耕地里拉粪,安排男知青跟着壮劳力往地里挑粪。
两篮子土杂肥足有六、七十斤重,挑着两篮子土杂肥走四五里山路,肩膀压得生疼,两条腿都迈不动步子,一天下来,五名男知青的肩膀都压肿了,脚底板上也磨起了水泡。马队长看王成梁走路不对劲,就问他:“成梁,你咋啦嘛?咋这样走路,看着怪别扭。”“队长,我脚底板磨起了水泡,肩膀也压肿了……”王成梁难为情地回答道。
看看王成梁红肿的肩膀,再看看他瘦弱的身体,马队长心里很难受,他就让王成梁留在场院跟着年龄大的老社员给拉粪的社员装车,给挑粪的社员装筐。这个时候得到马队长和乡亲们的关爱和呵护,王成梁心里暖暖的。
经过了两年的劳动锻炼,王成梁他们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慢慢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劳动,也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当初一个个身体瘦弱的城里知青,也都成了身体强壮的青年小伙。
1971年秋天,石头营小学开设了五年级的课程,学校需要增加一名能教五年级学生的民办教师,六队的马队长就推荐王成梁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
石头营小学的规模不大,一排土坯房子是学校的校舍和老师的办公室,每个班级只有十几名学生,新招生的一年级人数最多,才十九个学生。当时的乡亲们都不愿供孩子上学,认为读书没啥用,所以入学率不高。
教二年学生的是一名女教师,她是石头营三队的社员,叫郭秀芝,小学文化,石头营小学复课时她就到学校当了老师,已经有两年多的教龄了。郭秀芝很淳朴很善良,人也热情大方,扎着两条辫子,红扑扑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算是一个比较俊秀的山村姑娘。
王成梁的办公桌和郭秀芝的办公桌是对桌,郭秀芝擦桌子时,都会把王成梁的桌子随手擦一下,炉子上的水壶开了,她也会顺手把王成梁的暖水瓶灌满热水。两人虽然很少说话,可两人的眼神会经常碰撞在一起,王成梁对郭秀芝的印象挺好,他很喜欢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
![]()
图片来源网络
1973年秋后,石头营大队得到了几个招工名额,有地区麻纺厂的招工名额,主要招女生。还有地区钢厂的招工名额,主要招男生。郭秀芝的姑父是大队书记,她就为王成梁争取到了一个地区钢厂的招工指标。王成梁却鬼使神差地婉拒了郭秀芝的好意,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民办教师这个职业,不想去钢厂当工人。
第二年初夏,有人给郭秀芝介绍对象,那个小伙子是三队的记工员,小学文化程度,人长得方方正正,浓眉大眼,绝对是石头营大队数一数二的好小伙子,王成梁和那个小伙子也熟悉。郭秀芝就问王成梁:“王老师,你看那人怎么样?我爸妈逼着我跟他订婚。”“他确实不错,就是文化程度低了一点,要是初中毕业生就没啥可挑剔的了。”王成梁红着脸说道。
不知是王成梁说的话起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郭秀芝没答应那门婚事。
之后的日子里,王成梁总是找借口跟郭秀芝说话,帮她给学生批改作业,还把自己的一支钢笔送给了郭秀芝。就这样,他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郭秀芝的父母担心王成梁以后会招工进城,不同意这门婚事,王成梁却说他喜欢民办教师这个职业,他愿意扎根石头营做一辈子山村教师。
1975年冬季,王成梁顶着父母反对的巨大压力,毅然决然跟郭秀芝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他成了第二个跟当地农民结婚的天津知青。头一年秋后,就有一名叫刘月梅的女知青嫁给了一队队长家的二小子,娃娃都出满月了。
王成梁结婚不久,六队的女知青张风琴也跟本队的一个小伙子结婚了,听说她是奉子成婚,结婚时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
到了1977年夏天,地区钢厂和县木器厂又来招工,石头营大队一下子就招走七八名知青进城当了工人。郭秀芝问王成梁:“成梁,你不会后悔吧?别人都进城当了工人月月开工资,你一个月就几块钱的民办教师补贴,得啥时才能买上手表啊。”“孩子都有了,后悔还有啥用。再说了,我也没打算买手表,也不喜欢去钢厂当工人,在学校当老师挺好的呀。”
恢复高考后,王成梁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统一的大中专招生考试,结果两次名落孙山。知道自己的文化底子太薄弱,王成梁也就不打算再考了。
1979年夏天,国家有了新政策,留守在农村还未招工进城的知青,可以返回原籍。这个消息不亚于一声春雷,王成梁很兴奋,带着老婆孩子回天津,做梦他都不敢想。
可到了相关部门一打听才知道,像他这种跟农民结婚的知青,暂时还没有回城政策。不能回城就不能回城吧,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也不赖,王成梁心里倒也坦然。可那两名女知青可坐不住了,她俩早就后悔跟农民结婚了,突然有了能回城的政策,她俩一商量,哭着闹着跟你们丈夫离了婚,都丢下孩子跑回天津去了。
当时郭秀芝心里很不踏实,她真担心王成梁也会跟她闹离婚。王成梁明白她的心思,就给她吃定心丸:“秀芝,你放一百个心,就算你撵我走,我也舍不得你和孩子。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绝对不会拿婚姻当儿戏。”那一刻,郭秀芝扑在王成梁的怀里,呜呜痛哭,哭得像个孩子。
改革开放后,看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跑生意做买卖,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块钱。那时民办教师的补助金虽然也提高了,可一个月只有三十块钱,王成梁也想辞掉民办教师的职业,也去跑买卖做生意。郭秀芝不同意,她说挣钱多少都是生活,钱多了多花,钱少了少花,不饿肚子就行了。
王成梁听了郭秀芝的话,继续留在学校当民办教师。
1983年秋天,王成梁享受了知青待遇,他被转成了公办教师,转成了非农户口,总算端上了铁饭碗。过了没几年,郭秀芝也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转成了公办教师,一家人都吃上了国库粮。
1991年秋天,石头营小学跟邻村小学合并,王成梁夫妻俩都去邻村联小教书了,原有的几名民办教师无奈被辞退。这事对郭秀芝的触动很大,她很感激地对王成梁说:“谢谢你成梁!要不是嫁给你,我也成了被辞退的民办教师,再也不能教书了。”
后来,王成梁的女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承德市里的一所中学当了语文老师,一家人都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王成梁老师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下,退休后的王成梁和郭秀芝都搬到承德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一家人共享天伦。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王成梁老师很感慨也很知足,他说当年选择跟郭秀芝结婚,不光是父母反对,同学们也反对他,说他一准会后悔。现在同学们却很羡慕他,他夫妻俩的退休金根本就花不完,住房也很宽敞,生活水平不比别人差,他虽然吃了不少苦,可苦累并快乐着。
![]()
图片来源网络
是啊,王成梁老师应该知足,没有遭遇下岗再就业的痛苦,妻子贤惠,女儿孝顺,世上哪还有比这更幸福更快乐的事情呀!在这里,也衷心祝福王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到永久!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王老师提供素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