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
11月初,备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开放的中国再次牵动世界目光。作为首都国际交往重要窗口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北京朝阳携手300余家企业,共赴“进博之约”,以进博为窗展朝阳活力,聚全球商机。
与世界交朋友,是朝阳区一直以来的发展底色。在进博会的舞台上彰显开放姿态,仅仅是朝阳区开放征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朝阳区立足区位优势,紧密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国际化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开放型经济不断强化,累计落地外资项目406个,预计吸引外资金额达255.6亿美元,金额位居全市第一。外交外事活动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此外,朝阳区不断优化城市国际化服务环境,外籍人士的日常所需,在朝阳区皆触手可及。
构建全球优质资源“引力场”
拥有“中国涉外第一区”美誉的朝阳区,汇聚了近100%的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的外资金融机构,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禀赋。朝阳区锚定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拓展招商渠道、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全球优质资源“引力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推进带规划、带空间、带生态、带政策、带资本的“五带”招商,做优找技术、找人才、找资本、找资金、找场景、找生态、找市场、找客户的“八找”服务,为朝阳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牵好线,为人才引进搭桥梁。通过大力开展“走出去”精准招商和“请进来”考察洽谈,朝阳区“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8家全球商务科技联络站先后设立,为朝阳区招商引资按下 “快进键”,全球优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加“丝滑”。截至目前,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累计达173家,稳居全市首位。
作为全市外资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在做强外资“引力场”的同时,朝阳区积极完善国际商会联络服务机制并创新政企合作机制,举办“两区”会客厅、“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活动,通过“高质量推介”为中外企业“牵线搭桥”,为广大企业提供“宜商”沃土。
“朝阳区不仅是爱尔康中国的总部所在地,更是我们一切开始的地方。他们以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态度,为跨国企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华发展的数十年历程中,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柯瑞德,深刻感受到朝阳区坚定有力的支持。

优越的营商环境,不仅让越来越多企业在朝阳区落地、安家,也为众多企业打造出一片投资热土。
太古集团是最早一批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之一,在为太古坊选择“落脚点”时,太古集团毫不犹豫将目光聚焦在朝阳区。“北京太古坊是旗下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我们将与朝阳区携手打造国际级滨水商业枢纽,为高质量城市更新与滨水空间焕新树立新标杆。”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表示。
种好制度型开放试验田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核心,也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朝阳区拥有国家赋予的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两区”叠加的优越条件。“十四五”以来,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朝阳区持续深化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制度型开放上稳步扩大,打造引领制度型开放样板区。
![]()
“两区”建设以来,朝阳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481家,占全市28.1%,实际使用外资180.9亿美元,占全市30.8%,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推动150余项改革试点政策实施,落地111个在全国、全市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项目和试点,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全市首位,9项改革举措向全市复制推广。
朝阳区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经贸“新枢纽”,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等一批试点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在金融领域,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完成中国—新加坡首个全环节跨境贸易数字化实单试点;为了保障要素流动顺畅,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国际收支便利化全环节改革试点工作,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QFLP试点等一批金融领域创新政策。朝阳区还落地自贸区内企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率先落地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率先支持英皇电影成为全国首家CEPA电影制作开放政策受益企业。

“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北京CBD,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多领域加大力度先行先试,形成“两区”建设众多实践和创新探索。北京CBD建成全市首个集政务、招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北京CBD外资综合服务站、全市首批4个站点之一——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区服务站均落地于此。“十四五”期间,北京CBD还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存量总部等的支持力度,建成两个全球商务会客厅。
建设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是北京市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核心承载区、北京首家境外仲裁机构代表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已落地北京CBD,中心区7.04平方公里被纳入示范区建设起步区范围。今年,朝阳区制定出台《朝阳区推进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集聚全球高端法商资源与商业要素,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多力量。
打造国际城市交往会客厅
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十四五”以来,朝阳区持续完善主场外交服务能力,提升主场外交常态化保障水平与综合承载能力。同时,积极构建水上、空中、商务、科技、法治、生态六大国际交往会客厅体系,高效承接国家及北京市各类外交外事任务,以高水平对外交流服务中央大局。“十四五”期间,朝阳区累计接待党宾国宾及友好访问团组240余批次、4990余人次,主场外交“窗口”作用充分发挥。
硬件基础是国际交往的物质前提和支撑保障。今年,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正式投入运营,并先后承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等多场高规格国际会议活动。

除了持续提升区域国际化服务能级,朝阳区还通过设立外语服务窗口、建设望京国际人才公寓、发布国际化服务医疗机构清单、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信息宣传册等,让生活在这里的外籍人士感受到360度的便利化体验。在优化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体系方面,朝阳区先后举办“中外居民过大年”“国际文化季”等社区活动超400场,中外居民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朝阳区国际化宜居家园的名片也越擦越亮。
生活在这里的外籍人士要有归属感,“路过”朝阳区的国际友人也同样要留下美好记忆。
“十四五”以来,朝阳区深耕国际化服务场景,编制英文版《北京朝阳外国人手册》,为外籍人士提供全方位生活指引。蓝色港湾成为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入境的消费拥有了更加顺畅舒心的消费体验。从游览朝阳到落地扎根,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也让朝阳区成为“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
《北京朝阳外国人手册》
从北京CBD吸引力指数稳居全球第七的跃升,到可感知、可触及、可使用、可融入的“国际化生活”,“十四五”以来,开放的“基因”深度融入朝阳区的发展血脉。
展望“十五五”,朝阳区将立足区位优势高标准打造国际城市交往会客厅,深化“两区”制度型开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优化国际化生活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与国际化水平,以开放之姿链接全球,以实干之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在全球舞台上书写更高水平的发展答卷。
来源:北京朝阳
作者: 张慧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