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光远看经济)
![]()
银行直接卖房
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
前几天,我就银行直接卖房这事我们发了一个视频。但最近几天,各大媒体在热炒这个事,让人感觉全国的银行一下子手里全是房子,银行的主业变成卖房子了。
考虑到这件事本身是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信心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而且经过很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炒作以后,这个事好像变成一个常态了,好像到处都是卖房子的银行,量非常大。但是这个量却并没有得到证实。
现在我看到最大的一个量说,四川农信系统银行在卖2.4万套,这多吓人。最后有记者去调查,去问,发现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
这个2.4万套怎么出来的?有很多人把以前法拍的量,包括多次拍的量都叠加在一块,算出这个2.4万套。实际多少套?实际是500多套多一点,500多套经过炒作成了2.4万套,这就是目前的互联网的整体现状。现在好像全国的银行不干金融业务了,都在卖房子,房子全砸手里边了。所以这样的不真实的消息泛滥,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这样的消息本身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因为银行现在拿到产权的房子,是他处理不良债权的时候,比如有些房子法拍拍不出去,有些是因为各种债权抵押最后解决不了,法院把这个房子直接裁定给了银行。虽然真实的量并不多,但银行为了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为了把这个房子很快的卖出去,所以它的价格是比较低的。
比如它的价格比市场上现在的价格可能要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那么我们说这个房子一旦出现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场下降和信心脆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踩踏效应,成为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
市场就会认为正常的价格就应该降到180万,市场就会开始又一轮的价格踩踏。
所以我是建议有关部门要对这个舆情重视,并且摸底,到底有多少银行“直供房”,然后摸清楚银行直接卖房对市场究竟会产生多少影响。有关部门一定要对目前网络上的各种消息核实,是不是现在全国的银行都在卖房子,是不是房子全砸在银行的手里边了。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真实的调查,有个真实的说法。
不要让自媒体炒作流量。不要让这些目前整个市场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这样的消息本身对市场,对所有人都在传递什么信号,这是很清楚的。对市场的打压是非常明显的。
银行直供房本身价格低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信息,是这房子本身不好(一般情况下,法拍都拍不出去的,不会好到哪里去),还是银行真的在砸盘。这绝地不是什么有些人说的“市场化行为”,是什么市场化挤泡沫。一些人对市场两个字究竟什么含义都没搞清楚就胡咧咧市场经济,好像市场经济就是什么都能干。
![]()
如果银行卖的房子和其他房子一样,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常态化的房子,应该怎么处置,包括价格,如何确定?很多银行是国有的,房子是国有资产,如果市场卖250万,你卖180万,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如果这个房子本身有什么问题,应该信息披露清楚,不要扰乱整个市场的信息。
在上一个视频里,我提到鉴于这样的房子的特殊情况,我们不是有收购库存做保障房的政策吗?对用专用资金收购开发商卖不去出的新房做保障房,我一直是不认同的,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且,新房的价格要折扣到什么地步做保障房才合算?
目前影响市场信心的主要是二手房价格,现在其实大家看市场是看二手房,不是看新房市场。
特别是中国现在很多的城市,二手房成交已经超过新房,二手房已经成为主流了。所以二手房市场的这种不正常的变化,你家房子人家卖250万,你就愿意卖50万,你自己去卖。
![]()
所以,我是建议像法拍拍不出去的,以及银行的特殊的房子,因为价格比较低,倒是可以考虑收购用做保障房,不进入正常的市场流通体系,避免对正常二手房市场的干扰。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银行卖房对市场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摸底,并拿出相应的预案。先把真实的数据拿出来以正视听,不要让无良的骗流量的自媒体疯狂炒作了。对于这些特殊的房子,究竟如何做才能避免对市场的冲击,要尽快协商出办法。
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叙事逻辑本来很悲观,这些低价房的出现,会增加这种情绪。
现在热炒这个事已经热到天上了,炒的让大家感觉到银行现在不干金融业务了,就卖房了,这不荒唐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