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衢江区高家镇欧塘村,种粮大户黄伟兵操控着打捆机穿梭作业,田间杂乱铺陈的水稻秸秆被捆绑成一捆捆紧实牢固的秸秆包。
“传统的秸秆还田不需要那么多秸秆。”黄伟兵介绍,以往每年都会有大量秸秆多余,造成浪费。秸秆收储后销售给养牛、养羊或者种植菌菇的企业。
“一亩地的秸秆大概能打40捆,按3元一捆算能增收120元。”黄伟兵今年种了1000多亩水稻,产出的水稻秸秆被养殖户或菌菇厂老板回收,能增收十多万元,实现“点草成金”。
![]()
捆扎好的秸秆方块被运输到衢州市菇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这里,秸秆即将经历一场华丽的“变形记”。
菇乐农业的种菇车间摆满了130多个四层高的货架,每层都铺满发酵完成的蓬松、肥沃的栽培基料,在这些基料的滋养下,一朵朵赤松茸渐渐冒出了头。
“这些栽培基料由秸秆堆放、发酵形成。”衢州市菇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飞介绍,从秸秆废料蜕变成为种菇肥料,大约需要半个多月。其间需将秸秆集中堆放,严格控制发酵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让微生物充分分解秸秆。
![]()
目前菇乐农业每年的秸秆需求量达1200吨,每吨秸秆可产出鲜菇约160公斤,鲜菇平均售价每公斤30元。更值得一提的是,种菇产生的菌渣还能再次还田,成为农作物生长的优质肥料。“菌渣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合种植水果和蔬菜。”陈建飞说,昔日的“生态包袱”秸秆被回收循环利用,已经成为滋养美味菌菇的“温床”。
文字丨王雨婷
图片丨徐俊杰
编辑丨江一帆
一审丨余慧仙
二审丨卢晔岚 陈小小
三审丨徐芳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