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整治中,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设施衔接不畅问题,创新推行“344”工作法,先后整合资金1.3亿元,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与水利设施贯通衔接,目前已改善灌溉面积7.1万亩,受益群众近5万人。
据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杰波介绍,“344”工作法就是坚持“三级摸排”,把好“四关衔接”,强化“四方监管”。在坚持“三级摸排”方面,通过构建村、乡、县三级联动排查机制,确保问题找准、根源挖深。村组发动找“病源”,通过开门整治把问题“捞”上来。依托项目区村组理事会,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会,围绕勘测设计、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6个环节,聚焦5大类问题进行实地踏勘、现场会审,最终确定问题353个。在把好“四关衔接”方面,强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管控,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2023—2024年度项目通过率均达100%。在强化“四方监管”方面,构建“监理+属地+行业+纪律”四方协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长效管护的良好局面。全县耕地质量等级由4.5提升至4.47,灌溉保证率达95%以上。拉紧纪律“警戒线”,紧盯项目审批、资金使用、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移送线索7条,党纪政务处分5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整治,吉水县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区,水田乡水田村原来只能种植单季水稻的农田,现在实现了种双季水稻的目标。
水田村种粮大户郭苏苟今年种了523亩水稻。“由于耕作层深厚,改善了土壤的水气结构,实现了旱涝保收。”郭苏苟说。2025年上半年,他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亩产达600多公斤,收益达13.5万元;下半年,吉水县持续干旱,山区部分田块缺水,但郭苏苟精耕细作,种植的晚稻亩产最高达598.6公斤,湿谷卖了91万元,减去成本,净赚38万元。(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振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