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期内容导读:
- 从争议到共识:预制菜产业的崛起逻辑
- 链上跃迁:预制菜产业链的价值逻辑
- 全球扩张:预制菜市场格局与增长趋势
- 出海动因:从内需瓶颈到全球机遇
- 路径分化:代表企业与出海模式解读
01
从争议到共识:预制菜产业的崛起逻辑
“你愿意花大价钱在餐厅吃预制菜吗?”
这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让西贝陷入争议,折射出餐饮工业化背景下,标准化生产与消费者期待之间的矛盾。
在全球食品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预制菜正成为中国餐饮工业化与食品出海的新引擎。过去五年,行业经历了从资本热潮到体系化整合,冷链物流与标准体系持续完善。随着内需放缓、竞争加剧,出海正成为企业新的增长路径。
预制菜兼具食品工业的规模化特征与餐饮零售的体验属性,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效率、产品标准化与渠道渗透。相比传统食品出口,它不仅输出产品,更传播中式烹饪文化与生活方式。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对“预制菜”进行了系统定义,标志着行业从概念争议走向政策共识,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制度基础。
官方定义:预制菜(又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该定义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馒头、糕点、三明治、披萨等。
从舆论争议到政策确立,预制菜的产业逻辑已从概念验证迈入体系化发展阶段。
02
链上跃迁:预制菜产业链的价值逻辑
![]()
从价值链视角来看,预制菜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料供给、中游加工制造与供应链协同、以及下游渠道拓展与品牌出海三大环节。
上游:原料与供应体系
主要涵盖农产品、畜禽和水产等基础食材的标准化种养与采购体系。关键在于原料安全、可追溯与供应稳定。具备自有基地与冷链储运能力的企业,更能满足海外食品安全标准,为国际化供应链奠定基础。
中游:加工制造与供应链协同
企业通过清洗、腌制、烹调、包装等工业化流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并借助自动化产线与中央厨房提升效率。竞争焦点在于能否实现从生产到出口的全链路协同与成本管控,这直接决定了“从中国工厂到海外餐桌”的交付稳定性。
下游:渠道拓展与品牌出海
覆盖跨境电商、海外零售与餐饮合作等模式。企业需同步推进渠道建设与品牌本地化,通过数字化营销与口味适配提升认知度。对中式预制菜而言,这一环节不仅关乎销售,更是文化输出与品牌资产积累的关键。
从产业链发展阶段看,中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历从以代工出口为主的OEM模式,逐步过渡到品牌化运营与本地化创新阶段。
![]()
03
全球扩张:预制菜市场格局与增长趋势
根据Statista数据,2024年全球预制菜市场规模约3742.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981.1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到5315.8亿美元,2024–2030年全球预制菜市场年均增速约6%,价格端结构升级推动单价从5.9美元上升至8.8美元。
![]()
2024–2029年间,全球预制食品消费的线上份额预计将从8.2%提升至10.7%,其中移动端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这一趋势为中国预制菜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和数字化营销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
在新兴市场中,尼日利亚表现突出。该国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拥有超2.2亿人口,是非洲人口最多、全球第六大食品及预制菜消费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较高的食品支出,使其成为行业重要增量来源。随着城市化加速与中产扩张,消费者对方便餐食需求快速上升;零售、电商与冷链体系完善,也推动了本地与跨国品牌入局。尼日利亚正成为中国企业布局非洲市场的前哨阵地,兼具成本与文化优势。
![]()
整体来看,预制菜的全球化趋势与消费数字化浪潮相互叠加,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了结构性机遇。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新的窗口已经打开。过去依托代工和成本优势,中国厂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随着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竞争正从制造能力延伸到品牌塑造与服务运营。能否在海外市场建立长期的品牌影响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分水岭。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资源地图(扫描下方二维码)汇聚多国产业与政策资源,帮助企业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中更稳地走出去。
该平台整合了全球主要市场的资源,包括各地办公室、使领馆、商协会、行业专家以及深度国别研究报告等,帮助企业快速突破信息壁垒,降低市场拓展的风险。通过精准的资源匹配和本地化洞察,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布局海外市场,实现品牌国际化。
例如,若您有意进军美国预制菜产业,可以通过平台搜索相关资源,查看出海美国研究报告、使领馆、商协会及专家等,帮助您高效推动业务发展,降低出海风险。同时,出海服务商可以通过“申请入榜“让更多客户了解您的服务,出海企业可通过”加入百人会”与更多同行共享资源、共同拓展市场。如果您希望与我们的出海资源网络高效合作,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开启您的出海合作之旅。
04
出海动因:从内需瓶颈到全球机遇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与全球消费需求升级,中国预制菜产业正迎来“出海”窗口期。出海不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结果,更是企业品牌升级与供应链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整体来看,中国预制菜出海的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推动与内部条件成熟两方面。
外部动因-我们为什么要出海?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过去几年,中国预制菜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但B端餐饮渗透率接近饱和,C端家庭消费尚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行业进入“增量放缓、存量竞争”的周期,迫使头部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政策支持与出口导向
多地政府已将预制菜纳入重点产业集群与出口导向清单,如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均将其纳入重点出口产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食品展会、拓展跨境渠道。政策支持显著降低了企业出海的门槛。
海外消费需求上升
全球对中式餐饮与东方风味的兴趣快速增长,东南亚及华人市场对中餐半成品需求旺盛,欧美地区对亚洲风味、健康便捷食品的接受度持续提升,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内部动因-我们能否出海?
供应链体系完善
中国已形成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与冷链体系。完善的冷冻技术、包装标准化与物流体系,使预制菜在规模化生产与国际运输上兼具效率与成本优势。
品牌意识增强
经过国内市场竞争的洗礼,越来越多企业从“代工思维”转向“品牌思维”,意识到品牌溢价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预制菜作为中餐文化输出的新载体,正成为品牌国际化的切入口。
资本与产业协同驱动
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为企业扩张提供充足资金。多家上市公司将出口纳入长期规划,推动从“出口贸易”向“全球品牌运营”转型。
05
路径分化:代表企业与出海模式解读
从企业类型与战略模式来看,中国预制菜出海路径可分为四类:
01 综合型巨头
以全品类产品矩阵+海外工厂/并购+品牌出海为主
安井食品(Anjoy Foods)
企业定位:以冷冻食品为核心的综合食品集团,代表中国预制菜品牌出海的典型企业。
出海模式:以冷冻食品为核心,布局“预制菜+面米制品+水产制品”全品类。
海外布局:在越南、印尼设立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与当地连锁商超(如Big C、Lotte Mart)及中餐厅供应链合作。
品牌与产品:推出“安井 Anjoy”国际版品牌,重点出口火锅食材、冷冻面点、速食水饺等产品。
战略重点:从OEM出口→自有品牌出海的转型,加速东南亚与北美布局。
双汇集团(Shuanghui)
企业定位:全球领先的肉类食品集团,年屠宰量与加工规模居世界首位。
出海模式:通过并购+全球供应链整合实现国际化。
海外布局:2013年收购美国最大猪肉加工企业Smithfield Foods,实现生产、屠宰、销售全链条全球化。在美国、欧洲、墨西哥等地拥有数十家工厂和销售网络。
品牌与产品:海外主推品牌包括Smithfield(美国)、CampoFrío(西班牙)等;产品以肉制品、即食冷切肉、香肠、培根为主。
战略重点:强调“全球采购+本地生产+多品牌协同”,以并购驱动全球市场扩张。
02 餐饮供应类企业
依托餐饮连锁体系出海,布局东南亚与北美餐饮B端。
蜀海供应链(Shuhai Supply Chain)
企业定位:海底捞旗下核心供应链平台,专注中餐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出海模式:依托海底捞全球门店布局,构建“餐饮连锁出海+本地化供应体系”双轮驱动模式。
海外布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美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工厂。除海底捞门店外,还为当地中餐厅、火锅品牌、食材经销商提供一站式供应服务。
品牌与产品: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预制菜(如毛肚、牛油锅底、特色丸滑)等。
战略重点:以“ToB为核心、带动中式餐饮标准化”为目标,形成中国味道全球化的供应链闭环。
味知香(Weizhixiang)
企业定位:专注“家庭预制菜+餐饮半成品”领域的中式预制菜龙头之一。
出海模式:与东南亚及北美中式连锁餐饮合作,输出标准化菜品包。通过跨境合作伙伴(如餐饮经销商、冷链仓储企业)进入海外B端市场。
海外布局:重点开拓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西海岸市场;与当地中餐品牌共建“中央厨房+菜品开发”体系。
品牌与产品:以中式家常菜、烧菜、卤味、调味包为主,支持B端厨房快速出餐。
战略重点:以餐饮标准化输出为抓手,打造“中式菜系工业化+海外餐饮共创”模式,强化品牌在B端市场的渗透力。
03 创新品牌型
借助社媒传播与中式文化故事化运营,C端直连用户
珍味小梅园(Zhenwei Xiaomeiyuan)
企业定位:新一代中式即食食品品牌,主打“中式小菜+家常口味”的国潮化预制菜。
出海模式:以电商跨境渠道+网红内容营销为主,通过TikTok、Amazon、Shopee等平台触达海外年轻消费群。与海外中超、便利店建立分销合作。
品牌与产品:主打产品包括虎皮凤爪、泡椒藕片、酸豆角、辣子鸡丁等休闲化预制小菜;推出海外版“小梅园”包装,融合中英双语与国潮设计。
传播与运营:依靠社交媒体话题营销+博主测评视频实现C端破圈。
战略重点:以“中式风味轻食化、国潮化”切入海外中青年消费群体,强化中式佐餐食品的时尚属性。
自嗨锅(ZiHaiGuo)
企业定位: 中国领先的自热食品品牌,以“年轻人即食新餐桌”为核心定位。
出海模式:通过跨境电商平台(Amazon、Shopee、Lazada)及线下便利渠道进入东南亚、北美市场;与当地物流仓协作,优化产品冷链与仓储配送。
品牌与产品:主打“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中式即食新品类;产品设计融合国潮风格与多语包装,强调“开盖即享”的便利体验。
传播与运营:通过KOL测评与短视频传播,在海外社交平台形成广泛的品牌讨论度与曝光度。
战略重点:以“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为核心,打造中式即食食品的全球化样本,实现从便利食品到文化体验的品牌跃迁。
04 代工与平台型玩家
通过供应链协同和冷链出口服务成为出海基础设施。
中粮集团(COFCO)
企业定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农业与食品企业集团,承担农产品贸易、粮油加工与预制食品供应链出口功能。
出海模式:以上游供应链整合+OEM代工+品牌协同出口为核心;向全球140多个国家出口粮油、肉类、预制食品与调味料。
海外布局:在北美、南美、欧洲、澳洲等地布局仓储、港口与加工基地;与海外零售商、餐饮企业建立供应合作(如Costco、Walmart)。
产品与服务:涵盖谷物、油脂、速冻食品、即食产品等;为国内预制菜品牌提供代工与出口渠道服务。
战略重点: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成为中国预制菜品牌出海的基础平台。
天味食品(Teway Food)
企业定位:中国领先的复合调味料制造商,以“好人家”“大红袍”等品牌闻名。
出海模式:以B端代工+OEM出口为主,为海外中餐厅及火锅品牌提供底料、调味酱供应;同时推出自有品牌出海,强化“中式风味全球化”形象。
海外布局:出口至东南亚、北美、欧洲等30余个国家;与本地经销商共建海外仓,缩短供货周期。
产品体系:火锅底料、川味酱料、复合调味包;部分产品为海外中餐品牌提供定制口味。
战略重点:从“调味品制造商”向“全球中餐味道解决方案商”升级,成为出海品牌背后的供应驱动力。
06
结语
过去五年,中国预制菜产业经历了从概念爆发到体系化整合的转变。企业不再仅依赖OEM出口,而是通过品牌建设、供应链升级与文化叙事,逐步走向“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文化出海”的全链路阶段。
展望未来,全球预制菜竞争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其一,产品本地化——企业需根据不同市场的饮食偏好与消费结构,打造兼具中式底蕴与国际口味的产品;
其二,渠道数字化——跨境电商、社交媒体与内容种草成为品牌全球化的核心抓手;
其三,文化内容化——中式餐饮不再仅是食物,而是连接全球消费者的文化语言。
预制菜出海的本质,不只是产业的延伸,更是价值共创的过程。
当创新、标准与文化成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预制菜将真正走向世界餐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温度符号。
查看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资源地图
中英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