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擒二毛
【释义】二毛,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指不捕获年长的人。
【出处】《子鱼论战》:“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三汤两割
【释义】主要含义为泛指烹饪技艺及相关事务,后引申指代各类肴馔。
【出处】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弱不好弄
【释义】成语中“弱”指年少,“好”表喜爱,“弄”作玩耍解,整体意为年幼时不喜爱嬉戏。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
一床两好
【释义】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出处】宋代曾慥《高斋漫录》记载:成郎中貌丑,新婚时岳母作诗讥讽,其以“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回应。
-5-
帮狗吃食
【释义】形容为帮助恶人实施作恶行为。
【出处】原始形态见于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西周生通过'帮虎吃食'的表述揭露封建社会中帮凶现象。现代作家高玉宝在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第四章创新性使用"帮狗吃食"替代"帮虎吃食",通过描述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等情节,刻画旧社会依附权势者的丑态。
-6-
五男二女
【释义】本义指有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后引申为家族人丁兴旺、福泽深厚的象征。
【出处】吕蒙正《破窑赋》:“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妇。五男二女,老来一身全无。”
![]()
-7-
七张八嘴
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七八张嘴”。
【释义】与“七嘴八舌”同义,形容人多语杂的场景。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8-
三好两歹
【释义】指人的身体状况三天良好两天病弱,引申为形容体质虚弱的状态。
【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9-
嫌好道歉
【释义】指说好道坏或挑剔苛求,属中性成语。引申为对事物或言行过分挑剔苛求。
【出处】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莫要嫌好道歉,且看这画工笔法”。
![]()
-10-
一浆十饼
【释义】原指一碗浆水和十个饼,后比喻以小恩惠进行笼络的行为。
【出处】《新唐书·李正己传》:“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11-
不淫之度
【释义】“不淫”意为不过分、不逾越,“度”指事物发展的合理尺度,整句阐明个体应当在无边际的天地规律中把握恰如其分的行为准则。
【出处】《庄子·达生》:“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
-12-
汤饼之会
【释义】指中国古代为庆贺新生儿出生第三天举行的宴会活动,其命名源于宴会上象征长寿的汤面食品。
【出处】《幼学琼林》"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
-13-
空心汤圆
【释义】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茅盾《“九一八”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14-
十年生聚
【释义】生聚:指繁殖人口、聚积物力,亦泛指人民或生命财产。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15-
大人无己
【释义】旧时用以形容道德高尚者超越自我界限,将个体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出处】《庄子·秋水》篇中"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的论述。
![]()
-16-
火伞高张
【释义】"火伞"喻指烈日,"张"表示展开状态,整体描绘夏日骄阳似火的炎热景象。
【出处】唐代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17-
望屋而食
【释义】指军队行军时不携带粮草,沿途就地取食。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然 陈涉 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司马贞 索隐:“﹝望屋而食,﹞言其兵蚕食天下,不裹粮而行。”
十字打开
【释义】比喻话说的很清楚或道理讲的很明白,其核心语义指向语言表达的明快直接与逻辑阐释的透彻性。
【出处】陆九渊《陆象山全集》:“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
![]()
长年三老
【释义】古时川峡地区对船工的敬称,特指舵手与篙师。
【出处】唐代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好让不争
hào ràng bù zhēng
【释义】因乐于保持谦逊礼让的姿态,而不与他人争执长短。
【出处】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
-21-
要好成歉
【释义】指原本出于善意的行为反而招来怨恨,比喻好心被误解为恶意。
【出处】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
![]()
-22-
兵不逼好
【释义】"兵"指军事行动,"逼"作威胁解,"好"特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国家。
【出处】《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23-
画一之歌
【释义】特指西汉初期通过统一法令实现社会安定的治国方略,其核心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清明吏治的期待,反映了汉代百姓对"萧规曹随"政策的认同。
【出处】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记载了汉惠帝时期百姓传唱的民间歌谣:"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24-
巢林一枝
【释义】原指鹪鹩筑巢仅需占用一根树枝,后引申为比喻人安守本分、不贪求多余之物。
【出处】《庄子·逍遥游》明确记载:"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