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四年(公元79年),东汉都城洛阳白虎观内,一场持续月余的经学辩论渐近尾声。
满头银发的班固整理着会议记录,忽见侍中贾逵拂袖而起:“道之真谛,不在辩赢,而在容异。”
满座哗然中,班固在竹简上刻下八个字:“知白守黑,和光同尘。”
三十年后,当班固因窦宪案牵连入狱,昔日与他激烈辩论的学者们联名上书,终保其性命。
狱中的班固忽然明白: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压倒别人,而是既能坚守自己的“白”,又能容纳他人的“黑”。
知白守黑,和光同尘——这八个字,才是真正厉害之人的处世智慧。
![]()
01守黑之智
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大将军霍光病危。
宣帝亲临榻前,霍光颤巍巍交出大将军印绶,却只说了句:“霍氏子弟皆庸才,望陛下慎用之。”
宣帝含泪答应,却在霍光死后第三年,以谋反罪诛霍氏全族。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痛惜:“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霍光执政二十年,废昌邑王、立宣帝,权倾朝野。他知自己之“白”(权势),却不懂“守黑”(藏锋)之道。
族人多行不法,他未能约束;皇帝年长,他未及时还政。最终“白”极而黑,酿成灭族惨祸。
反观唐初名将李靖,灭东突厥后功高震主,立即称病请辞。
太宗挽留,李靖答:“臣如靴子,穿久必换。陛下不换,是陛下圣明;臣不知退,是臣愚蠢。”
此后十年,李靖虽居高位,每逢军事皆称“陛下圣断”,终得善终。
真正的强者,懂得“月满则亏”的道理。
阿里彭蕾在蚂蚁金服巅峰时急流勇退,留下一句“功成不必在我”。
这种“守黑”的智慧,让她的影响力反而延续至今。
![]()
02和光之明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权臣陶侃与庾亮同掌朝政。
庾亮年轻气盛,每次朝会必与陶侃争得面红耳赤。陶侃却常含笑不语,偶尔才说:“庾公言重了。”
某日庾亮在奏疏中故意贬低陶侃战功,幕僚们愤然要求反击。
陶侃却将奏疏压下:“庾亮如朝阳,我如残烛,争这光亮做什么?”
后来庾亮北伐失利,被政敌围攻,竟是陶侃连夜入宫说情,保其性命。
司马光赞道:“侃能容庾亮之锐,故能成东晋中兴之功。”
水清无鱼,人清无友。
陶侃的“和光”,不是懦弱,而是海纳百川的格局。
任正非面对友商竞争常说:“华为要做的不是独霸赛道,而是把赛道修得更宽。”
正是这种“和光”胸怀,让华为在5G领域广结盟友,终成全球标准制定者之一。
03同尘之容
唐贞观七年(633年),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入朝。
这位曾与大唐血战的枭雄,被太宗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与秦琼、程咬金等平起平坐。
程咬金当庭抗议:“陛下让胡虏与功臣同列,寒将士之心!”
太宗不答,次日却让阿史那社尔与程咬金同率一军。半年后,两人竟成莫逆之交。
后来阿史那社尔为大唐战死沙场,程咬金扶棺痛哭:“昔日我嫌你身上膻味,今日才知,英雄不分香臭。”
司马光对此感慨:“太宗能容异族,故能成天可汗;咬金能改偏见,故能得真兄弟。”
真正的强大,是敢于让自己“沾上灰尘”。
马化腾曾说:“腾讯要做的不是纯净水,而是能包容泥沙的黄河水。”
正是这种“同尘”的胸襟,让腾讯系投资了京东、拼多多等风格迥异的企业,构建起共生共荣的生态。
![]()
04反例警示
《资治通鉴》中,因不懂“知白守黑”而翻车的案例触目惊心:
1,商鞅变法——执法如山却不知怀柔,秦孝公死后,商鞅即遭车裂;
2,曹操逼荀彧——权势滔天却不容异见,最倚重的谋士郁郁而终;
3,王安石变法——理想至上而不通人情,最终人亡政息。
司马光一针见血:“强势者欲速成,故多败;柔和者能容物,故久长。”
那么,如何在现实中践行这八字真言?
一是“知白”更要“守黑”——像李靖那样,立功后主动后退半步;
二是“和光”不“夺光”——学陶侃包容异己,把对手变成盟友;
三是“同尘”不“出尘”——如太宗般放下身段,真正融入环境。
![]()
05结语
千年风云散尽,白虎观早已化作尘土,但班固刻下的智慧依然闪光:
在职场上,最厉害的领导不是让下属害怕,而是让每个人都能绽放光芒;
在家庭中,最智慧的长辈不是强调权威,而是让晚辈敢活出自我;
在朋友间,最舒服的关系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彼此独立又相互照耀。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锋芒毕露的利剑,而是能够包纳万物的江河。
知白守黑,是给他人留余地;和光同尘,是给自己拓格局。
这世间,至刚易折,至柔长存——若能悟透此道,方为真厉害。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