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嘉定州桥古镇的法华塔下,一座二层砖木结构老宅已静静矗立近百年。老宅的主人,是曾经的数学老师张阿婆。她在这里长大,即便后来搬入公寓,仍每月执意回到老宅看看;在儿女和孙辈的支持下,年近90岁的她决定重新修缮,让这座江南水乡的祖宅能够传承下去。“这里是我的根,我还是想回到这里住。”
11月13日,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12季将带来这个有关传承的改造故事:中外设计师本间贵史与苏阳携手,在尊重历史风貌与满足现代居住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用四个多月的时间,让这座位于嘉定州桥古镇的百年老宅重获新生,也为江南水乡历史建筑的活化与文旅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在新闻晨报专访时,设计团队分享了这次改造幕后的故事。
“准90后”的“根”与“归”
老宅改造虽是《梦想改造家》的经典题材,但此次项目最触动人心的,依然是其中承载的情感分量。分集导演肖飞记得第一次见到张阿婆时的情景:她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每天都保持着自律的好习惯——早起锻炼、学习动脑,绝不让自己闲着,用一种令人惊叹的自律与活力,优雅地诠释了何为“岁月不老”。而张阿婆对老宅的眷恋更是溢于言表,即便老宅屋顶漏雨、墙面剥落、管线老化到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老人仍坚持每月专程坐公交车回来,抚摸墙上的木梁,走走河边的石板路,与邻里聊上几句。
![]()
■张阿婆(左)和女儿
肖飞导演说:“说来惭愧,作为上海人,我是因为这个项目才第一次来到州桥。老太太像导游一样告诉我,这里是八百年历史的法华塔,那里是小时候有船来往的河道。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很想介绍给大家。”
对老人而言,老宅不只是一处居所,更是承载了八十五年人生记忆的容器——童年的嬉戏、青年的教书时光、与邻里相处的日常,都与这座临水而建的木构民居紧密相连。当设计师本间贵史与苏阳初次踏勘现场时,张阿婆如数家珍地介绍这幢由她爷爷始建的老屋细节:从传统的木移门,到拼搭式门板,再到可望见河景的后窗……
![]()
■老宅临近州桥景区的核心区域
“见到张阿婆,我发现她是一位非常有精神、可爱的老奶奶,这让我印象深刻,也感到责任重大。”这份记忆与传承的愿望,深深触动了设计团队。第九次参与《梦想改造家》的设计师本间贵史,为更好地保护江南传统建筑风貌,特邀设计师苏阳共同参与。
![]()
■第九次参加《梦想改造家》的本间贵史
而作为一位在江南建筑改造领域颇有建树的设计师,苏阳也从张阿婆的故事中汲取了灵感:“这座房子有百年历史,老奶奶对祖宅的情结令我动容——人一辈子风雨兼程,最终渴望回到原点。这种从物质到情感再到精神的追求,给我们设计从业者带来很大启发。”
![]()
■首次加盟的设计师苏阳 在风貌保护与适老宜居之间
除了情感的重量,改造景区周边的江南古宅,对节目组和设计团队而言也充满技术挑战。苏阳透露,老宅原有的建筑基础与结构体系,已难以满足现代居住的舒适度要求;“加上它位于半景区地带,需兼顾水乡特色、与周边老宅的协调,难点不少”。
![]()
■改造前的老宅已经不能满足居住需求
从已沉降的地基,到荷载不足的楼板,再到与邻宅共用的墙体,每一处都需审慎评估、重新规划。为了让本间贵史更能理解江南水乡建筑与河网的共生关系,苏阳特意带本间贵史走访了无锡惠山古镇等地,“人们常说烟雨江南最美,我们希望保留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让她在屋内也能聆听雨打瓦片、水滴池塘的声音。这对老奶奶来说,会是十分治愈的体验。”
![]()
■改造后的老宅与周边历史风貌融为一体
最终,施工团队在四个多月内克服了施工场所受限等一系列难题,完成了地基加固、屋顶翻新等系统性改造,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尽力保留原有风貌。在适老化设计方面,两位设计师也提前了解张阿婆的生活习惯,依据其身高定制桌椅高度,并增设无障碍辅助设施。“无论是床、椅子还是躺椅,都增加了扶手,让她起身时多一个支撑点,不必依赖他人。”
![]()
■老宅内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更显温情的是,团队还为每天坚持研习数学的张阿婆专门设置了一张写字桌,延续她多年的生活习惯。苏阳补充道:“我们将她过往的记忆,以及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编物料融入软装,营造文化传承的延续感与情感联结。”
获得新生的不止是老宅
窗外是熟悉的河道与石桥,邻里的谈笑声隐约可闻,屋内是贴合她需求的家具与布局。当张阿婆第一次走进焕然一新的老宅,难掩激动:“太灵了!”
但我们也难免好奇:在景区边上生活,是否真的适合近90岁的老人?
“在这里待了四个月后,我更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她对这里的每一条路、去哪里买东西、甚至哪块石板不平都了如指掌,”肖飞导演说,尽管老宅临近州桥古镇的核心区域,但街区仍保留着传统的邻里氛围,“大家早上有定期的茶话会,坐下来聊聊家常;她和周边做生意的邻居也相处融洽,以前液化气罐都是邻居帮忙搬的。这种温暖的邻里关系,为老人提供了更接地气的生活。”
某种意义上,这份接地气的生活,也正是水乡文旅融合中最珍贵的“微光”。对家族而言,老宅不仅是老人的安居之所,更是家族记忆的传承载体;对州桥古镇而言,老宅的新生或许能成为历史建筑活化与文旅融合的一次有益实践——百年老宅不必被“束之高阁”,也无需过度商业化,通过恰当设计,它既能满足现代居住需求,也可成为文旅资源的有机组成,让水乡的历史、文化与生活得以在“居住”与“体验”中延续。
![]()
设计师苏阳期望,这一案例能为更多江南老宅提供参考:“过去江南的生活围绕河网展开,尽管交通方式已变,但那份记忆仍在。未来许多景区与老街的复兴,不妨展望这种可能——在保障舒适与品质的同时,不切断人与自然的联结,让人重新感受四时变化的细腻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