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1月14日, “2025第二届‘江海之间’——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浦东研讨会”在浦东新区新场古镇举行。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浦东新区有关方面代表、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古镇的申遗负责人,围绕“申遗冲刺·区域协同·活态保护”等重点议题开展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制度化协作,为联合申遗形成工作合力。
申遗工作仍在有序推进,未来两三年会有结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场古镇正作为上海唯一代表,与江浙12个古镇携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8月,精心编撰的《“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评估文本》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联合申遗正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要事项,跨省市协同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新场古镇对标《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任务清单》,明确7大类任务、19项指标和32个项目,年内可完成22项,完成率65.6%,10项确保在2026年底基本完成。同时开展遗产价值研究,形成了30万字系统性研究成果。此外,新场古镇着重保护、恢复古镇历史风貌元素和肌理。原址恢复后市河后花园,重现新场古镇“前店中宅、跨河为园”的特色布局;持续推进大本堂、庆祉堂等文物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完成3000余米河街沿线立面的风貌修缮,保留“十字街”“井字河道”的水乡格局。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两项阶段性成果:一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形成的《新场古镇历史研究成果》,围绕数据库建设、自然生态与环境演变、盐业兴衰、移民与家族、民间信仰等专题,系统梳理新场古镇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与人水关系演进,提炼“水系-聚落-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脉络,为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论证、边界与缓冲区划定、属性要素名录完善等提供权威史料与学术支撑。
二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中心完成的《新场古镇数字化保护成果》,围绕数字档案建库、三维测绘建模与动态监测等开展集成应用,构建“一张图、一套数”的基础底座,显著提升遗产要素识别、状态评估与风险预警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院长、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介绍,今天的遗产保护也是与时俱进的,跟新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比如整个遗产地历史建筑的采集、数字化建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未来可能还要基于这些数字孪生的三维数字去做古镇的预防性保护。”
曹永康透露,目前申遗还在进行中,可能未来2-3年会有一个最终结果。“申遗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动态因素,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基础打好、技术支撑做好。新场的一大特色就是它是一个依然有大量原住民居住的、具有烟火气的水乡古镇。原住民的大量生活,既是竞争力,也是申遗的必要条件之一。”
![]()
活态遗产保护是重点,商业开发要符合古镇调性
在文化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励小捷看来,活态遗产的保护是古镇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做专门的研究,要研究清楚什么是原住民,原住民留有多少,才算保持活态?我们还要尽量保留原住民在古镇上生活生产。要客观分析古镇的人员流动。”
目前,为了让古镇上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实现活态遗产的充分保护,浦东正在对新场古镇进行微空间、重点路段、重点片区的综合整治。打造28处、8000平方米口袋公园和景观小品等点位;完成石笋街、牌楼路道路主体整治,洪西街、新场大街中段启动施工,广济桥、南山坊等片区完成风貌提升;持续推进古镇景观照明建设,全面点亮古镇核心区河街主要景观,释放夜游经济潜能。
此外,通过推进实施“三大工程”夯实治水基础,推进石笋街(含东后老街)及牌楼路道路综合整治攻坚“截污纳管”、牌楼路与后市河交汇点河道改造工程打通“水网堵点”、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水下公园”,古镇景观水体质量全面提升。2024年12月下旬,新场城中村配套03街坊安置房启动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励小捷表示,古镇保护利用理念的出发点一定要是保护而不是开发。“保护和发展应该是统一的,但如果把开发放到首位,往往会出现把原住民悉数迁出,政府统一收购房屋,再找若干商家租出去,政府收租金,这是一个简单明快投入产出清晰的运营模式,但它带来的是对古镇的消灭,并增加了一个旅游景区。”
他认为,古镇要有商业,但要符合古镇的调性。“我曾去过南浔古镇,镇上有一个茶馆,村民把自己的茶具放在茶馆里,不拿回家,每天早上过来,花一两元开水钱,在这里坐一早上,这就是一个社交空间。古镇不是不能有咖啡厅,但是也要有古风犹存的感觉,要能够看到历史的记忆。”
为了给古镇申遗进一步提供智力支撑,当天,新场镇还明确将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开展镇校合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下午,论坛还将进行主旨报告环节,各有关方面代表、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水乡古镇遗产价值的提炼与表达、遗产保护与利用路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以水为纽带的历史文化空间与遗产体系建构等议题展开专题报告,并就进一步提升江南水乡古镇价值挖掘、优化保护与发展统筹机制、探索活态传承和长效管理模式等提出了建议。
会议期间,沪苏浙三地围绕协同治理形成阶段性安排: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与日常联络机制,明确年度工作清单与时间节点;共同推进重点课题与示范项目,开展联合普查、联合修缮、联合展示;建设联合数据库与共享工作格局。
![]()
原标题:《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有新进展,13家古镇跨地区协作》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杜晨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