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文旅中国)
当汉江的涛声与秦岭的风声交织回荡,秋季的汉中,缤纷色彩相互融合、相互映衬,一幅幅多彩的自然画卷在天汉大地徐徐展开。
今年10月以来,陕西省汉中市以“生态+文化+体验”的方式,将散落各地的秋季资源串成线、织成面,将“含秋量”转化为旅游新体验,书写秋季文旅的精彩答卷。
![]()
红嘴鸥翱翔汉江之滨
![]()
太子岭
城景交融,人文与生态和鸣
聚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汉中将生态景观嵌入城市肌理,让市民游客在家门口就能邂逅具有“汉中味”的秋日浪漫。
秋日的汉江之畔,阳光正好,来自西伯利亚的100多只红嘴鸥已抵达汉中,灵动的身影不仅为秋日的汉中增添了活力,也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赏鸥季”。
“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河湖胜景为红嘴鸥提供了理想的觅食、休憩和活动空间,“万鸥云集”的壮观景象形成了秋冬季汉中旅游的一张鲜活的名片,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来自西安、甘肃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赏鸥”。
走进位于汉中城区的汉中市博物馆,秋日的旱莲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建筑—古汉台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秋日盛景。进入10月以来,汉中市博物馆迎来了旅游高峰,来自陕西、四川、甘肃等地的日均6000至7000人次的游客“扶老携幼”走进馆里,感受浓浓的汉文化的魅力,探寻“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的神秘面纱。
![]()
最美乡村路引来众多游客赏秋打卡
山水相依,自然与游人共醉
从秦岭南麓到巴山之间,从汉江源头到褒河之滨,秋日的汉中,呈现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诗意与浪漫,是自然的壮阔诗篇,也是人文的宁静注脚。
秋日镜头下的汉中黎坪,枫树、黄栌、水杉等数十种植物次第焕彩,浅黄、橙红、绛紫层层递进,漫山红叶已抵达“层林尽染”的最佳观赏峰值,来自四川、重庆、甘肃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走进景区,打卡赏秋留念。在2025中国汉中黎坪第十三届炫彩红叶季的强力带动下,该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加1000余人次。同时,今年,该景区新打造两个全新打卡点,加上经典线路与门票优惠福利,让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一步一景的红叶旅游体验。
汉江源头,新晋开发的草川子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秋意正浓。今年,该度假区不仅推出了针对不同人群个性化的优惠套票,还定期开启秋日直播,让线上线下的游客(网友)开启“云赏秋”模式。
留坝县结合当地自然生态、农耕文化,由农作物果实打造出“晒秋”的网红美景,彩色的树叶制作出的艺术字、熊猫、孔雀、人物和风景相框画,火红的辣椒串成门帘、谷物拼出“80”模型、南瓜做成“东风5C”以及最美乡村公路沿线秋景与集市融合,形成“观赏—体验—消费”闭环,让游客在烟火气中感受乡村游的乐趣。
![]()
消费赋能留坝红叶季
![]()
情人谷秋意斑斓
全域共振,打造秋日文旅盛宴
汉中秋日盛景的魅力,源于全市文旅资源的统筹协同共振。国庆节前,汉中文旅沿着西成高铁走进四川,深入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将优质文旅资源“打包入川”的同时,推出引客入汉“三重惠民”大礼包,让所有游客沉浸式感受汉中秋日的诗与远方。
汉中文旅还分别走进海南、重庆等地,开展文旅秋冬主题推介,积极引客入汉。
汉中市紧盯市场需求,紧扣秦巴秋色与丰收主题,通过串联赏秋、民俗与农事体验,打造沉浸式秋游盛宴。围绕汉风古韵、秦岭生态、文化研学主题,推出了从10月中旬延伸至明年1月中旬的10条两日游、三日游主题精品线路,联动博物馆、重点景区、酒店等推出优惠政策,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
汉中市博物馆迎来秋季客流高峰
![]()
游客在千年古银杏树下拍照留念
“在全市红叶节活动的带动下,今年入秋以来,我们邮政大酒店与多家汉中酒店同行一道迎来了客流高峰,接待了许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及部分外国友人,入住率持续上升。”汉中邮政大酒店工作人员侯冬梅表示。
以红叶为载体,持续放大“红叶经济”的辐射效应,不断丰富“红叶+文博”“红叶+体育”“红叶+摄影”等新业态,带动文旅消费不断提档升级。
秋日的汉中,自然颜值与消费场景融合,文化与趣味融合,汉中以创意为笔,把“秋日颜值”加速转化为“经济产值”。
(图片由刘玉婷、杨忠禄、曹彦强、刘慧拍摄)
责编:李欣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