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金秋十月,闽江两岸稻浪翻金、蟹肥鱼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的烟草试验田里,福建省福州市城北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志愿者身着“红马甲”,与农户一同穿梭在金黄的稻穗间,共同收割烟后稻,构成了一幅“稻香‘红’映”的绝美画卷;三十公里外的琅岐镇红鲟养殖基地,渔民们正熟练地将刚捕捞上来的青背白肚红鲟装箱,随后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这场跨越山海的丰收盛景,就此拉开帷幕。
烟稻轮作:土壤修复与生态农业的“宦溪样本”
![]()
图为福建省福州市城北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志愿者和试验田的农户一起打谷子。温琳荔供图
烟稻轮作作为南方典型的水旱轮作模式,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企媒创氪获悉,面对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宦溪试验田精心构建起以秸秆还田、烟秆堆肥与绿肥种植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土壤改良—增产提质”生态农业模式,为农田永续发展探寻全新路径。
科研团队在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养分,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补充;把烟秆与畜禽粪便、生物菌剂混合发酵成腐熟肥,显著改善土壤结构与透气性;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用地养地平衡。
经实验验证,烟稻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该成果已在三明、南平等地推广应用,有力助力达成“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目标,为生态农业发展贡献了可复制的“宦溪经验”。
红鲟出阁:云端直播撬动小岛产业
琅岐岛的红鲟养殖池边,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婚礼”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志愿者林志峰手持直播设备,生态养殖农场的盎然生机瞬间引爆直播间弹幕。然而,这些“水中贵族”红鲟,曾因保鲜难题被困本地。
![]()
图为志愿者林志峰在生态农场直播带货。林志峰供图
城北局(分公司)零售客户陈虹带领团队日夜钻研,创新推出“即时捕捞 - 冷链直达”模式。据企媒创氪获悉,从红鲟捕捞上岸到装上冷链车,实现无缝衔接,让红鲟始终处于适宜低温环境,成功攻克保鲜难关,使琅岐红鲟顺利走出小岛,走向全国市场。
多维融合:“产业 + 生态 + 文旅 + 教育”共谱乡村振兴新篇
宦溪镇的烟草试验田如今已成为孩子们的生态课堂。宦溪镇幼儿园的孩子们蹲在田埂上,好奇地观察着,感受着大自然的奥秘;农林大学学生则借助专业设备,认真收集科研数据,为学术研究积累宝贵资料。
![]()
图为琅岐镇乡村振兴讲习所。温琳荔供图
红鲟公社深入挖掘金砂文化,将当地悠久的历史故事、独特的传统习俗巧妙融入文旅体验中。游客在品尝红鲟美味的同时,还能参观金砂文化展览馆,观看传统渔家技艺表演,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亲身领略金砂文化的独特魅力。
暮色中的闽江波光粼粼,载满稻谷的货车与装满红鲟的冷链车在闽江大桥交汇。这稻香蟹肥的丰收图景,正化作乡村振兴的蓬勃动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温琳荔、陈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