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37度暖爸
我们常常以为,倾尽所有的关注是一种无私的爱。但或许,我们都忽略了——当父母的付出感太重,关注得太满,这份爱,反而会变成压垮孩子精神世界的重担。 那个我们拼命想托举的孩子,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过度关注的目光下,承受着看不见的内耗与委屈。
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陷入了一种不易察觉的心理困境。下面这4个真相,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1、当父母【过度付出】时,牺牲感、付出感会增加,从而增加“坏情绪”出现的几率。
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出口,例如工作很累,工作受了委屈等,可以通过一顿美食、电影、音乐、小酌等多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缓解。
当坏情绪开始占据主导,父母的管理,反而不如不管。
如果工作一天,回到家还要【不得不】管孩子,心理能量的付出会加大,付出感、牺牲感增加。此时,更多关注点是:自己的需求。
例如:我需要你必须专心,必须快速......
当关注点在自己身上,父母也就无法做到真正的爱与接纳,更不要说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了。
更直白点说: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并不是孩子的需求。此时的孩子,更像是家长,为了父母的情绪负责。
![]()
孩子委屈吗?
那是肯定的呀!
那你说,这种情况,孩子每天回家都像【受刑】一样,还能好得了?
2、过度关注孩子,是焦虑的投射。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是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和合理需求,并且将自己对于未来的焦虑投射给了孩子,很容易陷入负性视角看待孩子的言行,就是会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并放大。
没有人喜欢“一直被别人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孩子也更容易焦虑、抑郁。
别说进步,向上,变好,孩子没有躺平、休学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了。
3、过度关注孩子,是不信任的体现。
这里说的不信任,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
①不信任孩子可以自律
②不信任孩子可以喜欢学习
③不信任孩子能和学习搞好关系
有部分父母,他们在上学时没有体验过学习的快乐,更多是感受到痛苦,所以无关他们的学历高低,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可以让我上升的通道且非常痛苦。
所以,他们实际上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也就没办法相信孩子可以和学习搞好关系。
![]()
客观情况是: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好奇心与求知欲。反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给消磨没了。
你肯定还记得4岁的时候,TA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说个不停......这就是探索欲、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体现。
当孩子感受到不被父母信任时,他一定是不舒服的。
同时,父母也在暗戳戳地向孩子灌输一个潜意识:学习很难,很麻烦,你自己根本搞不定,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你,你看我们这么辛苦,你是不是要积极一些......Blablabla
一方面,父母嘴上说:“学习是最容易的事情了,你管好自己就行,不像我们工作,除了自己能干还要学会协调关系,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
另一方面,又在行为上给孩子传递“学习很难”的信息。
拧巴不?孩子拧巴不?
孩子都能感受到,只是他可能很难将这种拧巴的感受清晰地表述出来。
4、过度关注可能是【病态的共生需求】,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途径。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一定是从依赖到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
一个小婴儿,从嗷嗷啼哭,到能跑能跳,自己吃饭,这不就是逐渐独立的过程吗?但有部分父母看不到。
一方面是: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照顾好自己,事事关心,而他们也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为人父母被需要的价值感。或者说,承认孩子长大,需要面对自己被抛弃的现实。
![]()
详细说说~~
当婴儿出生时,必须依赖母亲的照顾才能活下去,此时的母亲只有母亲这一个角色(她不是谁的妻子、女儿)她的世界里全部是婴儿。
正是因为母亲这样的全神贯注地在乎,婴儿得以存活,健康长大。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每一次微笑、满足都是对母亲的回应和价值的肯定,这是只有在孩子身上才会出现的,作为母亲的满足。
换句话说,离开了孩子,作为母亲的价值也会随之消失,因为关系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到了6个月的时候,婴儿就不再满足于只待在母亲怀里了,开始向往母亲之外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到了3岁,需要上幼儿园,就正式开启了社会化的过程......
当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独立的渴望也会越来越强,但独立,同时意味着离开,对于部分母亲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必须将孩子和自己绑在一起,才能感受到作为母亲的价值。
![]()
另一方面,父母某一方在婚姻中无法感受到关心、关注、爱、陪伴,会不自觉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我认为吴谢宇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上这些内容,概括一句话就是:父母的过度关注,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当父母开始关注自己,意味着:
1、孩子被动地拥有了一定自由的空间
2、父母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
3、父母有时间正视自己的内心
4、变相的减少了育儿冲突发生
5、关注自己---满足自己,积极情绪增多,有能力给到孩子情绪价值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就像是被拿着放大镜检查,随之而来的就是“被要求改正”,一个人每天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实在是一种痛苦。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和关在笼子里没啥区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