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 11 月,菲律宾就遭遇了两场台风的连续重创。11 月 4 日,14 级台风 “海鸥” 率先过境中部宿务省,紧接着 9 日晚,超级台风 “凤凰” 以更强势头在吕宋岛奥罗拉省迪纳伦甘镇登陆,两场灾害无缝衔接,让这个岛国彻底陷入混乱。街道上的积水普遍没过膝盖,部分低洼区域甚至达到两米深,成片房屋在狂风暴雨中倒塌,木质结构的民房几乎被夷为平地。
公共设施的损毁情况更为严重,全国范围内 668 处公共设施受损,其中包括多所学校和医院,625 处道路和 78 处桥梁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497 个市镇的电力供应中断,29 个市镇陷入停水困境,121 个市镇的通讯彻底瘫痪。受灾民众纷纷涌向临时避难所,截至 11 月 12 日,已有超过 106 万人被安置在避难场所,但这里的条件极为艰苦,干净的饮用水成为稀缺资源,痢疾等传染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让本就严峻的灾情雪上加霜。
![]()
灾情当前,两千兵力转向军演
就在 “海鸥”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区急需救援力量的当天,菲律宾军方启动了代号为 “天空、天空与土地” 的联合军演。马科斯下令调动两千名士兵参与演练,演练地点并非远离灾区的腹地,而是选在靠近南海的吕宋岛以及南沙群岛的中业岛,这个选址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指向。
菲律宾军队拥有直升机、装甲车等专业救援装备,其下辖的专业搜救队在灾后废墟清理、被困人员转移等任务中本应发挥核心作用。但这些兵力被抽调到军演后,重灾区的救援力量严重不足,原本可以用于运送物资、转移灾民的直升机,被投入到军事演练中。
![]()
更关键的是,军演占用了多个重要机场和码头,这些设施本是国际救援物资投送的关键节点,加上演习期间部分交通通道被封锁,导致原本就因道路损毁难以推进的救援任务更加艰难。
此次军演还存在更深层的联动动作,马科斯政府与美国合谋组建了一支 60 人的特遣部队,其中核心成员包括 15 名美军士兵,计划部署在距离中国仁爱礁不远的巴拉望岛。菲律宾政府对此不仅没有隐瞒,反而高调宣称军演目的是测试 “在没有盟友援助下击退入侵者” 的能力,这一表态让军演的政治意味更加突出。
![]()
与此同时,马科斯的支持率近期持续下滑,而这次灾情也暴露出菲律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严重短板。此前投入巨资修建的防洪堤坝在台风面前几乎完全失效,部分区域的堤坝甚至出现图纸与实地情况不符的问题,引发民众对背后可能存在腐败问题的质疑。在民怨四起的背景下,选择在此时开展大规模军演,难免让外界猜测这是为了转移公众对灾情应对不力的关注。
中方五日 “沉默”
与菲律宾国内的救援争议形成对比的是,中方在台风过境后的五天里始终保持低调,直到 11 月 11 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才在例行记者会上正式发表声明,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灾区人民致以慰问,并宣布中方已向菲方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中国有关地方省份也通过友省渠道提供帮助。
![]()
这五天的 “空窗期” 被部分西方媒体拿来炒作,质疑中方态度 “冷漠”,但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就能理解这份 “沉默” 背后的审慎。2013 年菲律宾遭遇超强台风 “海燕” 时,中国是第一批伸出援手的国家,不仅提供了捐款和物资,还派出专业救灾团队奔赴灾区。
但那次善意援助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部分势力当作政治工具,甚至无端指责中国 “别有用心”。此后南海争议爆发时,菲律宾国内一些声音更是对中国落井下石,让中方的人道主义善意变了味。
![]()
正因如此,这次中方在行动前需要进行充分评估:核实灾情的具体严重程度,明确哪些区域是最急需援助的重灾区,确保送去的物资能够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避免再次出现援助被挪用或被当作政治炒作素材的情况。
这种审慎并非不愿意帮助,而是希望让援助发挥最大实效,体现了负责任的人道主义态度。中方的援助始终不夹带任何政治条件,纯粹基于对菲律宾人民的友好情谊和人道主义精神。
![]()
灾难背后
国际社会的援助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菲律宾此次灾情应对中暴露的问题,更多源于自身的治理短板。菲律宾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争议不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害应急体系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次台风中,除了防洪堤坝失效,避难所的管理也陷入混乱,物资发放效率低下,甚至有灾民反映部分救援物资被地方官员截留,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难以获得及时救助。
数据显示,全国共有 4 万余座房屋在台风中受损,其中 796 所被完全损毁,823 个市镇被迫停工,1035 个市镇宣布停课,180 个海港运营受到影响,其中 143 个至今仍未恢复运营。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滞后和资源调配能力的不足。
![]()
面对这样的困境,国际援助只能起到补充作用,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菲律宾政府进行彻底的治理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体系,打击腐败行为,确保公共资金用在实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国内部分政客一边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一边在国际场合对援助国发表不友好言论,甚至在外交上采取挑衅行为。
![]()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国际社会的信任,也会影响未来国际援助的积极性。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跨越国界的共识,但这种援助需要双向的尊重和配合,只有受援国自身重视民生、完善治理,才能让援助发挥长远作用。
马科斯政府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一年的灾难状态,这意味着灾后重建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国际社会可以提供一时的帮助,但菲律宾政府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整顿内部管理,追究相关部门在灾情应对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失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让国家在灾难后逐步恢复生机。
![]()
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预料,但一个国家的应对能力和治理水平,决定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和重建的速度。中方的援助选择在充分评估后精准出手,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温度与责任;而菲律宾政府在灾情与军演之间的选择,以及暴露的治理问题,都值得深思。灾难面前,生命至上,唯有集中力量保障民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渡过难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