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恰似一场风雨兼程的漫漫旅途,当我们走过凄风冷雨,回首来时路,会发现归去之时,又何须在意那阴晴圆缺的变幻?
因为心中坚信“苦雨终风也解晴”,所以,即便谪居黄州,苏轼也从不纠结过往的种种,只坦然地直面当下的生活,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苏轼的这份从容不迫,辛弃疾同样拥有,只是相较于苏轼的豪情万丈、洒脱不羁,辛弃疾的顿悟似乎来得稍晚了一些。
“从今休似去年时”,这是辛弃疾在六十三岁生日时发出的深刻感悟,当他回首往昔,遗憾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既然遗憾已无法弥补,那何不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呢?
![]()
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已知六十二年非。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
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从今休似去年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宋·辛弃疾《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
简译:
在六十三载的人生旅程中,历经了数不清的事情。如今从头细细思量,满心皆是悔恨,却再也无法追回那些逝去的时光。
早已明白过去的六十二年里,自己犯下了诸多过错,只应当珍惜当下的这一天,可到了明天,又会陷入新的思虑之中。
年少轻狂时,错多对少,想要减少是非纷扰,唯有借酒消愁,又何必等到事情过去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从今往后,可不能再像往年那样浑浑噩噩地度日了,即便在病中,也依然留着客人一同饮酒,在醉意朦胧里吟诗唱和。
![]()
赏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嘉泰二年秋,辛弃疾闲居瓢泉已近十载,唯有那巍巍青山,与他相看两不厌。
尽管身处江湖之远,远离庙堂之高,可他从未放弃心中那份执着的抗金理想,不经意间,这执念便涌上眉头、萦绕心间。
“壮岁旌旗拥万夫,金襜突骑渡江初”,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当初那个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下的青年将领,如今也已是华发萧萧的老者。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壮志未酬,怎甘心就此老去?值此六十三岁生日之际,辛弃疾写下这首《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
“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开篇便以磅礴的气势与深沉的情感,将六十三载的人生岁月如一幅巨幅画卷般徐徐铺展开来。
六十三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其间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悲欢离合,那些过往的“无限事”,此刻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理想,可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击碎,只能被迫终老田园。
所以,在这无限事中,既有对收复失地的渴望,更有对南宋朝堂风雨飘摇的担忧,他的悔恨,绝不仅仅是对个人荣辱得失的自怨自艾。
然而,无论怎样的悔恨,都已无法挽回,时光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停下,这种无力感和沧桑感,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已知六十二年非”,此句化用《淮南子·原道训》中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过往的反思与自责。
一个斩钉截铁的“非”字,如同一把利刃,果断地否定了过去六十二年的种种选择与经历,它是对往昔的沉痛总结,更是在历经沧桑后的清醒认知。
然而,词人并未沉溺于悔恨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他清醒地洞察到无益的纠结,故而积极地珍视当下。
![]()
下阕笔锋一转,从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中,转向了对未来的期许和自我坚守,展现了其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这是顿悟后的豁达与通透,不必等到事情过去才明白是非对错,当下就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词人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于豪放不羁的他而言,酒就成了排解忧愁、寄托情怀的忠实伴侣。
既然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是非功过难以评说,那又何必等到事后才去追悔和反思,不如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才是。
“从今休似去年时”,故他决心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彷徨,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面对未来,这种坚守精神,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豁达豪爽,虽处人生低谷,却依旧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友情极为珍视,彼时,陈亮、朱熹、陆游都是他的座上宾。
往事不可追,当下才是真实的拥有,与其纠结过往,不如珍惜当下,以酒会友,吟诗作对,挥毫泼墨,这是豁达从容,亦是超脱豪迈。
他的坚守,不仅体现在对抗金理想的执着追求上,更体现在他的词作创作中,其词意境深远,既有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又有田园生活的细腻温情。
![]()
后记:
辛弃疾出生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年代,在祖父的教导下,他从小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远大志向。
弱冠之年,他便投身抗金义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然而,归宋后他却屡遭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尽管一生坎坷,但他从未放弃理想信念,他词中表达出的悔恨与顿悟,并非是对人生的绝望,而是对自我的鞭策与激励。
在这首《临江仙》中,虽然词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但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悲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在六十三岁生辰之际,用这首《临江仙》向我们展示了他一生的沧桑与感慨、矛盾与挣扎、执着与坚守。
参考资料:
《稼轩长短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