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向阳
“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从四十岁开始。”他的文学成就在密州走向巅峰,在这里留下了大量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开创了诗词创作的新境界,尤其是在此创作的“密州四曲”更是古今绝唱,这四首词兼具豪放与婉约,超越逆境和悲伤,至今仍迸发出穿越时空的共鸣,达到古典诗词审美之至境。
![]()
“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密州短短两年时间里,苏轼先后创作了200多篇作品,包括但不限于:120多首诗,18首词,文赋59篇。尤其是在这座北方小城写下的“密州四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超然台作》);并作记凡七篇,即《醉白堂记》《超然台记》《盐官大悲阁记》《刻秦篆记》《雩泉记》《盖公堂记》《李氏山房藏书记》,称作“密州七记”,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密州常山东南坡有明月亭·短松冈,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据说当年苏轼路过此地,看到一片茂密的矮松林,想起了在家乡种下的短松林,勾起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苏轼梦见离别十年的爱妻王弗。王弗出身进士门第,聪慧贤良,满腹诗书,更兼有辨人之才。她16岁嫁给苏轼,郎才女貌,举案齐眉,可惜年仅27岁就染病英年早逝。梦醒时分,心中满是伤痕的苏轼涕泪满面,挥笔写下了寄托思念之情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夫妻永诀十年,无处诉说心中凄伤,十载飘零,我早已风尘满面、两鬓如霜,还能认识我吗?梦回故乡,看到你正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因为思念年年柔肠寸断,在月明的凄清之夜,在那长满矮松的山冈……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虽然采用白描的方式,平淡如拉家常,却字字血泪,哀婉悱恻,凄凉伤感,天人永隔之痛直戳泪点,表现了苏轼绵绵不尽的思念和哀伤。
熙宁八年秋,苏轼常山祈雨有应后,回神庙祭谢,归途中带领属下在黄茅冈进行了盛大的狩猎习武活动。苏轼策马挽弓,金戈铁马,密州百姓助阵,写下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当时西北边疆紧张,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城略地。苏轼斗志昂扬地想奔赴西北疆场,平定西夏,抒发了渴望建功报国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
苏轼本人对此作也颇为得意,自我评价:“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开创了新的词派——豪放派,宋词一改花间徜徉、香艳软媚的儿女情长,变成了刚强壮武的英雄气概,慷慨雄健,境界阔达,气象豪放。
“且将新火试新茶”
位于今诸城北的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增葺北城墙旧台,其弟苏辙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赋名“超然台”,表示超然物外之意。苏轼作《超然台记》述其“超然”之意,命人刻石置于台上以志其事,并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他多次登临此台,还邀请苏辙、文同、张耒、鲜于侁等当时的文学大家作诗和赋,大大提升了密州和超然台的知名度,也将齐鲁文坛带到了蜚声全国的新高度。一方超然台,承载了苏轼多少心境与词境,任风吹雨打、岁月流逝,自有风流传千古,自有潇洒满人间。
熙宁九年(1076年)二月,寒食节后,苏轼登超然台,眺望郊外烟雨蒙蒙的春色,触动乡思,写下《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婉约与豪迈相融,虽暗含着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但也有着“诗酒趁年华”的豁达与超然。异乡之景与思乡之情结合自然巧妙,在淡淡的惆怅中透露出卓立于人间的超然之气。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意气洋洋,密州在他的领导下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夜,皎洁的月光洒在远山和大地上,澄澈而空明,他与好友一起在超然台上放歌纵酒,赏月赋诗,通宵达旦。苏轼想到自己与弟弟苏辙已多年未得团聚,思乡情切写下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仿佛在与明月对话,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对亲人的思念之深,意境豪放而阔大,潇洒灵动如行云流水般畅达,他发出了对生命、宇宙的追问与哲学思考,用诗温暖了无数渴望团圆的心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咏月名句,代表着以“圆”凝聚家族情感,以“圆”承载生命与智慧的精神认同。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是一首伤春之作,絮飞花落,多情无情,句句经典,于清新中蕴含哀怨,于婉丽中透出忧伤,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在写作时间上各家有不同观点,有定州、黄州、惠州之说,也有密州之说。知名学者曹树铭校编的《东坡词》认为:“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之上片相似。而这首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之下片相似。以上二词,俱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如果真是在密州所作,在文学史上可能就是“密州五曲”了。
熙宁十年(1077年)春,苏东坡虽已离任,但仍然心系密州。继任密州知州的是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与苏轼交情甚深,经常唱酬。离别后不久,孔宗翰便寄来五首绝句诗。苏轼即兴和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其中《东栏梨花》堪称唯美之作:“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作抒发了美景易逝、人生短促的无奈与惆怅,让人感慨万千。东栏,是密州官衙的东栏。那“一株雪”,便是开在密州大地上的一树繁花。苏轼在密州两年,与密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离任后依然牵挂着密州。
苏轼性喜山水,密州的山山水水给他带来了慰藉和创作的灵感,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他盛赞密州的风景“九仙今已压京东”“奇秀不减雁荡也”。
马耳山因“双峰并峙、状如马耳”而得名,苏轼到任密州时已是寒冬季节,一场大雪之后写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成为描写马耳山的佳句,同时也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希冀和祝愿。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苏轼从常州赴知登州,途经密州,曾留下“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的诗句。
苏轼经常与朋友一起登常山,位于西峰山顶的广丽亭是常山“绝顶”。熙宁九年,他写下《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盛赞常山壮丽的景色。诸城是中华文明始祖虞舜的家乡,苏轼多次到城北诸冯的舜庙祭拜,追慕舜帝的功绩和孝道。苏轼在这首诗中写有“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表达了登山时的逸思遐想,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感慨。
苏轼多次登临位于密州东南部的卢山,此山因秦代博士卢敖隐遁于此而得名。卢山的奇光异景,引人入胜,他作《卢山五咏》,写卢敖洞“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写饮酒台“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写圣灯岩“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盛赞三泉“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写障日山“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动思乡之念,将乡愁倾注在障日山上,还是改名叫做家乡的小峨眉山吧。五首诗既有“飞升亦何益”的苦叹,也有“还在此山中”的归隐思想,借卢敖杯酒,浇胸中块垒。他还作诗《游卢山次韵章传道》,抒发了奔放不羁、超然物外的情感。
密州辖下的九仙山(位于今日照五莲)也让苏轼着迷,离任前他再次登山远眺,并挥笔写下《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等名句。
超然刻石与“半潭秋月”
苏轼在密州还留下了大量的人文遗产。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登临琅琊台,发现秦始皇东巡琅琊留下的李斯刻石,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损毁严重,乃请著名篆书家文勋根据残石拓片临摹刻石于超然台上,并亲撰《书琅琊篆后》跋文于其后,使这一国宝得到保护和传承。在五莲九仙山上至今还有苏轼留下的三处石刻,西山峰摩崖上留下了“第一山”三个大字;九仙山一块巨石有“白鹤楼”三字,下款署“熙宁九年九月轼”;此外,附近一块卧石上刻有“留月”二字。
苏轼离开密州之后,当地百姓在超然台上建了苏公祠。后世历代文人名士,经常前来登台游览,凭吊苏轼,留下大量佳篇名句和墨迹的刻石,共计60余方,最早的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知密州王铎为重刻苏辙《超然台赋》而作的跋,遗憾的是,刻石在解放前就已大部散佚,现仅存6方。
诸城市博物馆陈列着苏轼在密州曾使用过的两块砚洗,一块刻有“砚洗”字样及“子瞻”题名,落款为“熙宁九年子瞻制”;另一块则用沙岩砾石琢成,两面分别刻有东坡居士的行书“半潭秋月”“眉山苏轼”及跋文,砚洗背面外侧刻隶书跋文:“熙宁七年,余来守密,见此石于盖公堂故址西偏,埋没尘埃中,已作敝踪弃矣。余喜其质温润,稍为琢磨,改作砚洗,亦可为不次之擢。东坡又题,邑人刘庭式隶并镌”。
“半潭秋月”砚洗是在修建盖公堂时被苏轼偶然发现的。苏轼亲自写下砚洗跋文,简要地说明了砚洗的出处与来历,并委婉地表达了“亦可为不次之擢”的复杂心境,一起采野枸杞的密州通判刘庭式用隶书将跋文镌刻在砚洗背面。
这块砚洗形似弯月,池中倒入碧水,与天上明月相映生辉,苏轼即兴题铭“半潭秋月”,伴随着他在密州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半潭秋月”砚洗命途多舛,曾流落民间多年,后来成为诸城望族丁氏家传之物,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时,已被断为两半,其中一半被当作猪食槽使用。苏东坡使用的砚洗900多年后失而复得,令人感叹不已。
苏轼在密州的这段时光,虽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密州时期作品风格豪放与旷达并存,标志其文学风格的成熟。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也让诸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