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100块小米硬件,我们挣不到一块钱。”
雷军这话一出,网友直接炸了:不是不信你,是实在没法信了。
![]()
这话听着多“良心”啊,仿佛小米是慈善机构,做手机、造车、卖家电全靠情怀支撑。
可现实呢?2024年净利润272亿,日赚7461万,一边哭穷说“只挣一点点”,一边在港股股价屡创新高,雷军个人身家逼近两千亿。这哪是“克制贪婪”?分明是把营销话术玩到了极致。
![]()
更讽刺的是,当车主投诉SU7自燃、智驾失灵、售后推诿时,小米的回应永远慢半拍,甚至靠法务函堵嘴。
你说“为发烧而生”,结果用户发的不是热,是火;你说“和用户交朋友”,可朋友出事了,你连句道歉都懒得好好说。这种“选择性共情”,比冷漠更伤人。
雷军的人设,早就从“理工男创业者”,滑向了“话术大师”。他反复强调“硬件综合毛利率不超过5%”,却绝口不提互联网服务、金融贷款、配件溢价这些真正赚钱的板块。
![]()
一台手机卖2000,壳子卖99,碎屏险卖399,会员服务层层叠加,硬件只是诱饵,生态才是镰刀。所谓“不赚钱”,不过是把利润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而小米的“创新”,也越来越像一场精心包装的模仿秀。手机外观神似某果,汽车设计被指“保时捷平替”,就连大模型名字都透着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自己不沉下心搞底层研发,而是靠“挖人+整合”快速拼凑产品。
从华为挖影像团队,从DeepSeek抢AI骨干,从车企高薪挖工程师……别人十年磨一剑,小米三个月就能“自研发布”。 这不是效率,是投机。
![]()
最让人寒心的,是对用户的傲慢。早期米粉真心支持国货,愿意包容试错,可换来的却是“销量即正义”的态度。车有问题?那是“个别案例”;系统卡顿?建议“重启试试”;质疑抄袭?直接起诉维权。
久而久之,大家明白了:小米要的不是用户,是数据、是流量、是韭菜。
雷军总说“感动人心”,可人心不是靠发布会PPT感动的,是靠一次次兑现承诺积累的。当你说“安全第一”,却对事故避而不谈;当你说“用户至上”,却把差评归咎于“黑子带节奏”;当你一边标榜“长期主义”,一边追逐每个风口疯狂扩张。这种割裂,正在反噬品牌信任。
![]()
销量好,不代表能走远。诺基亚当年也卖到爆,乐视也曾万人追捧。没有真正的技术护城河,没有对产品的敬畏,没有对用户的尊重,再高的销量也只是沙上之塔。风一吹,就塌。
雷军若真想让小米成为百年企业,就该少讲点“只挣一点点”的苦情戏,多干点“修好每一辆车、优化每一行代码”的实事。商业的终极信用,从来不是靠话术堆砌,而是靠时间验证。
否则,今天收割的每一片韭菜,都会变成明天崩盘时压垮口碑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