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接受媒体极客公园采访,直面外界对百度“起大早赶晚集”的评价。
他没有回避这一尖锐话题,而是坦言:“这不冒犯”。他表示已在内部组织团队复盘,探讨“为何最终没能赶上集”。
![]()
图源:极客公园
百度确实在许多领域布局极早。作为国内互联网早期的领军企业,百度曾多次站在行业前沿。
早年间做百度贴吧,那可是中文互联网第一大社区,现在的社交平台玩法,多少都有贴吧的影子;后来搞百度外卖,比美团饿了么早布局不说,补贴力度一度让打工人实现“外卖自由”;移动支付刚兴起时,百度钱包也紧跟着上线,那会儿谁手机里还没个百度系的APP。
可惜,这些业务大多未能持续引领市场。贴吧慢慢淡出主流视野,外卖业务卖给了饿了么,百度钱包也没能干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次次早期入场却未能站稳,使“起大早赶晚集”成为百度难以撕掉的标签。
对此,李彦宏在采访中给出了他的思考。他认为,百度项目的成败往往与“技术是否起决定性作用”密切相关。
“当这件事的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它技术的先进性的时候,我们的成功概率就会大不少,尤其是这个技术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投入和迭代,那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
而百度的成与败刚好印证了这话。当年没人看好自动驾驶时,它砸了十几年研发,攒下上万专利,如今“萝卜快跑”在十几个城市落地,成了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反观那些失败的项目,要么是陷入“补贴大战”的同质化竞争,要么是跟着市场热度走却没抓住核心需求,刚好踩中了“技术非决定性作用”的坑。
![]()
图源:百度
更难得的是李彦宏对失败的态度:“创新的特点就是大多数会失败”,还举了个很实在的例子:“百度内部十个创新项目,九个失败了很正常,概率上就该如此,有一个成功就非常好。”
这种对失败的接纳,或许反映出百度对技术创新规律的重新认识。现在太多公司算来算去错失先机,百度倒好,直接把“接受失败”摆上台面,这种底气要么是钱够多,要么是真想明白了创新的逻辑——显然百度是后者。
小雷觉得“起大早赶晚集”这六个字,戳的是百度多年的“痛点”。但李彦宏不仅接了,还复盘得明明白白,甚至给出了未来的方向:“以后新项目先看技术是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是就干,十次败九次也认;不是就别碰,没意义。”
这让小雷想起互联网圈的一个梗:“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风停了最先摔下来的也是猪。”百度早年大概就是想做“什么风口都蹭”的选手,结果风一换就有点懵;现在终于想通了,要做“自己造风”的技术派,虽然晚了点,但总比一直“赶晚集”强。
![]()
图源:极客公园
纵观百度的发展路径,“起大早赶晚集”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可能成为其未来调整的起点。在自动驾驶、AI大模型等长期技术赛道上,百度似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节奏——技术说了算的事,十年也等得起。
正如李彦宏所说,“哪怕它需要很长时间,十年也OK,我们可以,我们有这个耐心。”
总的来说,互联网行业从不缺少机会,而缺少持续抓住机会的能力。百度能否凭借对技术的坚持,从“赶晚集”的困境转向“开新局”的未来,最终要靠“萝卜快跑”这样的业务来证明。但无论如何,一家公司愿意直面过去的问题并进行理性复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