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这些年争议比较大。高考之后,很多老师不建议学生考师范类院校。但每年,大量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想要成为教师队伍的一员。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教师薪资待遇稳定,是事业编制。一个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十分不容易。
除了报考编制的压力,上岸后的压力也不小。给学生上课是一方面,接受领导的监督和检查,才是最难受的。
![]()
资深教师被教研员,骂的狗血淋头,谁更专业引争议,你行你上吧!
之前有老师公开表示,讨厌公开课。每次上公开课,都要提前准备好久,学生也跟着紧张,耽误老师的精力,也浪费学生的时间。
但不是所有的公开课,都是对老师的“审查”。一些学校会安排老教师上公开课,年轻老师去听课,意在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技巧。
![]()
但如果,这样公开课下面坐的是教研员,事情就不一样了。教研员是对教材和授课模式,有着专业技巧的老师。
他们去听公开课,不是去学习的,而是去监督的,监督老师的授课过程,有没有失误。审查老师的能力,是否合格。
一般这个时候,学校都会十分重视,因为这也关系到学校的口碑。因此,每次有教研员来的时候,学校都会安排资历比较深的老师上课。
![]()
但有时候,教学资历深,不代表在教研员那边,就足够“优秀”。一名老师说,市里来了教研员,要听老师的公开课。
学校特意选了两名老师,结果下课之后,两名老师被教研员,骂的狗血淋头。虽然当时没有学生在场,但老师的脸上也挂不住了。
一些一线教师认为,那种公式一样的教学模板,其实不适合学生们线下的正式学习,因此,教学的方式,逻辑顺序有一些改变,是正常的。
![]()
但专业的人,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老师的改变,不能接受。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你行你上的想法,也渐渐地滋生出来了。
教研员觉得老师不专业,老师觉得教研员不现实。好像刚毕业的医学生,拿着书本找病人的症状,结果病人的病,和书上写的都不一样。
教研活动可取,但也应该适度
老师说,这样的教研活动,一般都会出现在大型考试之后。这个时候学生身心稍有放松,老师的精神也能喘息一会。
![]()
教研组的到来,给学生们重新上了发条,老师也被迫提起精力。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教研员也不轻松。
公开课本身的目的,是看老师的上课状态,学生的课堂反应。所以笔者觉得,这种提前通知,提前准备的公开课,调研的意义不大。
如果真的想看,就不要通知。突击检查,是最真实的。这样既可以看到老师正常的授课状态,也能看见学生最真实的反馈。
![]()
最重要的,这样不需要老师和同学,提前准备。大家都不会浪费时间,同时还会让老师,一直担心有人突击检查,从而不敢在任何一堂课上松懈,这样何尝不是一种监督呢?
至于教研组和老师之间的矛盾,笔者觉得,不应该领导一言堂。一线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的,那些公式化的教育,不见得适合这个班级的学生。
教研员在批评老师之前,应该沉下心来看学生的挺快状态,看每次考试的成绩,这样才能知道,老师的授课方式,是真的有问题,还是因材施教。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