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从12月1日起,全国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推行“弹性入园”服务,打破以往“早8点半入园、晚4点半离园”的固定时限,将服务时段延伸至早7:00至晚19:00,精准覆盖双职工家庭的通勤空档。这一政策可不是凭空出台的,此前数据显示,我国约73.2%的双职工家庭依赖老人接送孩子,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2%,而双职工平均通勤时间达1.8小时,下班时间集中在18点至19点,与传统接娃时间形成的“两小时真空期”,让无数家庭陷入两难。在北京朝阳工作的张女士深有体会,之前为了接孩子,每天得提前一小时请假,全勤奖月月泡汤,现在听说12月就能晚到7点接,她笑着说:“终于不用在地铁上一边催老公,一边给老人打电话问孩子安全了。”截至11月底,全国已有31个省份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弹性时段必须保障师资在岗,不得因延时服务降低看护质量。
![]()
“2+N”服务配置:安全兜底+课程丰富,延时不“放羊”
弹性入园可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有实打实的服务保障。政策要求所有提供弹性服务的幼儿园采用“2+N”配置模式,每个延时班必须配备“一教一保”核心人员,同时搭配安保、卫生保健人员及社会公益资源志愿者,确保每15名幼儿至少有1名教师看护。在安徽肥西县,这项配置早已试点成熟,2025年春季当地112所幼儿园的2684名幼儿享受延时服务,凭借完善的人员配置实现了安全零事故,家长满意率达100%。服务内容也相当丰富,各地幼儿园普遍打造了“五彩时光+”活动模式,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8大类24项课程,早送时段有绘本阅读、桌面游戏等安静活动,晚接时段则安排手工、户外体能等趣味项目,避免孩子长时间等待枯燥无聊。上海某公办幼儿园园长介绍,园里专门调整了师资排班,确保弹性时段的教师与正常时段同等配置,还新增了3名专职安保负责早送晚接的门禁管理,让家长既放心又安心。
财政补贴托底:费用亲民,双职工无额外负担
很多家长担心的“延时服务会不会很贵”,新政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根据202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弹性入园服务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补贴,普惠性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标准不得超过每小时10元,且纳入学前教育补贴范围。比如在广西,民办普惠园可享受每生每学期750元的财政补助,弹性服务费用从补贴中列支,家长实际支付金额不超过每月150元;浙江瑞安更是对二孩家庭给予50%保教费补助,三孩全额免除,弹性服务费用也同步减免。这让广州的李先生松了口气,他之前咨询过校外托管班,每月费用至少2000元,现在幼儿园的延时服务每月才120元,还能在熟悉的环境里由老师照顾,“比外面的托管班靠谱多了,费用还不到十分之一”。政策还明确禁止以弹性服务为名变相涨价,要求所有收费项目公示透明,接受家长和教育部门监督。
跨区+随报随读:弹性服务再添便民“buff”
除了早送晚接,新政还叠加了多项便民措施,让弹性入园更贴心。借鉴成都“满三即时入园”的成功经验,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招生服务平台新增“弹性服务预约”功能,家长可每月最后一周在线报名次月弹性时段,错过报名也能随时补报,实现“随需随约”。更方便的是,弹性服务打破了户籍和区域限制,家长可根据工作地点变化,跨区选择有空余学位的幼儿园申请延时服务,双(多)胞胎家庭还能享受“绑定报名”,确保孩子在同一园所接受服务。成都自9月推行“每月线上报名、次月入园”以来,已有1300余名幼儿实现即时入园,其中近三成家庭选择了跨区弹性服务。深圳的王女士因为工作调动从南山搬到福田,之前担心孩子要换幼儿园,现在通过平台直接预约了福田某幼儿园的晚接服务,“不用折腾孩子转学,下班直接去接,太省心了”。这些细节设计,让弹性入园不仅解决了时间冲突,更兼顾了家庭的动态需求。
从“赶命接娃”到“从容下班”,12月起落地的弹性入园新政,戳中了千万家庭的民生痛点。背后既有财政补贴的真金白银支持,也有师资、课程、安全的全方位保障,更有对双职工家庭实际需求的精准洞察。当幼儿园的服务时间能跟上家长的工作节奏,当普惠性的福利能真正减轻家庭负担,“幼有善育”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烟火气的安心与便捷。相信随着新政的全面铺开,会有更多家长告别接送焦虑,让养娃之路少点奔波、多点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