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又搞出个大新闻,他打算11月5日去美国最高法院,听自己“解放日”关税措施的上诉案辩论。
![]()
这事儿放以前想都不敢想,因为最高法院235年的历史里,就没见过在任总统去旁听庭审辩论的。
本来想先说说这案子的来龙去脉,后来发现得先把“打破惯例”这事儿讲透。
最高法院历史学会的克莱尔・库什曼是专家,她直接说没任何记录能证明以前有总统干过这事儿。
特朗普之前也不是没跟高院打过交道,去年他想旁听总统豁免权的口头辩论,结果因为要在纽约受商业欺诈指控的审判,没去成。
![]()
这次又提要去,不知道是真重视还是另有打算。
这起关税案的源头其实不复杂。
之前联邦巡回法院裁定,特朗普搞的“解放日”关税措施,很多都超出了总统监管进口的紧急权力。
所以特朗普不服,上诉到了最高法院,庭审定在11月5日。
特朗普对这事儿的态度很明确,不止一次说要亲自去。
他还说这是政府给司法部门施压,让他们维持关税政策的一部分。
10月份在椭圆形办公室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他说得更实在,说关税让美国变“强大、稳健”,没关税美国就得“举步维艰”。
甚至还说“这是最高法院历史上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我可能会去,真的相信有义务去那里”。
这话听着有点刻意。
更有意思的是,11月5日那天他还有别的安排,要去迈阿密的美国商业论坛发言。
两个重要场合撞在同一天,到底去哪个?现在谁也说不准。
搞不清他是真想来高院,还是借“要去”的说法刷一波关注,给法院传递点信号。
而且高院庭审有自己的规矩,不是说想进就能进。
就算特朗普真去了,也得按规矩来,不能像在自己办公室那样随便发言。
如此看来,他要是真去了,不光是打破惯例,还得适应高院的节奏,这对他来说怕是个不小的挑战。
其实总统和最高法院打交道也不是新鲜事,但以前都有默契的边界。
![]()
就说特朗普自己,他任内提名了尼尔・戈萨奇和布雷特・卡瓦诺当大法官,也去了他们的就职典礼。
这种礼仪性的场合,以前的总统也常去,没什么争议。
最像“打破常规”的是1969年的尼克松。
当时他是时任总统,去最高法院发表讲话,纪念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退休,还宣布沃伦・伯格接任。
尼克松还是法院律师协会的成员,那天穿了政府律师在高院发言常穿的“正式短外套”。
但要注意,他是去讲话,不是去听辩论,性质完全不一样。
那身短外套也是礼仪的一部分,象征着对高院规则的尊重,和特朗普这次想干的事儿差远了。
还有些总统在高院当过“辩手”,但大多是在没当总统的时候,或者卸任之后。
克莱尔・库什曼查过资料,加上已故美国地区法官艾伦・夏普写的文章,至少有八位总统干过这事儿。
比如尼克松在1967年,就是刚当选总统还没上任的时候,辩过《时代》杂志诉希尔案,那是个言论自由的案子。
詹姆斯・A・加菲尔德更厉害,没当总统前在高院辩过13起案子,其中1866年的“米利根案”特别关键,直接确立了军事法庭不能审判平民的规矩。
约翰・昆西・亚当斯更传奇,当选总统前辩过4起,当选后还辩过1起,最有名的是帮“阿米斯塔德号”上叛乱的奴隶辩护,最后还成功了,这对当时的废奴运动帮了大忙。
要说辩案最多的,得数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没当总统前在高院辩过39起,后来还当了首席大法官。
他能辩这么多,主要是1890年到1892年当过美国副检察长,本来就是干法律这行的。
很显然,这些总统去高院辩护,要么是职业律师的身份,要么是为了别人的案子,跟自己当总统时搞的政策没关系。
但特朗普不一样,他这次是为自己任内的关税政策上诉,还要亲自去听,这跟以前的情况完全不搭边。
特朗普这事儿说到底,还是行政权力和司法独立的博弈。
美国讲究三权分立,总统管行政,高院管司法,互相制衡是规矩。
以就算对高院有意见,也不会直接跑到庭审现场去“施压”。
![]()
特朗普这么干,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可能让外界觉得行政在干预司法。
而且这起关税案的结果影响不小。
要是高院维持巡回法院的裁定,以后总统用紧急权力搞关税的空间就小了;要是推翻了,行政部门的贸易政策自主权可能就大了。
现在美国两党对这事儿也有分歧,民主党大多担心总统权力太大,共和党里支持特朗普的又觉得关税是保护美国利益。
不管特朗普最后去没去,这事儿都得记下来。
235年的惯例不是说破就能破的,它背后是美国三权分立的运行逻辑,要是这次开了头,以后会不会有更多总统学着来?高院的独立性会不会受影响?这些都得慢慢看。
说到底,关税政策好不好,得看是不是真对美国民众有利;总统要不要去高院,得看是不是符合三权分立的规矩。
特朗普想打破惯例没问题,但得想清楚后果。
毕竟司法独立这事儿,对美国的制度来说,可不是小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