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伍言
常山县东案乡的油茶果正值成熟时节,漫山遍野的果实等待采摘。村民刘盛手握遥控器,一架无人机满载油茶果,从陡峭的山坡上稳稳飞向山脚。(《衢州晚报》11月10日报道)。这架无人机,承载的不仅是沉甸甸的茶果,更是子女浓浓的孝心。笔者以为,科技尽孝不失为一种尽孝的有益补充。
刘盛家中有6亩油茶林,全都生长在崎岖的高山坡地上。过去每到采摘季,年过七旬的父母都要背着竹筐,沿着山路艰难往返。一担几十公斤的茶果,从山顶背到山下,往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每次看到他们佝偻的背影,我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正是刘盛的这份心疼,促使他购置了农用无人机,并专程赴外地参加培训,考取了操作证。今年,无人机投入使用后,不仅极大减轻了父母的劳作负担,效率也比以往提高了数倍。
这架无人机也生动诠释了“科技尽孝”这一逐渐兴起的新型尽孝方式。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不少年轻人离家拼搏,虽心怀对父母的牵挂,却难以时常陪伴左右。而如今,孝顺的定义已超越“必须亲身在场”的传统观念,科技让尽孝的形式延伸。例如,有人为父母戴上智能手环,数据实时同步至手机App,一旦父母血压、血糖出现异常,子女便能第一时间知晓;有人购置带摄像头的扫地机器人,既分担家务,也能随时查看父母在家是否安好;还有人安装人身安全传感器,一旦老人不慎摔倒,系统便会自动通知亲属或协议医护人员……可以说,科技不仅推动了养老方式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子女无法贴身尽孝的遗憾。
对老年人而言,“科技尽孝”也带来观念的更新——他们逐渐体会到,孝心的真谛在于心意的有效传达,而不仅限于物理距离的远近。
不过,对年轻人来说,科技终究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无法完全替代“常回家看看”所传递的温暖与亲情。在科技与真情之间,我们寻找到的,是一种更加圆融、更具温度的平衡。
三衢新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