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宁波:增殖放流,感恩大海。| 新华社发
海洋渔业发展壮大,海上“蓝色粮仓”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6.36万吨,渔业产值184.4亿元。同时,以渔业为纽带,释放“渔业+”效应,全市128家休闲渔业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创造产值4.22亿元。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陆勇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宁波市渔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尤其在“种业芯片”和“数字赋能”两大方面成果显著。
在种业振兴上,以科技赋能突破繁育瓶颈。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联合15家单位攻关,成功培育大黄鱼“甬岱1号”、拟穴青蟹“东方1号”、缢蛏“甬乐2号”等突破性新品种,同时实现了银鲳、虎斑乌贼、小黄鱼等6个品种的人工繁育,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拟穴青蟹苗种繁育规模及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海鲈受精卵供给量占全国的70%以上。建成涵盖12个海洋物种的活体基因库,为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在产业升级上,以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全链效能。创新推出“数字鱼箱”,目前已在129艘大型渔船上安装使用,实现了从海洋到餐桌的全程溯源。携手京东共创智慧供应链产业园,联动“海上鲜”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形成高效的“云端接单—基地直供—冷链快运”供应链体系。
宁波市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推动渔业资源保护迈向精细化治理新阶段。积极建设海洋牧场。探索立体开发模式,创新“海洋牧场+”项目,成功推动省内首座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1号”落户渔山列岛海域,试投大黄鱼苗7万尾,成活率达85%。同时,加快生态养殖转型。累计在渔山列岛大白礁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人工鱼礁4.6896万空立方米、三层藻礁20组,2010年以来持续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投放大黄鱼等苗种10亿尾(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