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洛拉替尼助力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迈向长生存。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实践中,ALK重排阳性患者群体因TKI药物的快速迭代而获得了显著的生存改善。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III期CROWN研究,以其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达60%的卓越数据,已为晚期实体瘤的单药靶向治疗树立了新的PFS标杆。近期,基于CROWN研究成熟数据及真实世界证据构建的生存模型研究,进一步为“好药先用”的临床策略提供了量化支持:不仅预测洛拉替尼一线mPFS有望达到8至10年,更提示以洛拉替尼为起点(“3+X”)的序贯治疗模式,其累积PFS或可长达12.3年。
CROWN 5年实证:铸就晚期实体瘤PFS新基准
CROWN研究是一项全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头对头比较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2024年公布的5年随访数据(中位随访60.2个月)再次确证了洛拉替尼的卓越疗效。研究者评估(INV)结果显示,洛拉替尼组的中位PFS仍未达到(NR),其95% CI下限已高达64.3个月,而克唑替尼组的mPFS仅为9.1个月(95% CI: 7.4-10.9)。洛拉替尼组的5年PFS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95% CI: 51%-68%),而对照组仅为8%(95% CI: 3%-14%)。这意味着,经5年随访,超过半数的患者仍未发生疾病进展,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HR=0.19; 95% CI: 0.13-0.27)[1]。这一数据是迄今为止晚期NSCLC乃至所有转移性实体瘤领域中,单药靶向治疗报道的最长PFS纪录 。这一卓越疗效在亚洲人群中同样得到印证,2025年发表于JTO的亚洲亚组5年数据(中位随访62.4个月)显示,洛拉替尼组(n=59)的mPFS(INV)仍未达到(95% CI: 64.3-NR),5年PFS率为63%(HR=0.22; 95% CI: 0.13-0.37)。在中国人群亚组中,5年PFS率更是达到了70%(HR=0.19; 95% CI: 0.05-0.75)(图1)[2]。这一系列坚实的长期实证数据,为预测更远期的生存获益奠定了基础。
![]()
图1. CROWN研究亚洲人群和中国人群PFS数据
超越5年极限:高级生存模型预测mPFS达8至10年
鉴于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组mPFS数据的高度成熟性(5年仍未达到),传统生存模型的拟合面临极大挑战。在2024年ISPOR EU会议上,一项基于CROWN研究5年数据的多模型分析,尝试使用标准参数模型、样条模型、分段模型以及混合治愈模型(Mixture Cure Models)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长期PFS进行外推预测。研究结果显示,被临床专家认为最具合理性的分段模型预测mPFS约为7.8年。而混合治愈模型的预测则更为瞩目:当采用美国一般人群生存资料拟合时,预测的mPFS为8.1年;当采用中国一般人群生存资料拟合时,预测的mPFS可达10.1年,30年PFS率为15.0%(图2)[3]。尽管所有模型外推本质上均是理论预测,但多种高级模型均一致提示,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mPFS有极大潜力达到8至10年的长周期。
![]()
图2. 不同模型预测的PFS曲线
攻克颅内庇护所:实现超长PFS的核心机制
洛拉替尼实现如此持久PFS的核心因素,在于其对CNS转移的卓越控制能力。CNS是ALK-TKI治疗失败的常见部位,而洛拉替尼凭借其高血脑屏障(BBB)穿透性,展现了强大的颅内疗效。CROWN研究5年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的中位至颅内进展时间(IC-TTP)仍未达到(NR to NR),而克唑替尼组仅为16.4个月(95% CI: 12.7-21.9),洛拉替尼将颅内进展风险降低了94%(HR=0.06, 95% CI: 0.03-0.1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n=114),洛拉替尼的保护作用尤为突出,5年随访期间仅4例患者发生颅内进展,5年无颅内进展率高达96%(HR=0.05, 95% CI: 0.02-0.13)。JTO发表的亚洲亚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在基线无脑转移的亚洲患者中,洛拉替尼组5年的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仅为0%(图3)。这种对新发脑转移近乎“完全”的预防能力,是其得以实现超长PFS的重要保障。
![]()
图3. CROWN研究亚洲亚组中基线无脑转移患者脑转移累积发生率
源于分子设计:洛拉替尼广谱高渗的结构基础
不同于前代TKI的链状结构,洛拉替尼被创新性地设计为大环酰胺结构,分子量小(MW=406)。这一结构使其能更深、更稳固地契入ALK激酶域的ATP口袋,同时其并非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外排泵的良好底物 。这种“易进难出”的特性,使其具备极高的BBB穿透能力(脑脊液穿透率最高达96%)[4,5]。更重要的是,洛拉替尼具有广谱抑制活性,能克服几乎所有已知的继发性ALK耐药突变。临床前研究证实,G1202R是二代TKI(如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治疗失败后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发生率高达21%-43% 。而洛拉替尼是目前唯一在临床前模型中对G1202R突变体保持强效抑制活性的ALK-TKI。
重塑一线策略:从“3+X”模式看PFS1获益最大化
PFS1(一线治疗的PFS)被认为是决定患者最终总生存的最关键因素。采用“2+3”的序贯治疗模式(即一线使用二代TKI,进展后使用三代),不可避免地会筛选出G1202R或复合突变等耐药克隆,导致后续治疗选择受限。而通过对CROWN研究中患者的ctDNA进行分析,研究者指出,一线使用洛拉替尼(“3+X”模式)的患者中,未检测到新发的ALK激酶域单靶点突变或复合突变。这提示一线使用强效、广谱的洛拉替尼,或可从源头抑制或最大化延迟这些耐药突变的发生,从而锁定最长的PFS1。这也与2025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患者偏好研究结果相呼应,该研究显示PFS[相对重要性(RI)=58.13%]和降低脑转移风险(RI=13.04%)是患者决策时最重要的两个考量因素,且当治疗方案在改善PFS和脑转移风险的同时认知副作用和高脂血症风险增加时,仍有高达94.13%的患者倾向于选择疗效更优的治疗方案[6]。最新的NCCN指南(2025.V8)和2025年CSCO指南均已将洛拉替尼列为ALK+ NSCLC一线治疗的1类/I级证据的优选方案。洛拉替尼有望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发挥其临床潜力,真正实现“共赴治愈之路”的治疗愿景。
结论
洛拉替尼CROWN研究5年PFS率达60%的实证数据已是晚期ALK+ NSCLC治疗的重大突破。而基于此成熟数据建立的最新生存模型预测,其mPFS有望达到8至10年的空前高度。这一前瞻性数据,结合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所带来的广谱抗耐药活性(尤其是G1202R)和强大的CNS控制能力(尤其是亚洲人群5年0%的新发脑转移率),共同确立了洛拉替尼在一线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为实现ALK+NSCLC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最大化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基础。
参考文献:
[1].Solomon BJ, Liu G, Felip E, et al.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III CROWN Study. J Clin Oncol 2024;42(29):3400-3409. (In eng). DOI: 10.1200/jco.24.00581.
[2].Wu Y-L, Kim HR, Soo RA, et al.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ve-Year Outcomes From the CROWN Study.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20(7):955-968. DOI: 10.1016/j.jtho.2025.02.021.
[3].Williams TL, Le H, Doan J, et al. MSR60 Modeling Challenges for Cancer Drugs With Unprecedented Outcomes: Lorlatinib in the First Line Setting of ALK+ aNSCLS As a Case Study. Value in Health 2024;27(12):S449. DOI: 10.1016/j.jval.2024.10.2294.
[4].Wang L, Wang W.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view). Oncol Rep 2021;45(1):13-28. (In eng). DOI: 10.3892/or.2020.7851.
[5].Johnson TW, Richardson PF, Bailey S, et al. Discovery of (10R)-7-amino-12-fluoro-2,10,16-trimethyl-15-oxo-10,15,16,17-tetrahydro-2H-8,4-(metheno)pyrazolo[4,3-h][2,5,11]-benzoxadiazacyclotetradecine-3-carbonitrile (PF-06463922), a macrocyclic inhibitor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and c-ros oncogene 1 (ROS1) with preclinical brain exposure and broad-spectrum potency against ALK-resistant mutations. J Med Chem 2014;57(11):4720-44. (In eng). DOI: 10.1021/jm500261q.
[6].Han B, Shao J, Tian P, et al. Patient preference for first-line treatments of ALK-positive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43(16_suppl):11103-11103. DOI: 10.1200/JCO.2025.43.16_suppl.11103.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