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做了一件挺“反常”的事。
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贴出了一封写于22年前——2003年12月28日的内部信件,题目叫《谈谈我和胖东来》。
![]()
这封信,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往事大门,也让无数人看清了一个道理:评判一个人,别光盯着他年轻时在泥泞路上摔的跤,更要看他爬起来后,为后来人铺了多长的路。
信里的于东来,没有光环,只有真实。
他直白地写道,年少辍学后,为了糊口,他“卖过冰棍、花生”,也“倒卖过电影票”——也就是现在说的“黄牛”。
那时候干这个风险不小,他被抓住过好几次,“拉到保安室臭打一顿了事”。
这些经历,只是那个特殊年代里,无数草根挣扎求生的一个缩影。真正让他栽大跟头的,是香烟。
一、灰色年代里的“生存课”:倒卖香烟与三次“进去”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
那是个什么样的年头?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市场经济刚起步,很多规则没理顺,“倒爷”这个词一度很流行。
街上常能看到挂着特殊牌照的车,拉着紧俏物资横冲直撞,不少人心照不宣。
最高人民检察院1991年的工作报告里就提到,当时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增多,特别是投机倒把等案件数量急剧上升。
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没背景的年轻人想找条活路,有时难免会踩到“灰色地带”。
于东来在信里详细回忆了他的第一次“进去”。
当时他发现一笔香烟生意利润异常丰厚,明知有风险,但巨大的诱惑还是让他决定铤而走险。
![]()
第二天,当他刚完成交易,一辆警车就停在了面前。
警察问他:“刚才是不是卖了十件许昌烟?”他老实承认:“是。”冰冷的手铐随即戴上,他被推上警车带走。
这时他才知道,这些烟是偷来的赃物。
他被关进了拘留所。这段经历给了他沉重一击,在铁窗里,他无比渴望自由,也终于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后来,家人费尽周折,把他取保候审弄了出来。
但命运的考验还没完。仅仅过了三个月,又出事了。
这次是因为别人骑着他的摩托车撞了人还动手打人。
摩托车是他的,人虽然不是他打的,但他作为车主,再次被牵连,“被抓了起来”,经历了第二次取保候审。
最惊险的一次,是他决定去西安倒烟。
他拉着一车烟,刚开出西安高速,就被逮了个正着。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断了走歪门邪道的心思。
这里要特别澄清一个关键点:过去网上一直有传言说于东来“坐过牢”。他本人曾公开辟谣,说是“胡编乱造”。
这次信件的公开,给出了明确答案:他经历的是拘留和取保候审,并非法院判决后的服刑,性质完全不同。
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下属机构也曾就类似事件报道指出,特定历史时期,一些个体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违法交易的情况确实存在。
二、浴火重生:8条人命与“善爱”哲学的诞生
如果说早年的坎坷是时代的烙印,那么1998年发生的那场悲剧,则彻底改变了于东来的人生轨迹和企业灵魂。
1998年3月15日,一个让于东来和所有胖东来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
胖东来在许昌的望月楼店,遭遇了一场恶意的纵火。
熊熊大火吞噬了店铺,更令人心碎的是,8名员工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
300多万元的货物化为灰烬,更烧毁了于东来的精神支柱。
他在信中描绘了当时的绝望:站在废墟上,他崩溃痛哭,甚至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场火,几乎把胖东来烧没了,也差点把于东来这个人烧垮。
然而,就在这片灰烬之上,人性最温暖的光辉照亮了他。
许昌的老百姓没有抛弃他。信件里提到一个感人的细节: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娘,拿着自己省吃俭用的2万块钱,找到于东来,硬塞给他,就为了支持他“重新站起来”。
这样的支持,还有很多。正是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自发关怀和帮助,像一双手,把坠入深渊的于东来拉了回来。这场炼狱般的经历,没有让他沉沦,反而让他浴火重生,深刻领悟了“善”与“爱”的力量。
他明白了,企业不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承载社会责任、传递温暖的平台。
胖东来从此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用真品,换真心”,把企业视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
这个哲学,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了胖东来此后的每一滴血脉。
三、200亿背后的“反叛”:善待员工、回馈社会与拒绝资本游戏
理解了这份“善爱”哲学,你就能看懂胖东来这些年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举动,以及它令人咋舌的业绩。
2025年8月,胖东来在新乡开新店招聘时,做了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决定:专门拿出20个岗位名额,留给有犯罪史的人员。
公告上明确写着,是为了“让他们得到尊重和关爱,拥有再次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质疑:“凭啥给‘罪犯’机会?” “对其他求职者公平吗?” 但于东来很坚定。
他在回应时说道:“坐牢是法律对他们的惩罚,而工作是他们重生的权利。”
这背后,正是源于他自己那段被拘留、被社会审视的过往,以及98年火灾后社会给予他的那份救赎。
他要把这份救赎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证明:社会用牢笼惩罚过去,我用车间赎回未来。
这不是作秀,而是他“善爱”哲学在现实土壤里的扎根发芽。
![]()
与此同时,胖东来的经营业绩却像坐上了火箭,一路狂飙。
根据胖东来官方网站于2025年11月9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11月8日,胖东来当年合计销售额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35亿元!
这个数字已经大幅超过了胖东来2024年全年的销售额(169.64亿元),整整多出30多亿!更关键的是,它提前实现了于东来本人在2025年3月提出的“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的年度目标!
要知道,在零售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几乎是逆势狂飙。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胖东来“离经叛道”的经营逻辑:
• 员工第一: 他公开宣称将高达79%的利润分给员工。
胖东来的超市收银员,月薪能拿到6000元以上,远高于当地同行水平。
疫情三年,当很多企业裁员降薪时,胖东来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并说到做到。
• 拒绝资本扩张: 就在2025年11月5日,于东来在内部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账上有41亿现金,零负债,但我永远不会上市!”
他直言企业目标不是盲目做大,而是要做“幸福的样板”,未来甚至要转型为“文化交流研究的学校式企业”。
这与当下追逐上市、疯狂扩张的资本潮流截然相反。
• 极致服务与口碑: 胖东来的服务细节(如无理由退换货、免费维修、下雨天给顾客自行车座套塑料袋等)已成为行业标杆,靠口口相传积累起惊人的顾客忠诚度。
其位于许昌的时代广场店,单店年销售额就高达51.3亿,堪称零售奇迹。
四、反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尺子量人?
当于东来的“黑历史”和200亿销售额同时摆在面前,我们该思考什么?
键盘侠们揪住他年轻时倒卖香烟、被拘留的经历不放时,是否还记得那个“挂军牌倒爷车满地跑”的混沌年代?那个年代,“投机倒把”曾是悬在无数个体户头上的利剑,直到1997年刑法才取消该罪名。
那些手握批条、倒卖国家重要物资的“能人”,如今不少成了教科书里的“改革闯将”。而一个底层少年,为了生存倒卖几箱烟(且未实际获利并受惩处),却要承受永久的道德审判?
不是于东来选择了灰色,是那个时代的灰色,笼罩了太多想活下去的普通人。
看看2025年的热搜吧:某偷税漏税数亿的网红,换个马甲照样风生水起;某学术造假的“专家”,依然稳坐高位;多少表面光鲜的企业,背地里用“996”透支年轻人的健康,用“大数据杀熟”榨干消费者的钱包……相比之下,一个能把近80%利润分给员工、疫情不裁员、给刑释人员工作机会、创造两万人就业、年销200亿却不上市圈钱的企业家,仅因年轻时在特殊环境下摔过跤,就值得被口诛笔伐吗?
![]()
结语:泥土与灯塔
于东来在2003年写那封信时,或许只是想给员工一个交代。22年后公开它,更像是对时代的一个回应。
他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个人史,更是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
它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一家企业的价值,尺度不该是揪住他过去在混沌中沾染的泥土,而应看他最终为这个社会垒起了多高的灯塔,照亮了多少人前行的路。
“倒爷”横行的年代早已远去,但于东来和胖东来用行动在证明:无论起点如何,真诚、善良、担当和创造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才是穿越时间、赢得尊重的终极力量。
当胖东来的员工笑着分享年终利润,当曾经的失足者在崭新岗位上重拾尊严,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把一家区域企业推向200亿高峰——这一切,远比任何道德审判都更有说服力。
![]()
毕竟,看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就看它能否包容一个“戴罪者”成长为“燃灯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