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这片横亘天山、怀抱绿洲的土地,既是丝绸之路核心枢纽,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非遗沃土。从《玛纳斯》史诗吟唱、艾德莱斯绸的流动色彩,到英吉沙小刀的匠人精神、木卡姆艺术的生命乐章,数千项非遗承载着各族人民的智慧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篇章。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文化瑰宝正走出工坊、跨越地域,实现“破圈”,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故事。
01
天山瑰宝:多元共生的非遗富矿
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5956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如星辰般璀璨,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中的三大瑰宝可见其分量: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讲述七代人抗争的壮丽传奇,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集歌、舞、乐于一体,堪称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麦西热甫则以集体狂欢诠释着生命活力。
![]()
技艺类非遗在时光中淬炼出极致精度:英吉沙小刀29道工序分毫不敢减,“小刀村”的90后工匠传承匠人品格;和田艾德莱斯绸以“先染后织”工艺成 “流动的古画”,石榴纹、巴旦木纹藏着对自然的敬畏;加依村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延续三百年,20余种乐器占据全疆七成的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新疆已培育1800余家非遗相关企业,今年新成立企业同比增长35.8%,尽显市场活力。
02
守护传承:三维发力的实践路径
新疆正构建“院校+工坊+传承中心”培育体系,2024年委托苏沪新三地高校培训80名传承人、40名保护工作者。6992名各级传承人中,95后库尔班带青年电商售乐器、29岁洪格尔创非遗歌舞剧,加依村九成的年轻工匠出自政府技艺培训班。
![]()
据了解,加依村以“农户+合作社+工坊”模式,年销售额1800万元,带动254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动史诗转化,全疆现建成120个自治区级保护基地、130余家非遗工坊、14个非遗集市。
非遗传承守正创新——乐器工坊保古法、提品质,土陶技艺融直播,和田发起艾德莱斯绸全球设计师计划,让“可穿戴的史诗”适配现代生活,既留根脉又跟时代。
03
破圈远行:跨域传播的文化对话
2025年深秋,新疆非遗全国巡展启幕:10月上海站,玛纳斯摇滚乐队、木卡姆展演引千名观众沉醉,沪新签约推3条非遗主题游;本月开幕的北京“万方乐奏有于阗”大展,600件展品含艾德莱斯绸、桑皮纸技艺演示,展期半年。
![]()
玛纳斯组合登春晚、亮相音乐节,青年设计师携哈萨克族毡绣征战国际时装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聚焦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全国巡演。深圳文博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上,非遗文创成签约热门,2024年库尔勒非遗展销售额超330万元。
喀什古城非遗集市日均接待超万人次,伊犁河流域主题游成精品线路。今年9月新疆非遗馆开放,联动 250余家展示场所、21家非遗集市;和田援疆非遗展累计吸引60万人次观展,成跨区域交流平台。
04
新疆非遗新生的时代意义
新疆非遗的破圈之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觉醒。无数传承人的坚守、关联企业的深耕、跨地域的传播,让5956项非遗成就业增收 “金钥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
毫无疑问,2025年是新疆非遗大展宏图的一年,他们正以“青春之姿”证明:传统与现代从未割裂,文化根脉唯有传播方能永生。在“一带一路”东风下,这些千年瑰宝必将续写文明交融新篇。
本文为掌上非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