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如何实现两岸统一?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应该有同样的答案:尽量和统,做不到就武统。
然而我国台湾岛内有位专门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却觉得,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中国目前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那么,这第三条路究竟是什么?这种方法又是否行得通?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台海问题的解决路径上,除了人们熟知的武力统一和和平统一,还有一条更为微妙的道路正在浮出水面。
岛内军事专家将其形象地称为“逼统”。
![]()
而曾任海协会副会长的王在希,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北平模式”。
什么是北平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施加多维度的压力,让对方在充分认清现实后,自愿做出理性选择。
其实,“北平模式”不是空穴来风的新概念,1949年的北平城就曾上演过这样一幕经典剧目。
当时傅作义守着北平城,手里有二十多万兵。
解放军要是硬打,故宫、天坛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有城里上百万老百姓,都得遭殃。
所以解放军没有硬来,而是先拿下天津,断了傅作义从海上跑路的念想。
接着在新保安把援军给收拾了,让傅作义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外无援兵,再加上他女儿傅冬菊等人的内部劝说,傅作义最后选择了和平起义,北平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
这就是“北平模式”的精髓:有打的实力,但不真打。
用绝对优势把对方围住,断了他的后路和念想,让他自己想明白抵抗没意义,投降才是出路。
不过,北平是内陆孤城,台湾却是海上岛屿,地理条件和处境大不相同。
当年“断外援、围孤城”的思路,放到今天的台海还能用吗?
其实是可以的,不过当年北平要断的是援军,今天台湾要断的,是岛内某些人心中“美国会来救”的幻想。
看这几年解放军的动作就明白了。
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解放军直接来了场“包饺子”式演习。
后来的“联合利剑”演习,一次比一次范围广,把台岛北、南、东部和台湾海峡都罩进去了,还重点练了“封控重要港口”这些科目。
![]()
这些动作传递的信号很明确:这片海域中国说了算。
别老惦记着太平洋对岸会派人来,那都是空想。
更绝的是,演习精准掐住台湾的能源软肋。
台湾九成多能源靠进口,天然气库存最多够用半个月,要是海路一断,全岛就得瘫。
以前军机绕岛、军舰巡航都是大新闻,现在早成了日常。
岛内民众也从最初的紧张恐慌,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心理防线正在悄然瓦解。
军事施压筑牢了“逼统”的硬基础,但要真正让两岸走向融合、让岛内民众认清现实,还得靠经济和文化层面的“软功夫”。
![]()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度超过40%,这是最好用的杠杆。
大陆没有一刀切断贸易,而是精准出手。
2024年取消了134项台湾商品的关税优惠,主要针对石化、纺织这些依赖大陆市场的产业。
不是要搞垮台湾经济,而是让相关企业和员工明白:两岸关系不好,自己的饭碗就保不住。
与此同时,大陆持续优化两岸贸易便利化措施,为台企参与大陆市场提供更多支持。
另一边,2024年深圳搞的台湾青年实习活动,给170名台青提供实习机会,算上之前的,已经帮超2000名台湾年轻人找到工作或实习了。
各地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也在拉着台企扎进来好好干。
这么一推一拉,经济上的天平自然向大陆倾斜。
![]()
至于那些帮着“台独”的企业和人,大陆直接出手制裁,断了他们的钱袋子。
就是要让搞分裂的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此外,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平时刷抖音、看大陆综艺早就成了习惯。
很多台湾网红来大陆后,发现这里跟民进党说的完全不一样,回去后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了真实的大陆。
2025年推出的“中国电影消费年”,把更多优秀作品送到岛内。
金门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那里超八成水电都靠大陆供应,老百姓的日子离不开大陆,人心自然就向这边靠。
军事上“围而不打”断幻想,经济文化上“精准施策”促融合。
这条“逼统”路看似稳妥,但和武统的直接、和统的温和比起来,它的优势在哪,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呢?
![]()
首先,“逼统”这条路避免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
台湾有2300万居民,城市密度高、经济也发达,真要是打起来,不管是人还是产业,损失都肯定小不了。
而且跟过去那种传统的和平统一比,这条路也不用再被动等着了,主动权能攥在自己手里。
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让利和喊话,在“台独”势力的操弄下效果越来越差。
现在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压力的大小和节奏。
最重要的是,这样实现统一后的治理会更顺利。
如果通过战争统一,即使赢了也可能留下仇恨。
![]()
而通过持续的压力和融合,让岛内民众慢慢接受现实,统一后的认同感会更强。
不过,这条路也不好走。
压力太小,对方不当回事;压力太大,可能激起反弹。
民进党最会把大陆的任何动作都说成“打压”,煽动对立情绪。
要把这个分寸拿捏到位,得有超高的政治智慧才行。
另外,美国这些外部势力会不会插手,也是个变数。
不过,从台湾岛内民生压力及舆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台湾民众不相信美国真会为台湾打仗。
美国人自己也在算一笔账,真为台湾出头,付出的代价实在扛不住。
![]()
搞明白“逼统”的好处和难处后,更实际的问题就来了:这条以“北平模式”为核心的统一路子,接下来该怎么走?
其实它没有精确时间表,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未来一两年,军事演训和经济整合会继续保持高强度,让赖清德当局的支持率在民生压力下不断下滑。
三到五年内,通过各种融合发展的试点,可能会推动两岸在更多领域的对接。
五年以后,当岛内普遍认识到抗拒大陆没有出路,依靠美国只是幻想,当大陆的实力形成压倒性优势时,和平统一的条件就成熟了。
说到底,“北平模式”本质是实力与智慧的融合。
它以绝对实力为底气,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靠多方位压力消解抵抗念头,既绕开战争伤害,又冲破和统困局。
![]()
历史的大势不可阻挡,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台湾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场考验耐心的持久战,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围而不打,融在其中。当隔阂一点点被磨平,当依赖变成习惯,统一或许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环球网:《王在希: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遏制“台独”》2024-12-14
2.广州日报:《“毁瘫”!精确打击!解放军抵近台岛开展“海峡雷霆-2025A”行动》2025-04-02
![]()
3.观察者网:《破解统一难题9| 雁默:2024是“以武逼统”起始年》2024-12-3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