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摄影报道
“安岳柠檬都卖到5块多一斤了,我们的雁江蜜柑好的只买得到几毛钱一斤,像这种剩到的按框卖。”11月11日,在321国道旁的收购点,四川资阳雁江区丰裕镇龙王村农户老李指着筐里的次果连连叹息。
眼下正是蜜柑上市旺季,作为“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的雁江区,却遭遇了“丰收价不高”的窘境:品质最好能卖0.5-0.8元/斤,品相再次的仅能卖0.2-0.5元/斤,而选剩下更是以3元一筐的价格贱卖。相较于种植成本和采摘成本,不少农户面临“卖果亏成本,不卖烂枝头”的困境。
实地走访:
价格“腰斩”仍难销 成本倒挂陷困境
“往年这个时候,一般果子能卖到八九角一斤,今年最高才五角,大果更不好卖。”丰裕镇宝山村收购点,一名柑橘代办一边分拣一边说道。据她介绍,这次带了200个筐子过来,专门给江西的客户收购70mm以下的精品小果,价格为0.5元/斤。
![]()
路边的收购价格牌。
“这个价格在今年算高了的。”一位村民骑电瓶车拉来两筐橘子,询问价格后附和道。
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雁江蜜柑按果实直径大小区分,分为榨汁果、罐头果、电商果等,价格较往年均出现明显下滑。
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良提到,往年果商到村里收购均价为1-1.2元/斤,次果也能卖0.4-0.5元/斤。但今年只有最先上市的卖过0.85元/斤,目前收购均价仅为0.3-0.5元/斤。因担忧“秃顶空心”,今年的大果更不好卖,有些甚至按2-3元一筐来出售,折算下来每斤不足1角钱。
![]()
一名果商正在宝山村收购蜜柑。
价格低迷的背后,是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倒挂。“肥料、农药、灌溉电费,再加上采摘的人工费用,算下来每斤成本接近5角。”有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的3亩多蜜柑,估算能采3万斤左右,如果能按0.5元/斤卖出,扣除成本后纯收入可能不足5000元,而去年同期能赚了2万多元。“而且还不能保证所有的果子都能卖那个价格。”
记者驱车沿着321国道行驶,沿线有不少蜜柑收购点,众多村民骑着三轮车、电瓶车,排队等待收购。
“价格不高也要卖啊。”有村民的话语中满是焦虑,目前其家中蜜柑采摘了一半,但大果大量留存,如果这段时间卖不出去,后续遇到打霜下雨,就只能烂在树上。
采访过程中,记者就看到有柑橘直接被倒在路边、垃圾库。
![]()
被丢在垃圾桶旁边的果子。
而在短视频平台,有博主发布在丰裕镇人民村收购蜜柑的视频显示,收购价为0.4-0.5元/斤。有网友留言道:昨天卖成0.4元/斤,共卖了6500元,除去剪工费花了2560元,再加上农药肥料,干一年净赚2千多元。
原因探析:
多重因素叠加遇冷 柑橘品牌遇挑战
据悉,雁江区是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的“中国早熟蜜柑之乡”,每年8月至次年6月均有柑橘上市,“一早一晚”柑橘产业带实现全年供应。当地经过40余年的发展,柑橘种植面积已达到27万亩,总产量46万吨,产值30亿元,面积与产量居全省第4。
![]()
蜜柑种植
数据显示,雁江蜜柑品牌价值已从2008年的8.53亿元攀升至39.96亿元,位列全国第36位,成功入选2025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曾凭借上市早、口感清甜的优势占据市场,雁江蜜柑为何今年价格这么低?
上市时间“撞车”是首要难题。“今年闰六月,蜜柑上市推迟了20多天,正好赶上湖南、湖北等地的柑橘集中上市。”李金良解释说,往年云南蜜柑卖完后,果商就会转战四川。然而,由于天气原因,雁江蜜柑今年上市时间推迟,恰好又与湖南、湖北两地的上市时间重叠,分流了不少果商。
另一方面,雁江蜜柑的品质与市场需求脱节加剧困境。王在洪已从事当年的柑橘代办业务,在他看来,今年受雨水偏多影响,雁江蜜柑不仅普遍上色不足、糖度提升缓慢,还出现了减产、果型不佳的问题。此外,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户反映,同样的果树,今年果实的个头普遍偏大。而收购商也担心大果“脱水空心”,导致大果严重滞销,“往年老板嫌果子小,今年反而嫌大”。
此外,市场终端的消费需求萎缩也极大影响了果商的收购积极性。
王在洪提到,现在柑橘市场品类繁多,而蜜柑作为老品种,已经越来越不受消费者重视,此前有果商跟他反映,甚至出现了“收回去3天都卖不完”的情况,“别个老板赚不到钱,他肯定不得来收你的果子嘛,供大于求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目前,雁江蜜柑仍以传统鲜销为主,依赖果商上门收购。在321国道沿线,有不少人也在摆摊售卖蜜柑,单价从几毛至一元不等,但普遍反映生意不太好,最好时才能卖出几十斤。而在电商平台,记者在淘宝搜索“雁江蜜柑”,仅有一家店铺售卖,已售数据显示为71,其60-70mm的果子售价为5斤19.9元。
![]()
正在321国道边排队等待收购的种植户。
路在何方?
品种改良寻突破 老产区盼新生
记者注意到,面对困境,雁江区也并未坐以待毙,品种改良、品牌推广等一系列举措早已在路上,当地的蜜柑产业正在寻求新生机。
品种改良成为核心方向。
据当地媒体报道,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雁江区的土壤、气候、水质等种植条件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市场需求,精心筛选出“雁媛”作为柑橘改良的拳头品种。该品种具有果实饱满、甜度高、抗病性强等优势,适配雁江区的自然环境,能够重塑雁江柑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从技术培训、提供枝条、统一管理到市场推广,全方位为果农保驾护航,激发参与改良的积极性。
“去年,全区在6个镇、20个柑橘聚集区,采取‘统一提供枝条、统一嫁接技术、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管理技术’的‘四统一’模式,进行‘雁媛’品种的改良。”此前,雁江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蓝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以雁江区跃达家庭农场为例,20多亩“雁媛”柑橘挂果,每亩产量预估3000斤,每斤售价可达10元。而传统的雁江蜜柑,每亩产量约11000斤至12000斤,按每斤1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产值仅1万至1.2万元不等。相比之下,“雁媛”柑橘每亩产值高达3万元,直接实现“甜蜜翻倍”。
然而,还是有不少种植户持观望状态。
首先是种植、管理技术不同,蓝平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雁媛的管理不仅更精细化,在投入上也更大,如需使用有机肥、有机水溶肥等,从各方面提升果实的风味和糖度,“不然怎么能结出好的果子嘛。”
另一项则是担忧市场前景。采访中,有村民向记者坦言,改良品种要等到2-3年后才能卖钱,但没人能保证那个时候价格是多少,“你像前几年的耙耙柑,最开始价格很高,大家都争着种,这两年价格都垮下来了。”
![]()
雁江蜜柑。
除了品种改良,当地也积极在品牌塑造与加工产业酝酿突破。
在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李子柒两次打卡品尝“雁媛”。而在“川超”赛场上,“雁媛”印在了资阳中国牙谷队的队服上,在不同城市亮相,增加曝光率。此外,随着海通集团万吨浓缩果汁(雁江)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阳江区也实现柑橘精深加工“零的突破”。今年,艾佳集团也计划在雁江投资建设果蔬精深加工项目。
从蜜柑到雁媛,从品种改良到产业突破,雁江区这个“中国早熟蜜柑之乡”正盼望着新生。而当地的种植户也期盼着,来年能卖个好价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