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近日,一则“北京飞悉尼国际航班惊现-43元票价”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11月11日,记者联系到同样关注此信息经常出国的常旅客董先生,他同样发了一条“1元机票”的帖子,引起网友围观。
![]()
董先生查询到的1元机票
董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分享这趟航班信息后,出于好奇在平台上搜索核实。“同航班在另一平台上的税前价格显示为1元钱(税后1222元),这让我觉得很有趣。”他表示,虽然自己因乘坐体验不佳而很少选择亚航这类偏廉航的航司,但他理解这类航班满足了留学生、背包客等群体的刚性出行需求。
针对网友热议的税费问题,董先生显得很淡定:“税费本身就是固定成本,不太影响我的决策。我平时查机票都是直接看税后总价。”他认为,这可能是航司在淡季的一种促销策略,既能保障航班基本运转,又能提升品牌曝光度。
![]()
多躺航班个位数机票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负数机票已经消失,但北京飞悉尼多趟航班机票仍为个位数,且含税后在1300元左右。和同期航班对比,有航司700元左右机票和1000元左右税费,也有航司为1800元左右机票0税费,但整体价格相差并不夸张。
对此现象,航空业分析人士指出,所谓的“负票价”实则是一种营销噱头。这趟由马来西亚亚洲航空运营的航班,需在吉隆坡中转,全程耗时近28小时。所谓的-43元票价仅是不含税的基础价格,当用户勾选“不含税价”选项时才会显示。在结算页面,系统会自动加上高达1300元的税费,最终总价在1249元至1323元之间。
![]()
此前出现的“负数价格机票”
航空博主表示,对于航司而言,这种超低价策略是临近起飞日期的清仓手段。航班固定成本已确定,极低的基础票价能吸引乘客购票,覆盖燃油等变动成本,减少空座损失。廉航的盈利核心早已转向附加服务:这趟航班不提供免费托运行李额,手提行李严格限制在7公斤以内,餐食、选座甚至改签都需要额外付费。其退改规则极为苛刻——全程不可退票,改期费用高达1100元,接近总价的87%。航空博主提示,对比国内航线明令禁止拆分展示票价、必须直接显示含税总价的规定,国际航线缺乏统一规范,这给了平台“钻空子”的空间。乘客在追求低价时,更需仔细查看总价、退改规则、行李额度等条款,避免“薅羊毛”反被“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