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90元的机票改签费竟然要24400元!航空公司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一则关于“天价改签费”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一位消费者通过去哪儿网买了一张海南航空的国际航班机票,原票价是1890元。
因为行程有了变动,他想改签,结果被告知改签费要24400元!
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去菜市场买了斤白菜,回家路上想换成萝卜,菜贩子跟你要一头猪的钱。
![]()
这费用是原票价的12.9倍,让人瞬间傻眼。更夸张的是,如果选择退票再买新票,总费用只要3200元,比改签便宜了87%。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改签怎么能比重新买票还贵?去哪儿网和海南航空的回应却很一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
事情看起来没毛病,但背后隐藏的却是航空公司和平台复杂的定价机制。
机票改签的规则到底有多“坑”?为啥明明是改个时间,却能让票价翻了这么多倍?
![]()
改签比重买票贵的现象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低价票,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消费者买的这张1890元的特价票,属于航空公司的“限时折扣票”,价格低但规则非常严格。
根据去哪儿网的说法,改签费的计算并不是直接用票价来算,而是叠加了多个费用项目,包括舱位差价、手续费,以及可能存在的代理费。
而航空公司则表示,如果通过官方渠道购买,改签费只会收取手续费和票价差额,但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费用可能会因为代理费而变高。
![]()
简单来说,改签费的“天价”是整个航空行业规则设计的结果。低价票虽然便宜,但改签规则却极为苛刻。
一旦消费者行程有变,航空公司和平台就能从改签费中赚取更多利润。
航空公司制定改签费用的规则,看似专业复杂,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赚钱。改签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票价和舱位的规则。
看起来一张机票只有“经济舱”“商务舱”等几个分类,实际上每个舱位下面还分成了很多级别,比如Y舱、F舱、H舱、K舱等,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价格和退改规则。
全价票和高价舱位的机票改签费用低,甚至可以免费改签,而特价票的改签费则可能接近票价甚至超过票价。
![]()
问题在于,特价票的舱位通常非常有限,改签时如果原舱位已经售罄,系统会自动升级到更高舱位,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仅要补差价,还要承担高额的手续费。
拿这次事件来说,消费者买的是一张特价国际机票,改签时系统直接把原本的低价舱位跳到了高价舱位,加上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改签费自然暴涨。
更要命的是,国际机票的价格波动比国内航班更大,可能同一航班不同日期的票价会相差几倍甚至十倍,这也是改签费能飙到24400元的原因之一。
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了航空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的“利益默契”。
航空公司通过低价票吸引消费者,但在退改签规则上做文章,确保即使票价低,也能通过罚款、手续费等方式赚回利润。
![]()
而平台则在机票价格之外,通过加收代理费、服务费,获取额外收入。
消费者改签时支付的费用,实际上分成了三部分:航空公司拿走票价差额和基础手续费,平台则从订单总额中抽取佣金。
如果是通过代理商购票,代理商还会再加一部分费用。最终,消费者不仅要为改签付出高成本,还要承担多层代理的加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价票本身就是航空公司的“营销工具”。
这些票的主要目的是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增加航班客座率,但为了避免低价票影响利润,航空公司会严格限制这些票的退改规则。
![]()
换句话说,特价票的便宜只是表面上的“福利”,背后藏着各种隐性成本。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改签费的高低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舱位规则制定的,并不是随意设置。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对这套复杂规则并不了解,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吃亏。
尤其是在国际航班上,由于涉及多家航空公司和代理商,退改签规则更加混乱,消费者维权难度也更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购票时看清楚退改规则,避免被“低价票”吸引后,落入改签陷阱。
![]()
如果行程可能发生变化,最好选择退改规则相对灵活的票,或者直接购买改签保险。退改签保险的费用通常是机票价格的5%-15%,可以覆盖一部分改签成本。
此外,在改签之前,可以先查询新航班的票价。如果新票价格比改签费用低,退票重买往往是更省钱的选择。
消费者还可以直接联系航空公司客服,确认改签费的构成,避免被平台或代理商“套路”。
其实,针对高额退改签费的问题,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政策进展。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实施“阶梯费率”,根据改签时间的早晚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比如,起飞前一周改签的费用要比起飞当天改签低,避免“一刀切”的高收费。此外,特价票也必须提供合理的退改渠道,不能简单标注“不可退改”。
![]()
不过,这些政策主要针对国内航班,而国际航班的退改签规则目前并没有统一标准,依然由各航空公司自行制定。
如果未来能够出台相关法规,规范国际航班的退改签费用,或许可以减少类似“天价改签费”事件的发生。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特价票虽然便宜,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隐性成本”。他们把规则设计得足够复杂,复杂到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航空公司通过复杂的规则设计,利用消费者的行程变动,从改签费中赚取高额利润。而第三方平台则通过代理费、服务费进一步加剧了费用的上涨。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票时不能只看价格,还要仔细了解退改签条款。
![]()
如果行程有不确定性,宁愿多花点钱买一张灵活票,也比改签时被“割韭菜”强得多。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市场定价合理,先想想这个1890变24400的故事。
大家有没有类似“天价改签费”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