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暨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促进妇女增收工作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会上,首家四川省巾帼振兴工坊正式揭牌成立。该工坊不仅是我区与丹巴县深化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更是浙江省和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开展学习交流、项目对接的重要载体。依托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工坊持续探索“东技西输、西货东销”的妇女增收新路径,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居家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和精准关爱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东风”助力巧手 红绳编织幸福
“我白天工作,晚上直播,直播间最多时有几千人。做1个流苏能赚1毛钱,晚上直播两小时还能再挣20元!”在巾帼振兴工坊,50岁藏族妇女、洛尔村党支部书记泽里学加面对打光灯,正带着3名妇女直播流苏制作。
![]()
在金丹两地携手推动的“指尖工程”助力下,泽里学加与藏家姐妹们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如今的丹巴,巾帼共富工坊星火燎原,生产线在乡村高效运转,直播间在农家小院亮屏,天南地北的订单正飞入寻常农家……
借助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东风”,丹巴县“直播+来料加工”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已建成服务站点10个,先后为6000余人次培训标准化手工品生产(来料加工)和手机直播,带动20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订单产品数量从最初的一年2000个中国结,增至今年的100余万个。一根根红绳,在巧手翻飞间,不仅编织出精美工艺品,更串联起一张跨区域联动的妇女增收网络。
![]()
在卓斯里村,42岁的张继平利用农闲时间承接手工订单,实现月均增收千余元。她借助人工智能优化视频文案与直播脚本,其直播数据甚至超越了年轻一代。在她带动下,儿子也加入其中,教会儿子后,儿子又教姥姥——如今一家三代共同参与,其乐融融的景象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家庭协作模式。
![]()
墨尔多山镇副镇长桂花表示,以往农村妇女茶余饭后常议论“家长里短”,如今热衷于交流手工技艺、探讨电商带货等,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老中青妇女各展所长、各得其乐,经济收益、社会尊重与家庭地位同步提升,极大激发了她们以“四自”精神为核心的内生动力。居家灵活就业模式的稳步推进,让丹巴妇女“人美手巧”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增收与成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修路精神”破难关 匠心激活乡村
“去年,丹巴成功争取到甘孜州级现场会的举办权,今年更进一步承办省级现场会,推动丹巴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影响力持续扩大。”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多年的扎实铺垫,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了纵向到底的县级主导、乡镇落实,村社覆盖到户的“三级联系服务”机制,打造了金东—丹巴巾帼共兴工坊和金丹共兴服务中心,集培训、研学、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手创产业带综合性平台成为川蜀大地非遗手工瑰宝进入全国及“一带一路”大市场的纽带。
![]()
市场供需对接中,最难的不是从1到100,而是由0到1。“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是民生项目,我常对我们团队成员说要以‘修路精神’苦干实干,突破难关,把路跑通。”四川省巾帼振兴工坊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
有妇女们担心卖不出去、赚不到钱,金东工作队队员和培训班往期学员便挨家挨户亮产品、算收入账,打消她们的疑虑。老人难以在课堂一次性学会,工作队巾帼帮帮团的大学生“小老师”们就入户教学、陪跑陪练。新学员的产品暂未达到标准化品质,也由“小老师”代为低价销售,不让群众白干。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国内订单无论大小生产周期为7天、外贸订单为15天,而务农妇女、“宝妈”群体手工生产时间不稳定。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丹巴县手工培训覆盖了12个乡镇52个村社的妇女,具有约2000人规模的稳定生产能力,暂无市场急单时,妇女们可通过五个“一”指尖工程的教学订单练技能、组团队,随时备战接单上线。科学调节进一步顺应了市场需求,解企业所难、保妇女增收,有效保障了市场供需平衡。
![]()
来料加工的“任督二脉”基本打通,但服务群众不会止步于此。成熟学员可转型为“大师傅”“土教授”,工坊服务中心按其带教合格的新人数量给予阶梯补贴。手艺精湛的学员还可运用网络直播销售,或接受私人定制,利润远高于批量的订单。
平台托举梦想 山海共绘新景
为了让共富成果更加可感、可及,金丹两地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连续三年组织藏家巧娘参与“义起创业 智创未来”巾帼共富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并选派优秀选手赴浙江进修,提升手工技艺与电商带货能力,全面激发女性创业热情,展现新时代高原女性的风采与力量。“我们积极发挥金东女企工委、来料加工协会等组织优势,带领金东优秀女性组团式赴丹巴开展手工技能提升、直播带货等公益培训。同时还为当地困境学子捐赠‘爱心妈妈’关爱帮扶助学金,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勇敢追梦。”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
丹巴县墨尔多山镇的李春香奶奶71岁开始学编中国结,72岁“出征”县里“三八”妇女节直播+中国结技能编织大比武,上大舞台、进直播间。她“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和奋斗不息的精神打动无数观众,创造了总点赞数144781次、在线人数3989人、总销售额1910.9元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像李春香这样的银发匠人有50余位,她们在项目中学技术,钱包鼓了,笑容多了,人也更自信了。
![]()
此外,一批从项目中成长起来的藏家巧娘,将走出丹巴,赴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担任技能导师,实现了从“学员”到“导师”的华丽转身,标志着“丹巴模式”的成功实践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枚枚中国结、一根根手绳、一条条流苏,见证着金东与丹巴携手探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5年来,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这种不离土、不离乡、不占地、不占房、无贷款、无污染的加工模式遍地开花,逐渐成了丹巴的特色产业,也让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作者丨严昭睿 来源丨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