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始“双11”卖房了,5.5折起,单价1800元/㎡,一套北京房直降250万。听起来像捡漏?别急,这便宜背后,藏着普通人看不见的坑。
如今,从国有大行到地方农信社,全在变身“房产中介”。
兰州银行两年挂出近3000套,四川农信甩卖2.5万套,连县城87㎡的房子都标价16万清仓。表面看是银行在“去库存”,实则是一场静默的资产大撤退,它们不是不想赚钱,是怕再不卖,连本都保不住。
![]()
这些房子哪来的?说白了,就是还不上贷款的人或企业,被银行收走的抵债房。按规矩,银行得在2-3年内处理掉,否则要挨监管罚单。
于是,“打折甩卖”成了唯一出路。可问题来了:价格低到离谱,为什么还是没人抢?
因为便宜≠划算。比如那套16万的小县城房,看似白菜价,结果原房主和银行签了10年租约,买家付了全款,却要等到2029年才能收房,期间既不能住,也不能租,还得眼睁睁看着房价继续跌。这种“买了等于锁死”的交易,谁敢碰?
更别说那些号称“产权清晰”的商铺、住宅,背后可能藏着物业欠费、户口未迁、邻里纠纷。银行只管过户,不管腾房。你拍下房子,原住户赖着不走,法院不强制执行,最后只能干瞪眼。法拍房好歹有司法兜底,银行直售房?纯靠运气。
![]()
而真正受伤的,是周边普通业主。你辛辛苦苦攒钱买的二手房,挂牌6万/㎡,结果隔壁银行一套同小区房源挂5.2万,中介立马拿来说事:“你看,银行都这个价了,你还想卖7万?”
于是你的房子挂半年无人问津,最后被迫降价接盘。银行一打折,整个片区房价预期崩塌。
![]()
有人问:银行为啥这么狠?因为它们已经不在乎“赚多少”,只求“快点脱手”。房贷虽仍是优质资产,但押在手里的房子,早不是香饽饽。过去房价涨,抵债房放两年还能升值;现在市场冷,拖一天就跌一分。与其等烂在手里,不如5.5折换现金回血。
但这波甩卖,也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房地产的底层逻辑正在逆转。
曾经,房子是硬通货,银行收了不怕卖不掉;如今,连银行自己都在恐慌性抛售,说明它们也不信“房价永远涨”了。当最大的持有者,开始大规模退出,市场信心只会加速流失。
![]()
至于普通购房者,别被“双11特惠”冲昏头。银行卖房,本质是风险转移。它把不良资产包装成“捡漏机会”,吸引散户接盘。你看到的是折扣,它甩掉的是包袱。
真要买,得问清三点:能不能立刻收房?有没有隐形债务?未来转手难不难?否则,省下的几十万,可能不够填后续的无底洞。
说到底,银行打折卖房,不是楼市回暖的信号,而是一场无声的挤兑,不是挤银行,是挤房价泡沫。
当连金融机构都在拼命“割肉”,普通人更该清醒:这年头,便宜的房子很多,但能安心住进去的,越来越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