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迎来76周年华诞。
当庆生宣传片的最后一幕定格在一架飞翼式无人机上时,军迷圈瞬间沸腾。
攻击-11隐身无人机,这款被誉为“空中隐形杀手”的装备,正式官宣服役。
而此前卫星照片捕捉到的多架攻击-11现身西藏日喀则机场的画面,此刻也有了明确答案。
这款全球首款正式服役的飞翼隐身无人机,早已完成高原实战部署,悄然扛起了守护边疆的重任。
这则消息之所以引爆全网,核心在于它打破了全球隐身无人机领域的竞争格局,拿下世界第一!
![]()
拿下第一
多年来,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纷纷投身该领域研发,却始终卡在“从原型到服役”的最后一公里。
攻击-11的正式列装,让中国在这场“隐形竞赛”中率先撞线。
要理解攻击-11的分量,得先看看全球同类装备的处境。
美国的X-47B曾是该领域的“明星选手”,凭借科幻的外形和自主着舰测试赚足眼球。
却因技术复杂、单机成本突破1.5亿美元,最终在2016年黯然下马,至今未能形成实战能力。
![]()
美国的X-47B
俄罗斯的S-70“猎人”无人机2019年就完成了首飞,可五年过去仍停留在小批量试装阶段,外界从其机身接缝处的粗糙处理推测。
这款无人机在隐身细节和系统稳定性上还存在未解决的难题。
至于法国“神经元”、英国“雷神”等项目,更是早已陷入停滞,连原型机都鲜少露面。
对比之下,攻击-11的发展轨迹堪称“稳扎稳打”。
2019年国庆阅兵上,它以模型形式首次公开,彼时外界还在猜测其技术成熟度。
![]()
俄罗斯的S-70“猎人
短短六年时间,它不仅完成了从模型到实战装备的蜕变,更实现了高原部署的突破。
日喀则机场海拔3800米,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对装备的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是极大考验。
攻击-11能在此常态化部署,足以证明其在极端环境适应性上的硬实力,这也是其他国家同类装备尚未实现的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显示攻击-11正在开展舰载适配测试,若能成功上舰,将成为全球首款具备舰载作战能力的隐身无人战机,把领先优势再扩大一步。
攻击-11能领跑全球,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
![]()
攻击-11
设计背后的巧思
走近这款无人机,最先感受到的是它“藏形于空”的设计巧思。
它采用全无尾飞翼布局,整个机身就像一片平滑的“飞翼”,没有传统战机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
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减少雷达波反射,让其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05平方米,比一枚鸽子蛋还小。
机身表面喷涂着一层细腻的灰色隐身涂层,摸上去像磨砂纸般粗糙,能主动吸收雷达波能量;进气道采用S型设计,从外部完全看不到发动机叶片。
机头部位的“眼睛”更是点睛之笔。
![]()
那几块棱形镀膜的蓝宝石玻璃,包裹着第五代战机专用的EOTS光电瞄准系统,能实现360度全向探测。
这套系统集成了红外、光学、激光等多种探测模式,既能高分辨率成像锁定目标,又能直接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打击。
根本不需要额外挂载光电吊舱。
搭配两侧内置弹仓可携带的8枚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攻击-11能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对地面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
![]()
更难得的是,它在追求极致隐身的同时,没有牺牲机动性和航程—0.9马赫的最大速度、4000公里的最大航程,让它既能远程奔袭,又能在密集防空网中灵活穿梭。
这款“隐形杀手”的真正威力,更体现在它融入作战体系后的协同能力。
如今在高原上空,攻击-11早已不是单打独斗。
它与双座版歼-20S组成的“黄金搭档”,正在重塑空战规则。
这种协同作战模式还在不断升级。
![]()
现在攻击-11已经和无侦-7、攻击-2组成了“远中近”三层侦察打击网络。
攻击-11的横空出世,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七十余年的厚积薄发。
沈阳,这座“中国歼击机摇篮”,见证了中国航空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沈飞前身“空军五厂”接到紧急任务,装配苏联提供的100架喷气式歼击机,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就在这场烽火中起步。
![]()
从最初修理飞机零部件,到仿制亚音速战机,再到自主研发超音速战机。
沈飞逐步建立起涵盖研发、发动机、风洞试验、量产的全产业链体系。
攻击-11的无尾飞翼设计、自主航电系统,正是这套体系数十年“渐进式创新”的结晶,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补短板”到“创优势”的最好证明。
有人疑问,中国发展这么先进的装备,是不是要搞“军事扩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攻击-11的部署和运用,始终围绕着防御性国防政策展开。
在高原边境,它的存在让我方掌握战场主动权,有效遏制了外部势力的挑衅。
在体系作战中,它的“穿透性制空”能力,是应对强敌介入、保卫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
从抗美援朝时期“有啥用啥”,到如今“造啥用啥”。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来都是为了守护和平,为了让国家不再遭受百年前的屈辱。
![]()
结语
这款无人机的服役,不是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随着舰载化测试的推进,它将与歼-35组成舰载隐身作战单元,让中国海军的深蓝之路走得更稳。
攻击-11的官宣服役,不仅是一次装备的突破,更是一种自信的宣告。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来都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还会迎来更多“世界第一”。
这份力量,终将成为守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