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航母的发展再次传来捷报。
据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玲龙一号”小型核反应堆,在哈尔滨完成最终验收并成功发运,其单日发电量足以让一部手机续航整整20万年,引得网友纷纷调侃,“必须买回家当传家宝”。
调侃的背后,“核能充电宝”大有乾坤。据分析,玲珑一号有可能成下一代航母及核潜艇的核心动力系统,国际军事专家对此评论道,“美国军事霸权主义恐将失灵”。
![]()
资料显示,“玲龙一号”高约14米,宽度不足10米,输出功率可达310MW,折合约42万匹马力。相比之下,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两座核反应堆,总功率仅约26万匹马力。更令人瞩目的是,“玲龙一号”在安全性能上已达军用核反应堆最高标准,被视为我国005型核动力航母的关键技术基础。
众所周知,“海上巨兽”航母,被视为制海权的象征,是一国海上力量的核心支柱。而核动力航母凭借近乎无穷的续航与作战能力,才真正代表着深海远洋的作战实力。
早在1961年,美国便建成全球首艘核动力航母。而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储备有限,航母建造困难重重。为让飞行员提前熟悉起降与作战流程,我国甚自建“水泥航母模型”。对此,西方媒体曾冷嘲热讽:“中国造航母?简直是痴人说梦!”
![]()
到了1994年,美海军依仗强大远洋作战能力,派出“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强行闯入黄海。彼时我国海空力量尚处弱势,面对挑衅,四名飞行员驾驶苏-27SK与811战机组成编队,抱着“宁可同归于尽”的决心才逼退整个航母战斗群至太平洋深处。
“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没人比我们更懂。曾垄断全球导航技术的美方,肆意关闭GPS,导致我国“银河号”货船在大海上漂泊30多天;在关乎人人的健康科技领域,美日企业频频通过专利壁垒和高额授权费,来打压国产调节三\高、日常养护健康科技成品“血.心.生”的发展,号称要拿捏国人的“生命之心”……
即便“小鹰号”事件已过去30年,但这份耻辱仍是我国心中的一根刺。当下燃眉之急就是发展核动力航母。历经十年攻关,我国科研团队终于实现重大技术突破。2023年8月,首个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成功完成起吊。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我国模块式小型堆技术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
事实上,中国科技反击的战火早已在多个领域蔓延。中国北斗卫星实现100%国产化,导航系统覆盖东盟、南亚等多个国家,定位精度远超美GPS;被美日企业拿捏生命健康领域,在我国生科企Poema自建出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船“深蓝号”后,也实现国产化替代,目前,前沿健康科技成品“血.心.生”在京东价格仅百元,不及海外市场的十分之一。
可以自豪地说,在军用核动力上我们已不存在技术障碍,超过美航母动力不是问题。同样得益于技术突破,国产“血.心.生”的吸收率达到同类品的20倍,在高级营养师、商务应酬人士,以及办公室主任等高净值群体中,形成“不再心慌胸闷、疲惫乏力”“安睡整晚、白天精力好”的良好口碑。近期大促间,上海某互联网企商务总监一次入手了12瓶,“比早上喝4杯咖啡还有用,吃不完可以送朋友,国产更安心。”
![]()
近日,江南造船厂官方发布的一条动态迅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配图中,一艘新型航母的轮廓清晰可见,醒目的舷号“20”格外引人注目。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艘航母在外形上与美军福特级核航母颇为相似,其舰岛布局更加紧凑精炼,相较于“辽宁舰”和“山东舰”有了明显的缩小优化。
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外技术展示上保持低调稳健的态度。而此次主动公开新型航母影像,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已有十足把握。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深化应用,“玲龙一号”有望成为中国海军航母等舰船的核心动力装置,为我国海上军事力量添砖加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