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言叔。最近福建舰正式入列的消息刷屏了全网,作为我国第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刚一亮相就引发了国际高度关注,尤其是美国媒体迅速反应,给咱们这艘新锐战舰“评分”——声称其舰载机出动效率仅为尼米兹级的60%,勉强达到及格水平。
可问题来了,美方只抛出一个数字,既没有说明计算方式,也未提供参考依据或对比条件,整个结论显得空泛且缺乏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所谓的“60%”到底是基于专业分析,还是夹杂着战略焦虑的情绪化判断。
![]()
60%结论凭空来?
我们先来拆解美方所谓“60%效率”的来源。查阅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通篇都找不到具体的数据出处,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与哪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进行比对,更没说明是在何种任务场景下测算的——是日常训练中的平均出动架次?还是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极限调度能力?这些关键前提统统缺失,这样的评估结果自然难以令人信服。
与其质疑对方无据可依,不如用事实说话。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福建舰在海试阶段成功实现了“多型号舰载机一次性零故障连续电磁弹射起飞”,这一成就在全球航母发展史上极为罕见,标志着我国电磁弹射技术已进入成熟稳定运行阶段。
![]()
反观美国福特级航母所搭载的EMALS电磁弹射系统,自2017年服役以来始终未能达到设计标准。按原计划,每4166次弹射才允许出现一次故障,但实际使用中故障频率高出设计值十余倍,导致舰载机调度严重受限。前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考虑退回蒸汽弹射方案,足见其技术困境之深。相比之下,福建舰在可靠性方面的表现无疑更具优势,这难道不是美方心生羡慕的真实写照吗?
进一步探究美方急于“打分”的动机,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自身航母力量日渐式微的尴尬现实。尽管尼米兹级曾多次参与局部冲突并取得一定战果,但近年来事故频发:2020年“罗斯福”号在南海与商船发生碰撞;2021年“卡尔・文森”号上的F-35C战机坠入海底;2023年“尼米兹”号E-2D预警机于红海失事;再到2025年10月26日,两架舰载机在半小时内接连坠落南海,几乎让全球海域成了美军飞机的“坠机走廊”。
![]()
更为严峻的是,当前美国海军共拥有11艘现役航母,其中常年有5至6艘处于维修保养状态,剩余可用兵力仅能维持海外基本部署。部分舰体因老化严重,甲板上的损伤甚至需要用旗帜遮盖以掩人耳目。在此背景下,他们却急于给中国新型航母贴上“不及格”标签,显然更多是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而非客观评估战斗力。毕竟,若承认福建舰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超越,那“全球最强海军”的光环岂不黯然失色?
![]()
舰载机列队,目标远海大洋
面对外界噪音,我们更应聚焦福建舰自身的硬核实力。从公开信息来看,该舰已形成由六大机型构成的完整舰载航空作战体系,每一型飞机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构建起高效联动的海上空中力量集群。
首先是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这款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舰载机采用了先进复合材料和隐身外形设计,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比美军F-35C更小,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同时,其最大航程超过F-35C近300公里,在远程制空与打击任务中占据先机,真正做到“看得更远、打得更准”。
![]()
已有军迷拍摄到歼-35在福建舰甲板上完成弹射测试的画面,清晰可见起落架部位安装了专用弹射牵引杆,证明其已全面适配电磁弹射系统,能够实现满油满弹起飞,极大提升了实战化作战效能。
紧接着是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堪称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大脑”。该机配备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突破500公里,可同时追踪超过300个空中、海面乃至水下目标,无论是敌方高速飞行器、巡航导弹,还是潜航潜艇,均难逃其监控范围。
![]()
尤为关键的是,空警-600具备强大的数据融合与共享能力,能实时将战场态势传输至歼-35、驱逐舰等作战单元,构建“发现—锁定—打击”一体化闭环链路。而目前美军E-2D虽具备类似功能,但由于与F-35C之间存在数据链兼容问题,仍需依赖人工中转信息,响应速度明显滞后。
此外还有歼-15DT电子战改型,基于经典舰载机歼-15深度升级而来,机翼下挂载专用电子干扰吊舱,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执行压制敌方雷达、切断通信联络等“软杀伤”任务,有效削弱对手防空体系效能,为己方突击创造有利窗口。
![]()
此前歼-15DT已在山东舰上完成多项实战化演练,如今进驻福建舰后,凭借电磁弹射带来的起飞重量提升,可携带更多电子战设备,作战半径显著扩大,电子攻防能力迈上新台阶。
反潜方面则由直-20反潜型直升机担纲主力。该机型不仅可挂载轻型鱼雷、深水炸弹,还能布放声呐浮标,实施大范围水下搜索与攻击。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可装备鹰击-9轻型反舰导弹,面对小型水面目标时具备直接打击能力,真正实现“一机多用、全域作战”。
![]()
与此同时,运输型直-20负责人员转运与物资补给,保障舰上后勤运转;而歼-15常规舰载战斗机则继续承担制空巡逻与对海打击双重职责,挂载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守护舰队安全。
除了强大的舰载机阵容,福建舰的战略定位也十分清晰——常驻三亚基地。选择此地绝非偶然,三亚地处南海前沿,由此出发可快速抵达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关键海域,彻底打破“中国航母只能近海活动”的旧有认知。
![]()
更重要的是,三亚拥有完善的综合保障设施,包括燃油加注站、弹药库、维修船坞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团队,确保福建舰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再补给与整备,持续执行远洋部署任务。这意味着我国海军远洋投送能力实现了质的跃升。
横向对比辽宁舰与山东舰,更能凸显福建舰的技术跨越。前者采用滑跃式起飞,限制了舰载机的起飞重量,无法实现满油满弹升空,直接影响作战半径与火力持续性;而福建舰的平直甲板搭配电磁弹射系统,使所有舰载机均可按最大起飞质量起飞,作战灵活性大幅提升。
![]()
不仅如此,滑跃甲板占用大量甲板空间,影响舰载机停放数量与调度效率。福建舰取消斜角坡道后,甲板利用率显著提高,舰载机日均出动架次在海试期间已达40余次,相较辽宁舰高峰期的20余次翻了一倍,充分体现了电磁弹射平台的高节奏作战潜力。
别被美国骗了
事实上,美国这种“率先提出概念—随后贬低中国进展—最终被中国反超”的叙事模式,我们早已屡见不鲜。以高超音速武器为例,美国早在21世纪初便提出“一小时打击全球”战略构想,并启动X-51A“驭波者”项目,然而历经十余年投入巨资,仍未形成实战化装备。
![]()
反观我国,自2019年首次公开展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以来,迅速建立起涵盖东风-17、东风-21D、东风-26在内的完整高超音速打击体系,既能精确摧毁陆上目标,也可动态追踪海上移动舰艇,迫使美军不得不紧急调整防御策略,至今仍在追赶我国的技术领先优势。
隐身战斗机领域同样如此。美国F-22于2005年服役时,不少西方媒体断言“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无法研制出五代机”。然而仅仅六年之后,歼-20便实现首飞,并于2017年正式列装部队,目前已批量部署多个航空旅。不仅如此,歼-20还在气动布局、航电系统等方面针对F-22弱点进行了优化升级,展现出后发优势。
![]()
如今轮到航母技术领域,美方再次祭出老套路,试图通过“60分”评价打压福建舰的形象。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在电磁弹射技术的稳定性上已走在前列,造船周期更是远超美国。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建造一艘航母平均耗时约5到6年。福建舰自2018年下水至2025年正式服役,全程仅用7年时间(含海试)。而美国福特级首舰“福特”号从2005年开工到2017年交付,耗时长达12年;二号舰“肯尼迪”号自2011年动工至今仍未服役,工期已接近14年,进度严重滞后。
![]()
再看作战部署能力。美国海军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平均仅有1.2艘航母处于可部署状态,甚至多次出现“无舰可用”的真空期。反观我国,现有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母形成梯次配置,即便个别舰只进入维护期,仍有至少两艘可轮流执行南海、西太方向的常态化战备任务。
去年山东舰在西太平洋连续演训超过20天,累计出动数百架次舰载机,充分验证了我海军远海持续作战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力,远非纸上谈兵的“分数”所能抹杀。
![]()
当然,我们也坦然承认,在某些领域仍存在差距。例如核动力推进方面,尼米兹级与福特级均采用核动力系统,续航能力近乎无限,而福建舰目前仍为常规动力,远洋持久作战能力略受限制。此外,美国拥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为其航母提供便捷补给支持,这也是我们的短板之一。
但这些差距正在加速缩小。我国已在积极研发适用于大型舰艇的小型化核反应堆技术。中核集团此前公布的“玲龙一号”ACP100反应堆已完成关键试验,具备模块化设计、高安全性与紧凑结构特点,输出功率足以支撑万吨级水面舰艇长期航行,未来极有可能应用于004型或005型下一代航母,助力我国迈入核动力航母时代。
![]()
至于舰载机搭载数量,尼米兹级标准配置可达70余架,福建舰现阶段约为50余架,确有一定差距。但必须看到,我军舰载机整体性能更优:歼-35在隐身与航程上优于F-35C,空警-600的探测与指挥能力领先E-2D,且未来有望整合攻击-11隐身无人机的舰载版本,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进一步拓展空中打击维度。
下一艘航母准备“开挂”?
美方给予福建舰的“60分”,表面上是评价,实则是为我们设下一道新的挑战题。过去他们在高超音速、隐身战机等领域提出的“考题”,我们都一一交出了满分答卷。这一次,答案同样不会让人失望。
![]()
预计即将开工建造的004型航母,将大概率采用核动力系统,搭配成熟的电磁弹射装置与更加完善的舰载航空联队,届时不仅轻松达到尼米兹级的作战水准,更有望在整体效能上超越福特级。不仅如此,我国正在推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也已确认将配备电磁弹射系统,可搭载固定翼无人机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实质上扮演“轻型航母”角色。
一旦076型与福建舰、004型航母形成高低搭配、功能互补的远洋舰队组合,我国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将迎来新一轮跃迁。
![]()
因此,不必被美方几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评分”所干扰。我们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发展路径:从辽宁舰的探索起步,到山东舰的自主完善,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突破,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展望不远的将来,随着核动力航母的问世,中国海军必将在远海大洋之上,真正实现“领先福特、超越尼米兹”的宏伟蓝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