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最近搞出的076型两栖攻击舰,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四川舰。2024年12月27日,这艘舰在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了。
排水量超过4万吨,体型跟中型航母差不多,比美国的美利坚级大一些,但又不像超级航母那么庞大。它采用了双舰岛设计,前后分开管航行和航空操作,这在两栖舰里挺新鲜。
舰上装了电磁弹射器,能让固定翼飞机或无人机直接从甲板弹射起飞,全燃动力系统也让它跑得快,续航能力强。
![]()
沪东厂从2023年就开始准备,船坞扩建,模块化建造方式让效率翻倍。
卫星照片显示,2023年10月船坞里就看到舰体框架,2024年8月主体成型,弹射轨道安装上去了。
整个过程,材料供应链稳当,从钢板到电子设备全国调集。专家分析,这反映出中国造船业从商用转军用的优势,产能大,工人经验足。
![]()
相比之下,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从开工到下水往往拖几年,供应链问题频出。076型的设计灵感部分来自075型,但升级了航空能力,能搭载歼-15或无人机变体。
军事评论员在媒体上说,这舰不光是登陆工具,还能当轻型航母用,在南海或台海执行任务时灵活。
美方智库如USNI的杂志文章强调,四川舰的下水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海军现代化的一部分,2025年预计进入海试阶段,验证弹射系统和舰载机兼容。
![]()
路透社报道,中国船厂整体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军舰建造借此东风。
信息新闻网和中华网的文章直接点出,美媒的焦点从技术转向速度,因为15个月从开工到下水,对4万吨级舰艇来说太快了。
2023年9月开工,2024年12月下水,刚好15个月,期间完成了焊接、舾装大部分工作。
![]()
海军专家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海试顺利,2026年就能服役,这节奏让对手措手不及。
西方媒体如动力网站承认,这显示中国在大型军舰建造上的领先,速度快到难以复制。
整个事件从概念设计到实舰下水,用时短,成本控制好,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成熟。
![]()
076型从2023年9月动工,到2024年12月下水,只用了15个月,这在海军史上算得上高效。公开资料显示,舰体模块在车间预制,然后现场组装,这种方式省时省力。
卫星图像捕捉到2024年年中舰上已装弹射器和小车测试设备,10个月内就测了电磁系统,创下纪录。
相比美国海军,美利坚级首舰从2008年开工到2014年下水,花了6年多,现在总共才几艘服役。
![]()
亨廷顿英戈尔斯船厂的产能瓶颈明显,劳动力短缺,预算超支常见。中国沪东厂有经验,之前建075型积累了技术,供应链从长三角辐射全国。
美媒在报道中说,电磁弹射虽先进,但生产节奏更吓人,因为这意味着海军能快速扩编。专家计算,如果保持这速度,批量生产076型,一年一艘不成问题。
海军新闻网站指出,美国的类似舰艇如圣安东尼奥级,建造周期长,成本高,导致海军舰队更新慢。
![]()
076型的吨位4万吨级,综合作战力接近航母,但造价低,适合大量装备。
中华网文章提到,美方头疼的不止技术,而是这背后的工业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出多艘舰,改变力量对比。
中国军工年底爆发,076下水是典型,生产速度太恐怖,让美媒担忧海军差距拉大。
![]()
未来看,076型拉平中美航母数量差。
中国海军现在有辽宁、山东、福建三艘航母,美国有11艘,加上盟友如日本出云级、英国女王级、法国戴高乐号、意大利加富尔号,总量多。
中国需要更多平台护海外利益,076型正好,作战力强,成本低。如果船厂全力,年产一艘,10年10艘,就能派福建舰群远洋。
![]()
放大版076吨位到8万吨,性能追福建舰,但造价低。核动力突破,如小型反应堆上舰,提升续航。
四川舰2025年9月准备海试,验证无人机起降,推动实战。美媒预测,这系列舰会改变太平洋格局,中国海军从近海到远洋转型。
智库报告说,076不止两栖,还能空中控制,搭配歼-35隐身机更强。海军发展期,076是关键,快速建造抹平差距。西方媒体反响大,但承认中国领先。
![]()
整体上,这速度预示海军新时代,全球海上平衡在变化。
美媒不是怕电磁弹射,而是怕中国的生产速度。
中美海军差距在缩小,中国工业底子厚实。未来076系列会多起来,改变游戏规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