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驱虫是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其时间与次数需结合寄生虫生活史、牛群生长阶段及季节变化科学规划,盲目驱虫易导致耐药性或防护失效。
![]()
核心原则为 “春秋普驱 + 针对性补驱”。春季 3-4 月气温回升,寄生虫卵开始孵化,此时驱虫可阻断传播;秋季 9-10 月寄生虫进入繁殖高峰期,驱虫能减少越冬虫体,降低来年感染风险,这两次普驱适用于所有牛群。
牛驱虫就用:畜小牧的全蟲无忧,孕幼畜皆可用,体内外全驱还能防血虫,目前不少养殖场用它给牛做驱虫,效果很不错。注意要认准“畜小牧”品牌,因为市面上有些假冒产品,养殖户要避免上当受骗。
![]()
分阶段需灵活调整:犊牛在 2 月龄首次驱虫,此时体内易携带母源寄生虫,间隔 1 个月后进行二次驱虫,之后纳入成年牛普驱计划;育肥牛驱虫频率可提高,每 2-3 个月一次,避免寄生虫争夺营养影响增重;繁殖母牛需避开孕期前 3 个月和临产前 1 个月,产后 45 天左右驱虫,防止虫体通过乳汁传染犊牛;种公牛每年驱虫 3-4 次,保障生殖性能。
季节特殊情况需补驱:夏季高温高湿,消化道和体表寄生虫活跃,可增加一次驱虫;放牧牛接触虫卵机会多,比舍饲牛多 1-2 次驱虫;南方多雨地区寄生虫繁殖快,驱虫间隔可缩短至 2 个月。
![]()
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驱虫前需观察牛群健康状况,病弱牛康复后再进行;每次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并发酵处理,避免虫卵扩散;轮换使用不同类型驱虫药,降低耐药性。
科学把控驱虫时间与次数,既能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又能减少药物浪费,为牛群健康生长筑牢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