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公告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超55%为外资或合资公司产品,包括费卡华瑞的氯雷他定片、葛兰素史克的“万托林”等。一时间“多款进口药退出中国”成为热议话题。那么进口药真的会退出中国吗?跨国药企的中国方案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进博会上找答案。
![]()
在这次被热议的药物注销目录,英国制药公司GSK的哮喘药万托林也在其中。不过,进博会上,该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余锦毅对此专门回应:产品调整并非因为医保或集采压力,而是传统吸入剂的生产制作工艺已经落后,会引发温室效应,出于环保考虑选择注销,在中国的注销时间,已比国际市场更晚。
GSK副总裁、中国呼吸业务负责人余锦毅进一步强调:“我们从来没消失,我们只是更积极地更新换代迭代。像哮喘、慢阻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这样一些慢性气道疾病,我们会带来更多的生物制剂。”
![]()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他们的中国战略其实正在升级,三年前,他们的呼吸产品以吸入制剂为主,但在临床中发现,对于一些难治型患者,会出现急性加重。因此,这次他们要将呼吸产品,更多的升级为生物制剂产品。
![]()
比如“美泊利珠单抗”,这款新药在三年前的进博亮相后,已经在国内获批了呼吸领域的多个适应症。今年进博,他们又带来了针对哮喘和鼻息肉的新药“德莫奇单抗”,这也是一款生物制剂产品,已经在中国递交了两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预计明年初就能在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注销老产品,升级新工艺,在他们看来,中国市场不容忽视,进博助推之下,这里新药上市的速度更是不断提速。
![]()
在余锦毅看来,中国市场充满活力,中国团队值得信赖。“跟中国的合作已经不是在这里实现商品的商业化,而是实现帮助中国的产品能够‘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
![]()
跨国药企罗氏,近年来也有一些老款药物调整,但从他们今年的进博表现,依旧可以窥见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次他们共带来了包括肿瘤、神经科学到代谢疾病等多领域的40多款药品,创下了历史记录。今年他们还宣布,要再投资20.4亿元,在上海张江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他们的中国战略,简单来说就是 “All in ”,全面进入。
![]()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这几年中国整体政策不断优化,本土人才不断涌现,我们进行了‘全面进入、全面加码中国’的战略。”
![]()
不仅如此,以往,他们多是直接将成熟新药引入中国,而现在与中国的临床专家展开联合攻关,已经非常常见,像进博会上展示的这款治疗方案,就是罗氏与中山医院携手6年的研发成果,有望让晚期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40%。上个月在欧洲发表时,这一中国方案获得了全场掌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脏移植外科主任医师孙惠川教授欣慰地说:“这个方案已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外专家也认为它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成功。”
![]()
跨国药企从将海外产品直接“引进来”,到选择在中国深度本土化,并反向驱动全球创新,与政策助力与营商环境也密不可分。波士顿科学带来的这款导管,是他们临港工厂的首个产品,2023年签约、2024年工厂建成,到今年首批4款样品下线,可以说外国药企的中国制造之路走得既快且稳。
波士顿科学全球供应链中国副总裁吴秀兰感叹:“中国的营商环境、政府支持令人赞叹,我们交出了很漂亮的答卷。”
![]()
还有飞利浦,他们的大型医疗设备,已经达到了近100%的本地化生产率,他们甚至已经在考虑,要用最新产品展现中医药的国际化应用。
![]()
飞利浦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刘令表示:“中医中药的疗效很难量化,但我们通过代谢技术实现了量化,这极大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
![]()
跨国药企正在悄然进行中国式转型,这不仅基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也是国内相关政策与时俱进的结果,多管齐下,让更多外企愿意加码中国。
![]()
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介绍,例如美敦力在临港新设了工厂,西门子也单独投资设立了新的诊断试剂工厂,目前已有20多个相关产品获批。同时,上海出台了针对已获证医疗器械产品转上海生产的便利政策,规定企业提出需求后,药监局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响应。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今年的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展区可以发现两大趋势,一边是跨国药企主动退出了一些上市多年、利润下滑的“老牌原研药”,聚焦创新药研发和和前沿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布局成为共识,跨国企业加强本土化布局,打造面向全球的供应链枢纽,这也是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看看新闻记者: 周文韵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乔楚
责编: 李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