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注意到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原本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守护健康的医保个人账户,正在一些药店悄然变质,成了购买日用品的“购物卡”。
牙刷、面膜、防晒袖这类日常消费品,只要换个名头,就能用医保卡结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操作套路?作为全民共有的“救命钱”,医保基金为何会沦为商家套利的工具?
![]()
医保薅羊毛盛行
浏览各大社交平台,大量所谓“医保省钱攻略”公然传播,不少博主详细演示如何在药店刷医保卡买洗脸巾、牙线甚至护肤品,把医保余额当成可随意支配的零花钱。
这种完全脱离医疗服务场景的消费方式,表面上看是精打细算,实则是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带着疑问,我查阅了多地媒体调查报道,发现此类乱象并非偶然个案。
![]()
在全国多个城市的连锁药房中,类似情况广泛存在。以海王星辰锦绣半岛店为例,店内一款标称为“牙科用毛刷”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经工作人员确认,其功能与普通牙刷无异,唯一区别在于名称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在大参林银湾门店,“牙科洁治器”实际就是常见的牙线产品,却能顺利通过医保系统完成支付。更离谱的是成都泉源堂大药房的操作手法。
![]()
美瞳隐形眼镜本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但消费者仍可用医保卡购买,收费项目竟显示为代码000。记者拨通四川省医保局客服电话后,得到明确答复:美瞳不得使用医保资金结算。
药店的行为已明显违规。而在郑州的张仲景连锁药店,名为“医用敷贴”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店员坦承其实就是普通面膜,使用效果没有任何差异,唯一的不同是具备刷医保的资质。
![]()
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药店对医保规则的肆意践踏,也严重侵害了全体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仅限于医疗相关支出,这是国家明文规定。
将生活用品伪装成医疗器械进行医保结算,属于典型的钻制度空子行为,本质上就是骗保。
![]()
企业巧钻备案漏洞
药店之所以能实施此类操作,根源在于上游生产企业精心设计的产品包装策略。这些企业深谙医疗器械备案机制,只需对普通商品稍作调整,便可获得医疗器械备案凭证,进而进入医保结算体系,攫取超额利润。
河南省超亚新材料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该公司生产的防晒口罩和防晒袖,在市场上以“医用隔离垫”之名出现在药店货架上。
![]()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隔离垫属于病人护理防护用品,适用范围仅为医院普通病房环境,与户外防晒毫无关联。
然而该公司负责人直言不讳:给产品贴上“医用”标签,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医保刷卡结算,从而打开更大销售渠道。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类产品的市场规模极为庞大。
![]()
今年,超亚公司与某全国性连锁药店达成合作,将其防晒类产品铺货至近两万家门店,单笔订单合同金额高达9000万元。
之所以能够迅速落地推广,关键在于“医用隔离垫”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等级低,备案流程简便,无需开展临床试验或严格的安全评估,企业只需提交材料即可获批生产销售。
![]()
类似的还有湖南慕雪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兰肌慕、医妍集等护肤品牌注册为第二类医疗器械,预期用途标注为“医美术后创面护理”。
但实际上,这些产品被当作常规护肤品在药店售卖。公司负责人透露,仅在甘肃兰州佛慈大药房,年销售额接近1000万元,其中约六成交易通过医保卡完成结算。
![]()
这意味着仅这一渠道就有超过600万元的医保资金被违规使用。这些企业的运作逻辑十分清晰:利用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审批门槛差异,将日用品重新定义为医疗器械。
再打着“医用级更纯净、更安全”的宣传旗号,既满足药店提升利润率的需求,也让消费者感觉“用医保买划算”,由此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利益链。
![]()
药店沦为帮凶
如果说生产企业是这条违规链条的起点,那么药店就是实现变现的关键终端。部分知名连锁药店为了追求更高收益,明知产品本质为日用品,仍公开宣称支持医保支付,甚至主动向顾客推荐。
在多方调查中,多家连锁药店员工毫不掩饰产品的实际用途。当被问及“医用隔离垫”为何可用于防晒时,大参林荔湾四季花园店员工直接回应:“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可以刷医保。”
![]()
为了符合医保结算要求,才更改了产品名称。而佛慈大药房销售人员则将备案为医疗器械的护肤产品按普通化妆品推销,从未提及所标注的医疗适用范围。
药店敢于冒险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相比药品销售微薄的利润空间,这些“伪医疗器械”既能吸引顾客使用医保卡消费,又能带来更高的提成回报。
![]()
更有甚者,个别药店还存在医保编码造假行为。例如成都泉源堂大药房将美瞳销售项目编码设为“000”,以此绕过医保系统的自动审核机制。
此类做法不仅违反医保基金管理条例,也背离了药店保障公众健康的基本职责。曾经被视为健康守护站的药房,如今却沦为资本套取医保资金的通道。
![]()
每一分被滥用的医保资金,都是对全体参保人共同权益的侵蚀。医保基金总量有限,任何一笔非医疗用途的支出,都可能削弱真正需要救治者的保障能力。
![]()
骗保行为涉嫌违法
或许有人认为,自己账户里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刷医保买点日用品无伤大雅。但这种想法忽视了医保制度的公共属性。
尽管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由个人管理,但设立初衷是为了应对疾病带来的医疗开支,确保参保人在患病时有基本保障。
![]()
当大量资金流向非医疗领域,不仅造成基金流失,还可能动摇整个医保体系的可持续运行基础,最终损害所有参保人的长期福祉。
值得肯定的是,监管部门早已采取行动。今年年初,全国多地医保部门陆续发布警示通知,明确禁止将医保卡变为通用购物卡,并指出此类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
![]()
但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仍有部分企业和药店顶风作案,说明现有监管仍存盲区,亟需加大执法强度,同时构建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监控机制。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也应树立正确的医保使用观念,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违规套现行为,不做骗保的参与者。
![]()
结语
若发现药店存在以非医疗产品冒充医疗器械刷医保的情况,请立即向当地医保管理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与公正。
医保基金承载着亿万百姓的生命希望,每一笔支出都应当精准投向医疗需求。无论是生产端的虚假备案,还是零售端的违规结算,任何侵占医保资金的行为都必须受到严肃追责。
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彻查到底,让医疗器械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功能,让医保资金真正服务于人民健康,绝不能让“救命钱”变成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