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平时偶尔胃痛、反酸,总觉得是 “吃多了”“着凉了”,随便吃片胃药就扛过去,压根不把胃炎当回事。医生提醒,胃炎宛如胃中的“小伤口”。若长期对其置之不理,它不仅会反复作祟、折磨患者,还可能逐渐恶化,演变成更为棘手的状况。
在认知领域,人们最易陷入的误区之一,便是秉持“胃炎不痛就安然无恙”的观念。此想法看似合理,实则潜藏隐患,亟待我们加以纠正。不少人觉得只要胃不疼,就不用管它,甚至停药、恢复不良饮食习惯。还有人觉得 “年轻人不会得胃炎”,仗着年纪轻就熬夜吃辣、饥一顿饱一顿,这些想法都特别容易耽误事。
![]()
其实胃炎没那么复杂,简单说就是胃里面的 “保护层”—— 胃黏膜发炎了。就像手上的皮肤破了会疼、会发炎一样,胃黏膜破了、发炎了,胃自然就不舒服。大多数胃炎平时没明显感觉,要么是体检做胃镜时发现的,要么是疼得受不了才去检查,这时候往往已经拖了一段时间。
胃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的通常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疼得突然又剧烈,反而容易引起重视;慢性的却像 “温水煮青蛙”,症状轻、发作不规律,最容易被忽视。但慢性胃炎如果长期不管,胃黏膜的损伤会越来越重,还可能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增加其他问题的风险。
如果身体出现这 5 个信号,千万别再拖,很可能是胃炎在提醒你: 1、饭后总反酸烧心
吃完饭后没多久,胸口就像有团火在烧,还会往上返酸水,有时候酸水甚至会冲到喉咙口,又酸又辣的。很多人以为是 “吃撑了” 或者 “吃太油了”,其实这是胃里的酸反流到食道,说明胃黏膜已经受损,没法正常 “锁住” 胃酸了。
![]()
2、空腹或半夜胃痛
饿的时候肚子隐隐作痛,比如早上没吃早饭、下午两三点没加餐时,疼得更明显,吃点东西后又能缓解;还有人半夜会被疼醒,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种 “饿了就疼、吃了缓解” 的情况,别误以为是 “饿的正常反应”,很可能是胃炎在作祟。
3、吃点东西就腹胀
明明只吃了小半碗饭,肚子却胀得像装了个气球,连弯腰都觉得不舒服,消化速度也变慢了,有时候晚上吃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还觉得 “没消化完”。此乃因胃炎致使胃的蠕动功能受扰,食物难以遵循正常的下行路径,于胃内的运化受阻,进而引发种种不适。
4、恶心嗳气变频繁
没吃坏东西,却总觉得恶心,想呕又呕不出来;还经常不自觉地打嗝,打出来的气有股食物发酵的味道,甚至有点酸臭。别觉得 “打嗝是小事”,这其实是胃里的气体排不出去,也是胃炎导致胃功能紊乱的信号。
5、胃不舒服时伴随乏力、没胃口
以前喜欢吃的菜,现在看了也没兴趣,吃几口就不想吃了;胃一不舒服,整个人就没力气,头晕沉沉的,连走路都觉得累。此乃因胃炎对营养吸收造成影响,致使身体无法获取充足能量。如此一来,人自然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
想养好胃,避开胃炎的 “坑”,这几件事要记牢:
首先,别吃太烫的东西:刚煮好的火锅、滚烫的汤面,温度超过 60℃就会烫伤胃黏膜,反复烫伤就容易引发炎症。为保健康,进食之道宜讲究。不妨待食物稍作降温,待其温度适中,用手轻触,已无烫手之感,此时享用,方为上佳之选。
其次,少碰腌制、熏制的食物:诸如咸菜、腊肉、熏鱼这类食物,盐分含量颇高。过量的盐会直接刺激胃黏膜,若长期食用,会使胃部炎症状况加剧,不利于胃部健康。偶尔吃一次解馋可以,别天天当配菜。
然后,别总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冰奶茶、冰西瓜、生鱼片这些,胃 “怕冷”,吃多了会让胃痉挛,还会影响胃的蠕动速度,慢慢就会引发炎症。尤其是夏天,别把冰箱里的食物直接拿出来就吃。
![]()
最后,一定要规律吃饭:很多人早上赶时间不吃早饭,中午饿狠了吃一大碗,晚上又熬夜吃夜宵,胃的 “生物钟” 被打乱,很容易出问题。哪怕再忙,也要按时吃三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行,别暴饮暴食。
胃炎绝非“微不足道之疾”,然亦不必惶恐。一旦察觉相关信号,即刻加以调整,悉心调养,胃部自会逐步恢复往日康健。千万别觉得 “忍忍就过去”,拖到最后受苦的还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