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100位老人,上万张照片……沪上公益拍摄团队柯罗诺斯,6年间行走12个省份,用镜头送给老人们一帧帧难忘的时光礼物。
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居居说,6 年公益之路,最大的动力就是希望看到老宝贝们的笑容。“每次看到这些热切期待的眼神,我都能感受到这些照片,或者拍摄活动本身,对他们是很重要的。”
而最大的阻力,竟然是“免费”引来的质疑和被拒。好在他们一路坚持,用上万张照片一点点打破了偏见和不信任。
眼下,柯罗诺斯遇到了新的困难——伴随他们走南闯北的2台单反相机,在历经数百场次拍摄后,相继“罢工”了。团队选择了一种很公益的方式,想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寻求一台二手相机。
虽然相机眼下还没有着落,但居居说,公益拍摄项目不会因此而终止。
![]()
居居(右)和刘峰(左)正在给老人拍摄。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最大动力是老宝贝的笑容”
这些年,柯罗诺斯公益项目发起人居居和刘峰带着摄影器材,哪里老人需要就去哪里拍,吹过黄土高坡的风,迎过舟山花鸟岛的浪,感受过川贵山路的崎岖,居居绘制的拍摄地图上,已有12个省份插上小旗。
2019年,同在谢荣生摄影学校培训进修过的居居和刘峰,因亲友长辈离世的相似经历,萌生了为老年人免费拍摄肖像照的想法,并发起以希腊时光之神柯罗诺斯为名的公益项目,意为帮老人留住最美的时光。
无论是在街道、养老院,还是应邀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中,两名摄影师都要带上背景板、灯具、三脚架等几大包设备上门。刘峰向记者解释,他们师承海派人像摄影技法,讲究的是用光影造型来拍神形兼备的人像。灯具虽沉,却必不可少。
这个流动的摄影棚,出现在酒店、餐厅、健身房、医院、祠堂……为每位老人拍一张侧面照和正面照,看似只有2张照片,却远不止“咔嚓”两下这么简单。有的老人始终不能放松下来,居居和一些来帮忙的志愿者会拉拉他们的手,帮他们梳梳头,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有的老人视听功能退化,居居会带上一个小黄鸭玩具,在镜头旁边不断地捏出声响,吸引老人的注意。刘峰说,更难的是拍摄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要拍很多张才能挑出一张能用的照片。有一次,他想帮一名老人摆正脸部,那位老人突然应激地一把抓住他的手并开始反扭……
这些困难,居居和刘峰都没放在心上,反而是拍摄越多,越能触及老年群体心底最脆弱的部分。
2019年9月的一天,拍摄团队走进上海一家老年公寓,一位老先生拍完后举着一只卡片机不愿离开。细问才知,他想请拍摄团队帮他冲洗相机里的照片。居居有些意外,但还是接下了这份信任。当晚,居居打开了老人的相机,令她完全没想到的是,相机里是老先生和他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伴从2008年到2012年离世前所有的照片。居居觉得庆幸,若不是恰好相遇,这保存了7年的照片很可能不为人知,她很高兴能见证老人一段珍贵的时光。后来,柯罗诺斯团队从1006张照片中筛选出88张冲印出来,制成影集赠送给了老先生。
听说有人来给自己拍照,很多老人会早早等待,甚至会提前买新衣服,还有老人会拿出压箱底的衣服,崭新的衣服上留着明显的压痕。更让团队成员动容的是照片送到老人手上的那一刻:一位失明老人,一边听着养老院院长的描述,一边摸着自己的照片,湿了眼眶;陕西一家养老院,一位老人拿着照片反复问:“我孙子能看到吗?”
“我是真的心疼这些老宝贝们。”居居告诉记者,团队坚持6年免费为老人拍摄、修片、冲洗,最大的动力是希望看到老宝贝的笑容。
居居通常会建议养老院在拿到照片时,办一场分享会,“不仅看自己的照片,也看看老伙伴的照片”。居居收到养老院的反馈经常是,老人们能为此兴奋一整天,甚至一周的茶余饭后都有了谈资。“老年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他们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
老人拿到照片很高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皱纹里的美,是岁月的礼物
最初,柯罗诺斯项目团队会挑选拍摄的照片直接冲洗。有时候遇到老人有眼疾等明显缺陷,都是借助道具来挡一挡。一次,他们拿着这些照片给摄影学校的老师点评,有老师提出,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要拿出更高的标准,必须加入修片的步骤。
居居心里吃不准,她不知道老宝贝们希望看到怎样的照片。从摄影师的角度出发,刘峰也认为人像摄影,首要是真实。为了更符合老人的期待,居居专门在几家养老院做了调研,结果出乎意料: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希望照片得到精修,让睁不开的眼睛恢复正常,把脸上的斑痕修干净。
和居居、刘峰相识于摄影培训班的同济大学教职工梁成旭,2020年加入柯罗诺斯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起了修片工作。此后,来自云南曲靖、吉林长春、北京、陕西宝鸡的4名成员陆续加入团队,他们相互之间素未谋面,每次拍摄完成,大家都在群里主动认领修片的工作。
梁成旭坦言,为老人修片是技术活,更是辛苦活。他们也尝试过用当下流行的AI辅助修片,结果发现,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一下子就被磨平了。“皱纹是岁月的礼物,美就美在皱纹,要把美的东西留住”。在梁成旭看来,修片的要义在于,既要还原老人当前的面貌,又要呈现他们最好的状态。
AI修片行不通,团队的修片老师们就全部手动操作。经过他们的打磨,老人的鼻饲管和脸上贴满的胶带全部被“擦掉”,救火英雄重度烧伤的脸得以“抚平”。
梁成旭告诉记者,每次修片,要面对的还有老人脸上的斑点,睁不开的眼睛,牙齿里的菜叶,嘴角的口水……“最初我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都挺不舒服,要花点时间平复情绪。”但梁成旭被其他成员的真诚和坚持深深感染,“我们都清楚,这可能是老人生前最后一张肖像照,一定要体面。”
![]()
柯罗诺斯在四川山村拍摄,居居细心为老人戴上礼帽。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免费”遭质疑,用坚持打破偏见
6年间,柯罗诺斯从拍摄、修片到冲印、交通,从未向老人收取分文。总有人会问:“你们的资金从哪里来?”
居居告诉记者,项目成立之初,一些朋友听闻此事很受感动,给公众号“柯罗诺斯项目”后台给过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支援;再后来,后台也收到来自读者10元、20元的零星打赏;居居和刘峰也都将平日里发表文章的稿费、商拍报酬悉数投入项目。
这些费用全部用来给老人冲印照片,每人赠送2张6寸照片,针对百岁老人和金婚钻石婚夫妻,团队还赠送配相框的8寸照片。截至2025年9月,冲印照片的花费达到20331.55元。而异地拍摄的住宿、交通费用,则全部由团队成员自掏腰包。
然而,令团队成员没想到的是,资金并没有成为公益路上的最大难题,最大的阻力恰恰是“免费”引来的质疑。
刘峰一位朋友出于善意,将团队介绍给小区居委会,然而居委会并不相信,质疑“哪有这样免费的午餐”。最后,这位朋友还是用自己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做担保,才得以让拍摄成行。
这样的情形在外地也常常遇到。曾在四川大凉山普格县做公益援助的上海女律师葛伟,将拍摄团队介绍给当地相关部门,对方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拒绝了。有村干部道破原因,原来是之前遇到过一些所谓的“公益”团队,拍前说免费,拍后卖相框变相收费。“被骗过,就不相信了。”
但总有许多无条件的信任,像阳光穿透乌云,让人心生暖意。比如一次拍摄途中入住民宿,老板主动提出将项目介绍给村委会。为了让老人精神面貌更好,一名女干部还专门在院子里给老人剪头发。还有一次,车辆在外地道路上临时停车,一名陌生交警上前询问,得知事情缘由,主动递上联系方式,交代他们“有事就联系我”。
经过社区和养老院之间的口口相传,上海一些街道不止一次邀请柯罗诺斯团队,有几次还赞助了相框。每每收到这样的赞助,居居总是会联系偏远山区的养老院,将这些相框寄过去。她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爱心传递下去。
身为国家二级摄影技师的刘峰,面对的除了不信任,还有不理解。但他看得开,也常常思考“有用”与“无用”。
他告诉记者,摄影爱好者学习摄影之后通常会拍花鸟、街景等,然后拿着这些照片去打比赛、积分,参加摄影协会,这是摄影圈子世俗意义上的“有用”。而刘峰这些年乐此不疲拍的老人照片,曾被一些业内人士评价“既不艺术,也没什么用”。
刘峰听闻,淡然一笑。他觉得风景照在若干年后,可能会随着摄影师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而这些老人的肖像照,现在看起来对摄影师是没用的,但对老人却是有用的,甚至会被子孙留存很久,它们的意义终将穿越时光得到印证。
如今,公益已成为刘峰生活的核心,就连出行游玩也围绕公益进行。给老人公益拍摄结束,他和团队成员会在附近顺道游玩,意外邂逅了秦岭黄柏塬绝美的秋色,用无人机从空中拍下的陕州地坑院像花朵绽放,也头一次见到了广场上晒秋的壮观场面……“感谢公益,带来这么多不期而遇的美好。”
![]()
航拍陕州地坑院。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
陕州晒秋场。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相机虽“罢工”,但记录老人笑容不会停
因为2台相机“罢工”,刘峰和居居的公益拍摄暂时停了下来。当西安交通大学退管会上海分会邀请团队给老教授拍人像艺术照时,居居只好婉拒:“谢谢邀请,相机坏了,修好第一时间报到。”
为了找相机,他们跑了多家市场,也联系过厂家,但都没有着落。也有一些热心人给予善意的反馈,但终因机型老旧或不匹配而未果。刘峰说,很多问题不是一定要靠政府力量介入才能解决,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出一份力。参与公益并不是要做多么宏大的事,利用自身特长做一点点微小的贡献,就是公益。
这些天,居居有些焦虑,她时常回想起6年来公益路上的磕磕绊绊,一张张老人的面孔过电影般在脑海闪现,“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好吗?”
“没关系,哪怕找不到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买,项目不会因此终止。”居居一再表示,寻求器材并非要求社会回报,而是想省下经费去更多地方,给老人拍更多照片。她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这件事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公益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6年来,一直有一支流动的志愿者队伍,默默地在全国各地帮忙联系拍摄、到现场提供支援,这让居居十分感动。更可喜的是,“90后”“00后”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村落、养老院里。刘峰从年轻志愿者那里了解到多元化的公益方式,比如他们去阿勒泰滑雪器具店铺、贵州苗寨非遗传承蜡染店、丽江的茶馆做义工,用劳动换食宿,工作之外的时间就去看世界。
居居在项目公众号上写道:公益最大的责任是唤醒。她期待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她还想用短视频记录更多老宝贝的笑容,老人的过往还有太多不平凡的故事值得记下。
原标题:《7100人,上万张照片!免费拍摄反被质疑“没好心”?他们偏要给“老宝贝”留住最美时光》
栏目主编:秦红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程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