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带娃家长订酒店,妥妥的“在线拆盲盒”。
有朋友跟我吐槽,假期带娃出去旅游,光是选酒店就刷了快20页,花了快3个小时,最后到店发现酒店说的“儿童泳池”是成人泳池塞个浮板,说有“亲子活动”是让她家的3岁娃拼乐高。
中国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正是携程过去一年反复拆解的样本。据市场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已超28%,亲子游市场规模突破万亿。携程数据显示,亲子用户平均预订酒店耗时是普通用户的1.5倍;对酒店信息模块点击率是普通用户的1.5至2倍,信息差成了阻挡家长与适合自己的亲子酒店之间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一群体释放出的显著差异化旅游需求,正推动着旅游业加速向精细化服务转型。
这背后原因很简单:家长选得烦,酒店想做亲子也不知道往哪发力。
不过我发现,这一问题最近似乎有了解法——携程推出的《亲子酒店评级》,这套体系没喊重构行业的空话,就想解决“家长选得烦,酒店做得瞎”这事儿。
1、旧体系扛不住“难搞”的带娃家长
其实带娃家长和酒店之间的关系挺矛盾的,带娃家长想找到合适的,酒店也想给家长提供更好的亲子服务,但很多时候结果是家长吐槽酒店的亲子酒店不合适,酒店也委屈“明明酒店已经很安全干净,家长还觉得不够?”
可以说,传统那套对亲子服务的理解和评分体系,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家长的需求了,就像用老款手机跑新APP,不是不能用,是真的会卡到你怀疑人生。
从用户端来说,带娃家长订酒店的决策成本确实太高了。我有个同事回想自己给6岁儿子订酒店的经历,得翻看每个酒店里的设施详情、活动列表等,还得分辨适龄项目,一套流程下来,比上班还累。
选购亲子酒店如此“大海捞针”本质上是旧体系“不精准”逼出来的——家长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筛信息,能不累吗?
![]()
图源:摄图网(id:501568683)
从商务端来说,酒店想做好亲子服务,却像是“蒙眼射箭”。有次和酒店行业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83%的酒店都加上了“亲子友好”的标签,但实际能提供专业儿童托管的,连4成都不到——不是酒店不想做,是不知道做什么。
比如有的酒店花了大价钱装了儿童乐园,三岁以下的小孩家长嫌设施太危险,酒店又觉得维护成本高,最后两边都不满意。更关键的是,以前的评分体系只有分数,没有方向,酒店根本不知道是亲子活动不够还是服务不到位,还是服务不到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后钱花了,亲子订单没涨多少。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在亲子服务这一块,还是缺了一套“信任标准”。现在亲子度假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但高净值家庭的复购率连续两年卡在58%——亲子需求的客群依然在,但酒店接不住。
有的家长第一次住某品牌酒店,觉得亲子服务不错,第二次换了同品牌另一家门店,结果服务大相径庭,这种“体验不稳定”,本质上是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旧体系让家长分不清好坏,好酒店又藏得深,最后市场就只能进入“家长不敢订,好酒店没流量”的死循环。
![]()
图源:摄图网(id:500915069)
说白了,现在家长要的是“定制化”,这和买衣服一样,均码肯定不行,更好穿的衣服不仅要有大小尺寸,就连腰围、肩宽都要合适。旧体系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不改不行。
2、把亲子友好,拆成能落地的东西
旧体系要改,怎么改?《携程亲子酒店评级》提供了一个挺好的解题思路:不搞复杂的重构,而是把以前模糊的“亲子友好”,靠着“五维动态模型”和“年龄分层”拆成了家长能看懂、酒店能落地的东西。
“五维动态模型”的内核是数据。携程将千万笔亲子订单、上百万条真实住客点评全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拆出了“硬件、活动、服务、周边、口碑”五个家长最在意的维度。
同时把过去的模糊标签全部可视化。硬件评分不再笼统看‘是否有水上乐园’,而是细化记录‘开放周期:全年,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8:00,场地面积:200,000平方米’;活动不再只写“亲子DIY”,而是将具体活动与预约信息展示给家长;服务是否提供“儿童托管、亲子自助餐、婴儿床等”,周边3公里有没有“适合亲子活动的乐园、博物馆等景点”,这些细节全部被量化进模型成为评分的一环。
图源:携程
更关键的是,除“五维动态模型”之外的年龄分层,直接把年龄需求量化了,这更是戳中了家长的痛点。说实话,不同年龄段的娃需求天差地别,比如2岁以下,家长更在意卫生、静音、辅食;2-6岁的儿童需要托管、动线安全、亲子互动;6岁以上的儿童则更在意科普、运动、社交。
携程正是将这些点评里提到的年龄关键词提取出来,同时结合酒店的维度进行评分,这就意味着酒店的“星级”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同一家酒店,可能对于有托管需求的家庭是高星,但对于想带孩子户外探险的家庭可能只有3.8星。
这么看来,这套评级模型其实并不复杂,它的本质就是“翻译”,把家长的隐性需求,翻译成具体指标,把酒店的模糊努力,翻译成可落地的方向,以前两边靠猜,现在终于能直接对话了。
3、家长不踩坑,酒店不白忙
在酒旅领域推出一套新标准当然不只是给个标准而已,更核心的价值在于真的在帮用户省时间,帮商家涨订单。
用户端挺好理解,直接让带娃家庭“少花时间,少踩坑”。有数据显示,以前家长订酒店平均要2.6小时,在新评级体系下,家长的决策时间直接降到1.1小时,缩短了40%——不用再翻找十几个页面找信息,直接按年龄、需求筛选,就能找到精准匹配的酒店。更重要的是,“货不对板”的情况少了,家长也不怕踩坑,这才是真正地提升体验。
再看商家端,核心好处在于“知道怎么改,改了也有回报”。携程选择把五大维度得分开放给酒店,商家登录eBooking后台,就能看到自己在五维模型里的得分,还能明确知道自己缺了什么,比如“亲子活动”缺3—6岁环节等,同时携程会提供优化建议,从供给侧给到酒店最有效的指引。
以前酒店改亲子服务是“瞎改”,现在有了“战力看板”,就像有了错题本,知道哪里差、该补哪。效果也很明显,比如2024 年新开业的舟山长乔鹈鹕度假酒店,其在筹备和运营初期就通过携程后台的客群数据分析与专业指导,敏锐的捕捉到了亲子市场的机会点,果断重投了亲子设施和体验活动。
目前该酒店已经拥有498间主题客房,有与松鼠鸟类相伴的雨林客房,还有卡通外形的“躺在动物肚子里睡觉”等20多种稀有实体主题客房,此外,酒店还建设了树屋、亲子餐厅等差异性亲子体验活动。这一套流程下来,舟山长乔鹈鹕度假酒店今年直接上榜了中国50亲子乐园酒店榜,并被评为最高A+评级,成为当地亲子度假标杆酒店,亲子客群订单占比也大幅提升。
![]()
图源:携程
当然,更关键的价值在于携程搭建的“桥梁”——补上了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信息差。以前用户不知道酒店好不好,酒店不知道用户要什么,平台夹在中间也难受。现在通过新的评级体系,用户能精准找到酒店,酒店能精准触达客户,平台也拥有了更高的信任度。这一套“标准共建”的底层逻辑,其实不是平台主导,而是携程拉着行业一起把亲子市场做好。
![]()
图源:摄图网(id:507643774)
可以预见的是,当模糊的需求变成清晰的标准,当信息差变成匹配度,家长带娃度假再也没有“拆盲盒”的忐忑,酒店服务亲子客群再也没有无处下手的焦虑。这或许才是真正开启亲子友好社会环境的第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