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英国新任国防参谋长理查德·奈顿爵士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强调,国家安全的维系不能仅依赖军事力量。
2. 此番表态初听似乎违背常理——毕竟,军队不正是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吗?然而,若我们审视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便会意识到这位高级将领的警示实则切中要害。
![]()
3. 就在他发表讲话前后,欧洲多个国家接连遭遇一系列神秘的无人机侵扰事件。从德国边境到丹麦领空,从挪威北部至瑞典城市上空,甚至包括比利时境内美军部署核武器的关键设施周边区域,频繁出现身份不明的空中飞行物,引发广泛不安。
4. 周四晚间,布鲁塞尔扎芬特姆机场因疑似无人机活动被迫临时停运,导致约三千名布鲁塞尔航空旅客滞留现场,数十架航班被迫取消或更改航线,造成的经济影响至今难以准确估算。
5. 应比利时当局紧急请求,英国皇家空军的反无人机作战小组已携尖端侦测与干扰系统,通过北约协同机制迅速抵达支援。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将这些行动归因于俄罗斯政府,但奈顿爵士明确指出,“存在足够依据支持这一推断”。
6. 这类非传统威胁正清晰揭示现代冲突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
7. 传统的战线概念正在消融,攻击可能来自高空中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也可能潜伏在深海光缆的薄弱节点,甚至以数据包的形式悄然渗透进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网络。
8. 当敌意可以如此隐蔽、灵活且跨域发动时,单靠正规武装部队已无法全面应对。这是一场没有明显战场的长期较量,要求整个社会体系具备高度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
9. 由此观之,奈顿爵士所呼吁的“全民理解局势严峻性”,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现实格局的冷静评估。
![]()
10. 当爱国主义遭遇认同危机:英国社会的深层隐忧
11. 奈顿的观点很快获得保守党领导人凯米·巴德诺赫的公开呼应,但她提出的问题更具穿透力——她指出,英国正面临一场关于自我定位与国家方向的深刻迷失。
12. 这一论断看似抽象,但她援引的数据极具冲击力:在18至28岁的年轻群体中,仅有十分之一表示愿意在国家需要时投身服役、保卫国土。
13. 这一比例之低令人警觉,也折射出当代英国在国民身份认同方面正经历结构性挑战。
![]()
14. 巴德诺赫将批评指向教育体制与主流话语建构方式。她认为,学校课程、公共机构以及部分主流媒体在叙述本国历史时,过度聚焦于殖民时期的错误与道德反省,长期营造一种自我贬抑的叙事基调,正在逐步削弱民众的民族荣誉感。
15. 这种现象值得深入思考。进入后殖民时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陷入如何重塑国家认同的困境——既要诚实地面对过往的不公与压迫,又要维持足以凝聚社会的价值共识,两者之间的平衡极为微妙。
16. 然而无论如何,一旦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丧失了为国奉献的动力,其所面临的防务危机便远比预算不足更为根本和危险。
![]()
17.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显然已察觉事态紧迫。官方已宣布将于2027年4月起将国防支出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5%,并计划在下届议会任期结束前进一步增至3%。
18. 资金投入固然不可或缺,但正如奈顿爵士反复强调的那样,真正稳固的国防体系必须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持续的战略投资、前沿的技术创新,以及全体社会对安全利害关系的深刻认知。”三者缺一不可。
19. 投资奠定硬件基础,创新用于对抗不断演化的威胁模式,而最核心的支撑,则是来自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倘若公民不再珍视国家所代表的价值,不愿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那么再精良的战机与导弹也不过是无人操作的铁壳。
![]()
20. 俄乌战争为整个欧洲大陆敲响了警钟,它昭示着大规模武装冲突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和平亦非自动延续的状态。
21. 在这个日益动荡的世界中,英国乃至整个西方文明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个古老命题: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什么?是坚船利炮,还是亿万个体心中共有的信念?答案或许正在于二者的融合。
22. 而这种融合,正需要如理查德·奈顿爵士所倡导的那样,让每一位公民都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地缘政治风险,并主动承担起维护共同体安全的责任。
23. 这不是鼓吹军国主义,也不是煽动民族情绪,而是在不确定时代重构社会契约的必要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